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展望2013–產業篇

展望2013–產業篇

方‧略觀點-林志垚

台股

2013-07-03 14:38

隨著2013年接近,越來越多經濟學家與分析師提出對明年的展望,我認為以「和緩中?釀機會」來形容2013年經濟情勢是個比較持平的說法。

隨著2013年接近,越來越多經濟學家與分析師提出對明年的展望,我認為以「和緩中醖釀機會」來形容2013年經濟情勢是個比較持平的說法。


1.在2013年對政府不要有太多期待,但也不用太過悲觀

過去幾年各國政府為了因應的不景氣,釋出大量資金與補助措施,到了現在已經沒有餘力再做更多,就算再推出對經濟的刺激也有限,邊際效應逐漸遞減,因為央行解決不了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因此過去依賴政府刺激措施的產業在2013年的成長力道會受限。

但是財政拖累和政策不確定性因素預期將在2013年下半年明顯降低,主要是歐洲主權債務問題的擔憂也已顯著減輕﹐對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也已開始消散。近期接受《巴倫週刊》(Barron's)調查的10位分析師認為﹐明年股市會進一步上漲。因此華爾街的多頭們對來年的看法普遍較一年前更加樂觀﹐而空頭們的悲觀情緒則相對減輕。

在此情勢之下,雖然企業利潤增長預期並不是很理想﹐但是利潤趨勢波動性的減弱將提振市場信心,因此企業支出和人員聘用可能開始回升﹐同時經濟增長也可能加快。當資本支出改善時﹐科技業將最先受益,製造業也會有所增長。


2.科技業會吸引最多投資與創新概念

喔,別誤會,我指的不是科技代工製造業,而是指任何利用科技提供更新與更多的價值給顧客的企業,不管是 B2B 或是B2C。

虛擬與實體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由消費者主導的消費模式逐漸建立,社群與行動裝置對於消費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麥肯錫在今年11月發表的一份研究顯示,44%的消費者會在實體店面購物時運用行動裝置比價,而且這些消費者中有59%會延緩或是去別的地方購買。其他關於科技的應用與影響,在我之前談2013科技趨勢時已經提到,在此就不贅述。


3. 「在地製造」是另一個亮點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今年十八大會議期間,提出未來十年中國大陸人均收入將倍增的規劃。若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工資將會持續調漲。當中國不想當世界工廠時,低附加價值製造業只好出走。

但是這一次的製造業大位移,並不會是只有低端製造業遷移生產地點而已。全球的消費者都更加在意產品是否本國製造的。以美國為例,76%的消費者會注意「美國製造」的標籤,而且會因此更有可能購買該產品 (Source: Perception Research, July 2012)。

因此這次製造業大遷徙,必定伴隨生產技術的更新,以及生產服務的提昇與加值化,例如與設計或文化的結合,應用3D列印在快速小量個人化生產,或是讓消費者參與在產品概念形成或是設計的過程中,甚至於讓消費者在新創事業集資與新產品形成的階段就開始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獲得他們真正想要的,藉由提供消費者更多的聯結與價值,降低消費者對價格的關注。


4.創業投資與購併會更活躍

在舊典範或經營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市場需求時,新創事業是推動產業與技術轉型的重要推手。過去幾年,除了人才的積極投入之外,各國央行所提供的充沛現金,使得大量資金一直在尋求有增值潛力的投資標的,而許多創業相關的活動、工具、方法、訊息、以及輔導育成也都有逐漸加溫聚集的趨勢,使得創業領域十分活躍。

而許多面臨技術或經營模式需要調整,甚至必須要快速轉型的企業,只要財務尚稱健全,投資或收購新創公司是2013年的策略一定要認真評估的選項。如果在2013年沒有布局調整,2014年之後到來的經濟復甦會擴大有準備與沒準備公司之間的差距。

另一方面,對於經營模式已經成熟(例如電子業或是代工製造業),或是過去幾年快速發展的產業(例如零售業與餐飲業),今年會開始看到整併與集中,無論是垂直還是水平整合、同業還是異業、或是成熟與新創企業。整併是成熟產業要復甦前必定發生的事。

2013年,以平均指標來看會逐漸改善,但每個領域的好壞可能會差很多。不同產業有不同的發展機會,同產業內也會因為轉型與掌握價值創造機會的不同造成顯著的差異。不論你是經營者、投資者、創業者、或是受僱者,都要好好思考一下,我在下一篇會分享2013年趨勢對個人的影響。

---------------------------------------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轉寄分享、留言或按下一個「讚」!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有關企業策略、轉型、或創業的成功經驗與做法,歡迎與我聯絡 steve.lin@aspectmgmt.com

延伸閱讀

綜所稅報稅季5月開跑,4大重點差異一次看!基本生活費每人多6千、4口之家能省這麼多

2024-04-08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2024-04-22

超完整報稅攻略》所得稅、贈與稅、遺產稅、房地合一稅...只要有收入都要學!2022開始的節稅重點

2022-06-02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

2023報稅攻略》所得稅級距全圖解:年薪60萬、100萬、200萬要繳多少稅?上班族存股ETF配息節稅2招

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