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AI

孩子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動工,怎麼辦?

孩子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動工,怎麼辦?

2017-07-26 18:17

世上有一種線,叫「死線」(deadline)。

明坤總是很享受即將跨上線前,那瞬間如瀕死的快感——緊張、刺激、壓迫、令人無法呼吸。

「那種感覺,就像走在危險的黑森林裡,隱約知道背後有隻巨大的黑熊正往我這個方向來。當我加快腳步想逃離那座森林,那隻黑熊卻不死心地追了過來。我使盡吃奶力氣愈跑愈快,後面那隻黑熊也不甘示弱地愈來愈靠近。說時遲,那時快,眼前出現了山谷,我奮力一跳,竟成功跨越了山谷,把黑熊遠遠拋在腦後。我勝利了!」

明坤炯炯有神,面露驕傲,向死黨們描述著關於死線的「驚險一瞬間」。

明坤的死黨從前有一大票,到現在只剩固定班底阿保和小亮兩人,主要原因還是他那愛打包票,卻又老是跳票的性格。

「你放心,包在我身上!」第一次聽到明坤斬釘截鐵說出這句話的人,可能會對他豎起大拇指,但是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信守承諾,別人對他的信任也鬆動了。至於明坤的爸媽,別說信任,心早已崩裂成滿地碎片了。

「你不要再跟我掛保證!」

「媽媽,妳不要急嘛!還有那麼多天假,時間很充裕啦!我這次一定會提前做的,一定。」明坤用力握緊拳頭,展現他的意志力。這畫面,簡直像街頭看板上的競選廣告似的。但因為看很多次了,媽媽早就不抱任何期望。

「我不要再等了,作業馬上拿出來!」媽媽已對明坤完全失去信心。

「我這次絕對不會拖到最後一天,媽媽,這集卡通正好看,先讓我看完嘛。不然,我明天一大早就寫,拜託嘛!」明坤仍極力想要說服媽媽。

「不,這回我不能再被他唬住了!」媽媽搖搖頭,讓自己的思緒清醒一些。

以前就是太相信這孩子了,結果養成他每件事都拖到最後一刻,火燒屁股才啟動的惰性。為了孩子好,這次一定要堅決!

「不行,明坤,你現在馬上就寫!」

「媽媽,我明天——」

「就!是!現!在!」吃了秤砣鐵了心,媽媽一字一字加重語氣地說著。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壓迫的快感?請適可而止

有些人總會想尋求被時間追逐的快感。如果能趕在截止日的最後一刻完成,那瞬間是多麼振奮人心,讓人想握緊拳頭用力向下拉,大喊一聲「Yes」!

我自己就曾經是這樣的人。我常常開玩笑地說,自己可能存在著火燒屁股的基因。有時甚至享受著事情完成前,那份緊張刺激所帶來的快感,但是這所謂的快感,通常都是有驚無險的事後解釋,其實過程中是極度不舒服的。

有限的時間會讓人腎上腺素激升而緊張焦慮起來。當然,腦袋裡的壓力也會不斷地升高。儘管如此,明知時間緊迫時總會處在極度焦慮的狀態下,有時還會引發不自主地抽動、喉嚨乾燥、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脈搏急促,我們卻還是選擇這麼做。關鍵或許就在於過去總是在危急中逢凶化吉,一次次在死線前,擺脫死神的糾纏並且復活——對某些人來說,這也是一種成就感,就像電影《頭文字D》裡的甩尾一樣,即使在迂迴的彎道上,還是能「逢凶化吉」。

但這一切,請適可而止。

別讓孩子拖延成性

拖延本身是一種習慣的養成,這習慣會一點一滴地累積,如果我們鬆懈了、忽略了,孩子對於時間的運用就會慢慢偏移到拖延這一邊。

凡事拖到最後一刻才做,等到時間運用的習慣側彎了,要再把它調回來,得花費更多的心力。當事人勢必也會更加痛苦,更容易產生逃避的心理。

動態的行為改變歷程

先讓孩子釐清自己的習慣、想法與看待事物的方式,再進行一場透徹的習慣改變。這種改變將能帶來神奇的變化。

當他有能力解決眼前的事情,這種「有能力完成」的感覺往往也會讓自信隨之生成,並且從中感受到從無到有的過程。同樣地,藉由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孩子也就有機會從中摸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什麼我們必須不斷地帶著孩子一起檢視他在處理事情上的狀態?因為,克服拖延就像是一段動態的自我行為改變歷程,只能依靠不斷的覺察、修正,與調整。

破除凡事起頭難

凡事起頭難?頭過,身就過!要啟動一件事、解決拖延,一定是從最簡單的部分開始。就像我們必須先把腳抬起來,往前跨出第一步,才有機會帶動第二步。即使是很簡單的事情都沒關係。讓孩子給自己起個頭,一點一點地開始。有了第一步,就能跨出第二、第三步,接著就有機會逐步走完全程。

這時,孩子需要一個簡單的「啟動儀式」,儀式內容很簡單,只要想想以下幾個問題:

我最拿手的事情是什麼?做哪些事情最順手?是否曾經在進行某件事情時,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這套模式將能幫助我用較短的時間解決眼前的事情——就從這裡開始嘗試吧!

啟動儀式的時間不需要太長,三到五分鐘即可。主要是讓孩子有一種能夠動起來的經驗。同時,陪著孩子一起思考,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這些時間分別可以用來做些什麼?

孩子的東摸摸、西摸摸,有時也反映出他可能缺乏目標行為。也就是說,對於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感到茫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執行的細節,所以總是處在一個「不知道要做什麼」的狀態。

每件事都需要有個開頭。有了開頭,多少就會帶來一些繼續完成的力量。當然,要開始,多少也需要給自己一個可以完成的動力。這時,設定一個能夠完成的目標就相當重要。並且,暫不考慮做事情的品質,先求有,再求好。有了雛形後,再進一步慢慢調整。

有時煩躁、低落等負面情緒,也容易讓人將眼前的事情擱置在原地。因此要讓孩子感受到「完成」的快感和成就感,有種「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的感覺。接著,再讓他依自己的進度、節奏,決定做事的速度與方向。這樣的自我回饋將有助於孩子再次啟動執行的能力與行動力。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 王意中

出版:寶瓶文化

書名: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延伸閱讀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退休金要存1431萬才夠?專家傳授1招:退休後無腦月領5萬,加上勞保勞退「本金根本不用1千萬」

2024-03-03

54歲突收到公司優退通知,60歲退休計畫全亂...跟資遣有何不同?勞保年金請領秘訣、職場中年關鍵9問一次看

2024-02-20

新制勞退分紅最新績效!勞退基金前2月收益率4.32%、勞工帳上多1.38萬...勞退帳戶餘額怎麼查?

2024-04-01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