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登山時常感到緩慢性疼痛嗎?專家詳解「節能步行」爬山法:痛感立即減緩!

登山時常感到緩慢性疼痛嗎?專家詳解「節能步行」爬山法:痛感立即減緩!
(圖/shutterstock)

木寺英史

個人成長

shutterstock

複利走路法

2023-10-26 11:35

爬山時貫徹節能步行,下山時利用肌力當煞車

登山的種類、方式有很多,像是在地勢較平緩的低山健走、一日來回的登山路線,以及縱走、攀岩、冬季登山等,都是登山的類型之一。登山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膝蓋痛、肌肉痛以及抽筋。膝蓋疼痛通常好發下山時,而且屬於緩慢性疼痛,想必不少人都有相同經驗,我也是其中之一。

登山的種類、方式有很多,像是在地勢較平緩的低山健走、一日來回的登山路線,以及縱走、攀岩、冬季登山等,都是登山的類型之一。登山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膝蓋痛、肌肉痛以及抽筋。膝蓋疼痛通常好發下山時,而且屬於緩慢性疼痛,想必不少人都有相同經驗,我也是其中之一。約莫5 年多前,我開始對登山產生興趣,最先遇到的就是膝蓋疼痛問題。於是我對如何「輕鬆爬山」的走路方式感到好奇,皆因自身經驗使然。

爬山時,關節與肌肉比一般步行承受更多壓力,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得在沒有受傷及發生意外的情況下進行。登山的走路方式重點,在於不過度依賴肌力,而是能巧妙的利用重力與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前進,這與前面章節的說明一樣,也就是一般的步行方式。基本上就是不要將膝蓋打直,腳尖不要蹬向地面,身體亦不過度扭轉。登山時,最主要使用的肌肉就是位於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因為爬山得將身體往上拉抬,就會用到股四頭肌;下山時,則因向下的加速力道增加,也需仰賴股四頭肌幫助身體煞車。所以當我們在登山時,若過度使用股四頭肌的肌肉,就會在下山時感到肌肉僵硬,無法正常運作,腳也會跟著不停發抖,造成腳步不穩,此時就容易跌倒或滑落山谷,怪不得這類事故通常發生在下山時候。之所以下山比爬山困難,也是基於上述原因,所以爬山時,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不要讓股四頭肌承受過度負擔。其實不管是爬山還是下山,都需運用核心肌群與下半身的肌力,加上心肺功能,以及在崎嶇道路上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而這些都是步行時用不到的肌力與體力。由於肌力與體力會隨年紀增長而衰退,所以想要安全登山,就要好好鍛練身體。

 

本文摘自《複利走路法》

延伸閱讀

「月薪4萬養得起保時捷嗎?」他20歲賺第1桶金、30歲年收破億:車子是負債,買了以後更花錢

2021-07-24

勞動部長專訪〉要讓第一線媒合據點全國遍地開花 許銘春拚年增十萬銀髮勞工!

2023-09-27

「新光公主」吳欣盈選副總統,他列3大「最強候選人」特質:賴清德危險邊緣⋯柯文哲很滿意她這點

2023-11-25

沉重房貸讓夫妻倆驚覺,只有賤賣房子才能全身而退...稅務律師點名3大投資禁忌:別用收入買負債

2022-04-15

增加勞工休假天數、降低賦稅…總統大選倒數74天,賴侯柯郭誰提了收攏民心的政見?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