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換不了腦袋就換手吧!

換不了腦袋就換手吧!

方‧略觀點-林志垚

職場

2013-07-29 13:55

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大型的跨國顧問公司工作,公司企業文化中有一項叫做「stewardship」,我一直找不到妥切的中文翻譯,如果用白話來說,是指「要讓接續你的人比你更好」。看到公司的領導者的所作所為常常圍繞著這點,年輕的時候沒有體會到這有多麼偉大。

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大型的跨國顧問公司工作,公司企業文化中有一項叫做「stewardship」,我一直找不到妥切的中文翻譯,如果用白話來說,是指「要讓接續你的人比你更好」。看到公司的領導者的所作所為常常圍繞著這點,年輕的時候沒有體會到這有多麼偉大。後來接觸了許多全世界各地的企業家,自己也了創業,才體會到這個「stewardship」在台灣有多稀有。

過去三十年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波多頭,台灣現今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是在二三十年前創立,當時順著經濟與產業起飛,創業家只要跟上潮流,抓到對的產品與市場,認真做就可以有不錯的成績。但是這波大多頭來到了盡頭,接下來的經營環境與挑戰已經截然不同。這幾年下來,無論是政府與民間,都對於因應這個改變有點手足無措。

如今為了轉型,大部份的領導者也都想有些作為。只是台灣一直以來的管理模式是老闆給答案,屬下認真幹。過去的時空背景不需要偉大的願景與目標,也不需要獨特的商業模式,只要憑藉著努力與效率就好,因此老闆們已經習慣給具體建議或指示,這樣才能有效才會快,但是造成屬下犯錯的空間越來越小,學習與嘗試的空間也被壓縮。

以這樣的體質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其實領導者也會慌,更想要嚐試些什麼事,「帶領」大家走出去。但是這個時候,台灣的領導者應該好好思索馬雲退休的演講中帶出來的重點:「相信年輕人,因為相信他們,就是相信未來」,思考如何納入團隊的想法的做法,讓自己的經驗是個助力而不是阻力。

說穿了,要實踐「Stewardship」之所以困難,是因為領導者要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接受並承認有別人比自己更好這個事實,調整自己的角色與定位,以「啓發與引導」取代「指令與指導」。而且有足夠的胸襟與自信,營造出適當的環境來孕育培養。這樣的行為在我們的文化中並不常見,如今見到馬雲48歲就有這樣的氣度與智慧,這比起台灣領導者的戀棧,讓人不知該說什麼。

我借用一位有智慧的好友Mitch,他針對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最近發表演說,一席「薪水少於五萬別儲蓄」的話引起激烈爭辯一事,發表了一段精闢的看法,轉載如下,也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領導者不同的思想高度帶來的影響:

「戴董事長的這段演講讓我想起Steve Jobs 2005年對Stanford畢業生的演說,暫且不論兩位成就的高低,但為什麼一段成了經典,一段卻引起軒然大波? 其實仔細聽,兩者都出於好的意圖、都拿自己的生命經歷來分享、也都風趣幽默,然而Jobs用故事引發聽眾自己去思考,戴先生則急著告訴大家該怎麼做,前者給了Vision、後者則強調Tactic,高度的不同造成最後感受上的差異,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我想跟現在的政府與企業領導者說:

請給未來的一代舞台跟機會,給資源與支持,給空間與時間,提供一個環境與過程去平衡短期與長期的需要,讓後進累積經驗,決定他們自己的未來。請不要因為自己的壓力而急著要求結果,現在的壓力其實是因為目前的領導者在過去對未來做的不夠。也請不要急著給做法,給答案,不要告訴他們在一個連自己都不確定的未來要怎麼做,因為他們得有能力自己去面對與調整。你無法一輩子指導,事實上,你指導的越久,後面的人越沒有能力接手,要不然,經營之神的企業發生什麼事了?真正的成功企業家是建立一個沒了他都還能延續甚至成長的公司。

如果你真的不能換腦袋,至少考慮換手,留給別人一些資源與舞台去發揮,好嗎?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轉寄分享、留言或按下一個「讚」!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有關企業策略、轉型、或創業的成功經驗與做法,歡迎與我聯絡 steve.lin@aspectmgmt.com




延伸閱讀

美中消費不同調的環境思考 ——兼論LED驅動IC廠聚積

2023-12-06

台灣生技新藥新局 ——改良型新藥(505b2)

2023-11-01

泰勒絲狂潮投資啟示 ——兼論優質台灣PCB廠金像電子

2023-11-29

高檔利率下的投資思考 ——兼論汽車電子零件廠系統電(5309)

2023-11-15

台灣生技產業商業模式再定位 ——兼論生技公司漢達(6620)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