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被忽略的兒少精神疾病 釀成社會隱憂

被忽略的兒少精神疾病  釀成社會隱憂

白宜君

個人成長

達志

1176期

2019-07-03 09:40

根據國際研究,青少年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約為三成。
但在台灣,大多數病患未能早期確診治療,失去了健康融入社會的最佳時機。

「我家孩子每天熬夜玩手機、白天賴床不上學、去學校就惹麻煩……」,診間門推開,焦急的母親自顧自地數落與她同行的青春期少年。而一臉掛著不情願的少年或是強硬回嘴、或是不配合問診。

 

這樣的診間風暴,在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杜恩年的門診時段經常上演。

 

據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高淑芬二○一七年發表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之流行病學調查》,全台十八歲以下兒少,約有四分之一罹患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其中又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畏懼症、分離焦慮症、社交焦慮症等最常見。

 

數據看似驚恐,其實與國際趨勢相差不遠。比如美國自一九九○年起進行的「全國共病調查」(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NCS),二○○一到○二年之間,擴充追蹤全美十三到十七歲的青少年,當中罹患任一種精神疾病的終生盛行率為四九.五%;而高淑芬比較歐美各國臨床資料也發現,兒少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大多數坐落在二○到三○%之間,台灣並未高於國際平均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在二○一三年統計,十八歲以下民眾僅四.五八%曾赴精神科就醫。這顯示可能有兩成以上罹患精神疾病的兒少,從未至醫院就診。

 

「病識感」不足

錯失黃金治療期

 

盛行率與就診率之間的懸殊差距,意味著許多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錯失了在成長階段確認大腦發育狀況的黃金時期,也延誤了家庭與社會正確認知疾病與提供協助的時機。

延伸閱讀

今周重磅》面板業最差時間已過?友達彭双浪法說見分曉!通膨難纏…Fed 5月利率會議可能伸鷹爪?

2024-04-29

看懂歷史數據 擬定利率變局應變錦囊 盤點美國九次降息 四大不敗資產出列

2024-05-15

「利率正常化」有利整體股市 ——聯準會抗通膨最後一哩路

2024-04-30

美國Fed鮑曼「今年不會降息」!首位最直接表態未來經濟預測 其他聯準會官員心裡是怎麼想?

2024-05-11

從魔獸效應看台灣資本市場實力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