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公部門不創新 是因為沒壓力

公部門不創新 是因為沒壓力

設計實驗室-楊振甫/黃則佳

政治社會

2014-01-28 13:21

當在電視上大談台灣小綠人如何登上國際版面、到台北市政府申請世界設計之都,或是最近國道ETC所引發的討論,都說明了現階段公共服務已成為創新論述的一大勢力,不管是做得好或不好,但的確是大家可以持續注意及投入之處。


文/dreamvok 楊振甫

當在電視上大談台灣小綠人如何登上國際版面、到台北市政府申請世界設計之都,或是最近國道ETC所引發的討論,都說明了現階段公共服務已成為創新論述的一大勢力,不管是做得好或不好,但的確是大家可以持續注意及投入之處。

回顧過去有關創新(innovation)的研究,一開始都是在談製造業,或是以技術為導向的創新,基本上,傳統觀念認為服務創新的概念基本上是來自於製造業,服務所需的技術也大多是承襲製造業所用的成熟技術為主。基本上,製造業透過產品創新,帶動流程及品質的創新與提升;但服務業則是應用既有的成熟技術,先從流程及品質談起,最後才踏出產品創新的一步,過去研究,稱之為「逆向的產品創新模型」。

當時,公共服務並不在創新論述的相關範疇。

緊接著,大家開始看到服務的獨特性,包括高度的互動性,以及無形性等,所以,開始認為服務的創新與產品創新是不一樣的。文獻開始探討服務的前後台觀念、以及慢慢帶出劇場理論,說明服務創新實際上要討論的議題層次,甚至比產品創新要來的廣。

在公共服務上,也因為開始開放管制,慢慢的透過採購將過去服務後台的系統等,公部門期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期望有機會能夠投入創新。

第三個階段基本上開始認為服務創新不再只是附屬在製造業創新的架構之下,因為,服務業掌握了通路及市場,有越來越多的服務業者已有能力回頭影響技術創新方向,就像是大型零售通路商、銀行、保險業等,都是相關的產業案例。

而在公共服務創新的領域,因為,因為透過大型的採購,讓公、私部門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所以,搭著服務創新的架構,公共服務的之於創新影響力便開始快速提升。

最後,研究開始收斂到一個整合性的觀點,其認為基本上產品與服務創新是為一體,且創新應包含技術及非技術面的創新,此時,在研究中觀察到了一個重點,就是在公共服務上不僅是原本的公部門及配合的私部門在進行創新,而是在社會上有另外一個第三方的勢力開始崛起。這群人擁有著高度的使命感及知識,開始投入公共服務創新的領域,並且豎立許多跨領域的創新標竿。

這或許是 5% Design Action 成立的背景之一。

公共服務的創新上仍有許多瓶頸:

1. 進行創新的誘因及壓力不夠(鮮少競爭)。
2. 做創新的決策上有許多的政治考量(非市場)。
3. 不是每一位政治人物都有創新的使命感(有時候媒體的影響還比專家顧問強大)。


但很高興我們正踏在這一個時代潮流上。

延伸閱讀

投資1元回收56元!投資大師約翰‧聶夫:不管漲或跌,溫莎基金從一而終的7個選股指標

2022-01-22

一個中鋼員工從背包倒出300萬現金,說想當台船(2208)股東...鄭文隆憶掛牌:一開始很擔心乏人問津

2024-03-13

「當時可以到台船(2208)上班,回到村裡都覺得走路有風」陳國堅:那時台船的薪水甚至比中鋼還要好

2024-03-27

買中鋼(2002)要抓進出場時機!6年級大叔月薪40K花10年滾出千萬資產:景氣循環股挑選2策略

2024-01-24

台泥、兆豐金、台塑化...500萬歐印10檔「大到不能倒」,能贏過0050?這1檔存股10年「躺著退休」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