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人才是第一要務 P.26

人才是第一要務 P.26

2003-04-24 16:47

對許多國際商務旅行者來說,最近真是很困擾。以我為例,工作上經常需要往返美國及亞洲各地,但近來從SARS疫情、中東戰事,以及因惶恐而升高的警戒,許多機場如臨大敵,許多地區不能去,真有行不得也的無奈。

疫情雖然可怕,但是根據醫學理論,大部分的病原體與宿主在持續的感染與互相對抗過程中,彼此也會產生適應,進而共存。所以雖然目前亞洲的經濟遭受打擊,但是理論上病毒的殺傷力會慢慢減弱,長期的經濟趨勢應會慢慢回到正軌。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種感慨:國際商業活動與人員的往來互動頻繁,已使得全球真的禍福與共。中國某個遙遠城市中有個人開始咳嗽,竟可以發展到在很短的時間內,重創亞洲經濟景氣,並使全球的商業活動都受影響,可以說今天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關起門來獨善其身。

公司也一樣,為了生存與成長,一定要與世界接軌,日常產品中就有很多例子;例如我經常要往返於台灣、香港、大陸、新加坡等地,因此我也同時使用好幾台電腦,由於各地使用的中文本來就有繁體與簡體的不同,內碼當然更是差異很大,但是有些軟體根本無法轉換,我常常要花很多時間轉來轉去,但最後還是徒勞無功。

歸究原因,就是很多公司從產品設計的第一天,就沒想到要設計一個能夠適用於多地區的產品。事實上,很多軟體的設計,只要在一開始時架構對了,未來要做不同版本都會很容易,但是很多人沒想到這點,結果產品推出後又要花很大精力去改寫。例如有一次,我在台北買了一套名片讀卡機加軟體,結果發現竟然不能使用英文介面來讀取。英文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但卻有人假設,他這套軟體的使用者,只會用中文處理。

我曾經問這家公司為什麼會如此設計?回答是:「因為當時急著推出產品,所以沒有將英文介面設計進去。」真令人為他們捏一把冷汗,這不是工程師的錯,而是CEO(執行長)、技術主管、董事會,或是投資這家公司的創投,在產品設計之初沒有顧及國際化,結果產品已經上市了,若不想局限於台灣市場,還得走回頭路重新修改架構。

台灣其實是非常有國際觀的,成功的企業不論是電子產業或傳統產業,幾乎都以世界市場為目標,電子硬體製造業更是擁有世界一流的效率。但是前面提到的讀卡機/軟體的例子,卻無法顧及台灣以外的市場,發展的格局一定會受限。

即使台灣擅長的硬體製造,利潤已被壓到不能再低了,甚至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加上世界景氣的衰退,未來要創造更大的價值,不管是公司或是創投,都必須持續轉型。

轉型有幾種可能的發展,但絕不是從零開始,最好是善用原本的核心優勢,融入世界的潮流。以科技產業為例:運用美國的優點(創意、發明、行銷),加上台灣的優勢(產品開發、製造管理、銷售),利用大陸的資源(高產值的人力、產品製造、市場潛力、市場測試),整合美國、台灣、大陸各地的特長,形成一個綜效營運(synergetic operations)。整個基本原則,就是要有全球性的觀點。

這個新的全球性賽局中,亞洲,特別是中國大陸與台灣,有著非常重要的利基。在產業轉型中如何抓住這個契機,最重要也最缺乏的,是人才。

合適的人才能夠把願景化成實際的計畫,並且一步步執行完成。今天,完整的團隊絕對需要有跨地域的經營能力。即使台灣與大陸兩地,雖然同文同種,但其實差異非常大,有些人懂台灣不懂大陸,有些人懂大陸不懂台灣,當然還有很多人根本不懂台灣及大陸,在這個早已國際化的世界經濟體系中,如何尋找具有跨國經驗的經營團隊,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同樣的,創投業的人才也必須能因應跨區域性,甚至國際化的格局。很多美、台兩地的創投近來都很辛苦,因為在整個大環境變壞後,很多投資機構因募不到新的資金而關門。大家都面臨很大的挑戰,其中最關鍵的,是在這當頭能求新求變,尋找市場,創造營收。國際化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過去,很多位於矽谷的創投,曾很驕傲地發出豪語,「我們只投三十分鐘車程能到的案子。」以前景氣好,投資案多得數不清,所以大家敢這麼大言不慚,但現在聽來實在是大大的諷刺。現在如果誰的眼光看不到三十分鐘車程以外的地方,一定會有問題。以前創投以在地化(localized)為貴,以關係好而自豪,有些創投甚至不用跨越州界,但現在環境已大不相同,不但要跨越州界,甚至必須跨越國界。

在台灣,道理也一樣。台灣的創投業與電子產業同步,分享了過去成長與回收的好時光。但今天的賽局戰線拉得更長了,台灣創投的眼光必須超出台灣,甚至超出深圳、東莞或中關村。

大陸有很多創投也是如此,即使是大得不得了的企業,也有類似的迷思。大家都相信中國是個很大的市場,但是即使再大,也不應該自外於國際市場。過去中國移動(China Mobile)曾說過,未來只用中國大唐公司的TD-CDMA系統,但事實上最近已宣布不再單獨使用了,而也要採用其他的3G CDMA protocol規格。因為再怎麼大的市場,如果用鎖國主義的態度因應,早已不合時宜了。

不管大陸市場有多大,現在做事業,當然不能只想到本地市場,CDMA最終還是要和世界其他的3G相通,否則未來如何營運?如果企業或創投沒有這種觀念,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國際化的例子,像新浪(SINA)提供的是最標準的本地服務,但是公司的營運卻相當國際化,即使像斯達康(UT Starcom)也不是閉關自守,該公司推出的產品,也不會自外於國際標準。

很多人都相信:亞洲充滿機會。但是要將願景實現,一定要有人才。人才絕對不是獵人頭公司找來的,而是平常就要不斷地接觸涉獵,對美、台及大陸各地都有深入的耕耘,一旦有需要的時候,才能將各方的人才與資源連結起來。在這個拼圖過程中,創投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相信,創投如果要有國際性的布局,最好管理團隊的組成上,就已具備各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來自美、日、歐、台灣及大陸等地。不同背景的組合,讓創投能夠更宏觀地看待全球的趨勢,並善用在地的資源,從而幫助被投資公司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再加上擅長的營運及財務規畫,如此才能面臨未來的挑戰。

曾煥哲(Joseph Tzeng),華晶創投(Crystal Ventures/ CIVF)執行合夥人,歡迎讀者來信交換意見:jt@crystalventures.com,若您要給華晶創投您的創業計畫書,請寄至:submit@crystalventures.com。

延伸閱讀

台股2萬點要居高思危!亞泥(1102)、中租-KY(5871)...達人用3條件精選3檔落難好股撿便宜,殖利率最高4.9%

2024-05-23

亞泥(1102)無預警停牌,外媒猜這動作!股價短線修正1成、40元能守住?開記者會曝原因

2024-06-05

亞泥、中鋼...存股700張金融股達人、年領近百萬股息曝「10檔績優股口袋名單」,最高連配息39年

2023-04-11

勞工們注意!勞保、勞退外滿足2條件再領「第3筆退休金」最高6萬 資格條件、金額計算一次看

2024-06-05

營建股漲不停,歷史經驗「水泥股高機率補漲」!台泥(1101) VS 亞泥(1102)選誰好?達人一針見血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