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搶救被教笨的孩子

搶救被教笨的孩子

郭淑媛、歐陽善玲

教育

ShutterStock

907期

2014-05-08 13:07

創新,是台灣未來的出路,但教改20年,評量學生的方法還是標準答案,接受基礎教育的小學生,即使成績再好,壓力卻大到失去學習動機,無法轉化成將來的競爭力,台灣的小學教育,真的得改了。

「艾比學會欣賞阿富汗的傳統……,薩迪德也學習了美國的現代文明。」這句話使用什麼修辭? 1 擬人 2譬喻 3映襯 4頂真。

「家鄉的青壯年人口減少,容易造成哪一種現象?」 1人口老化 2人口外移 3勞動人口不足 4以上皆是。

仔細想一想,你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嗎?

第一題鐵定不是擬人或譬喻,但什麼是映襯,什麼是頂真?

第二題答案是人口老化嗎?但是勞動人口不足應該也是正確答案吧?還是以上皆是?

根據標準答案,第一題是「映襯」,第二題是「勞動人口不足」。請問,你猜對了嗎?

這兩題是今年四月中旬,來自台北市大安區額滿小學的六年級國語科期中考卷、與四年級社會科考卷。這些連大人都不見得答得出來的題目,卻是我們孩子每天研讀的教材。

進一步想,即使這些答案都答對,考出一百分,真的對啟發孩子潛能有任何幫助嗎?更恐怖的是,會不會讓原本聰明的孩子反而被教笨?

渣打投資顧問公司前總經理楊偉凱常常思索這些問題,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教到沒有競爭力。他看不到台灣教育改變的希望,竟然決定辭掉高薪工作,準備今年下半年移民加拿大,讓兩個孩子接受國外教育。

長年在外商公司工作的楊偉凱很有感觸,「外國人一開始不見得很厲害,但他們比較有創意、敢嘗試失敗,長期下來,工作表現越來越好;反觀台灣人,框框就比較多。」他認為,台灣以考試為主、強調標準答案的教育過程,扼殺創意。「但未來的人才不是會標準答案的人,而是能整合、有創意的人。」他強調。

他沒想到台灣教改二十年,表面上看教材改了,但實質的教法卻沒改變。盲目追求一百分的成果,卻與未來世界最需要的人才特質背道而馳。

事實上,一九九四年四月民間團體發動大遊行推動教育改革時,當時社會對小學教育目標很有共識,就是「快樂學習,激發孩子學習潛能」。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黃乃熒表示,小學不應設具體的教育目標,這樣小孩學習起來才有熱情,潛力才會發揮,九年一貫課程應該是「基本教育」,把基礎打好,能通過門檻即可,最重要是訓練學生自我轉化統整、觸類旁通的能力。

但是,台灣小學教育卻看不出訓練統整與觸類旁通的能力;反而,我們的小學生卻被越教越沒自信,對學習越抗拒。

 

教育

為了孩子的教育,渣打投顧前總經理楊偉凱辭掉外商高薪工作,準備移民加拿大。(攝影/陳俊銘)

 

缺乏動力與自信心  被逼出好成績,沒有主動學習意願


以兩項具有公信力的國際評比來看,二○一二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三年針對中學生舉辦一次的「國際性學生教育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在六十五個國家中,台灣數學排名第四、閱讀第七、科學十三,表現不弱。不過,台灣學生卻呈現出缺乏學習動力與自我信心的情況,有關自我認知能力(自信)、數學自我效能感,台灣第九名;數學自我概念則倒數第二,只贏過日本;學習數學焦慮感也居十五名。

一一年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也顯示,我國學生的閱讀素養在四十五個國家中排名第九,表現良好。但閱讀的動機、自信心卻十分低落,自信心在全球倒數第二、與香港齊名,只領先摩洛哥;高閱讀動機名次倒數第四,只領先新加坡、芬蘭與吊車尾的香港。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馮朝霖指出, PISA評比凸顯出,台灣學生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乏學習動力與自信心,「目前的學校教育使學生不喜歡做自己,甚至不肯定自己。」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會有如此大落差,是因「大部分學生是補出來、逼出來的。」

 

教育

小學高年級數學難度提高,家庭經濟允許的小孩,課後就往補習班跑。(攝影/劉咸昌)

 

失去思考推論能力  小學生只會回答yes或no標準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二○○九年PISA評比中,台灣在閱讀素養的「省思與評鑑」得分低於平均值,台灣學生得分為四九三分,在六十五個國家中排名第二十五名(六十五國平均分數為四九四分)。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分析,PISA這些比較高階的思考、推論上,台灣的成績相對較弱,「但真正的競爭力就是在講這一塊:批判與創造的能力,或是看一個資訊之後,抽絲剝繭的能力。」

她認為,平常練習的題目很多答案都只要yes或no標準答案,但國際評比中很多題目可以是yes,也可以是no,只要有證據支持,這就是考思辨能力。顯然,台灣學生閱讀與思考能力,需要再檢討加強。


技術凌駕於情感  強調修辭學,作文能力反而下降


○四年,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修辭學加進中小學的國語課程。過去幾年,各界抨擊不斷,但至今仍無法把修辭學從課程中拿掉。

諷刺的是,課綱列學修辭的目的在於賞析文章的優美。但教改後,小學不再有每周兩節的作文課,作文練習減少,孩子的閱讀與作文能力無法提升。致力於補救教學的知名學者李家同認為:「學生數學不會做,常常是因為看不懂題目!」而今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申請,同分比序包括作文的政策確定後,引起全國家長大恐慌,不但首當其衝的國中生到補習班補作文,不少針對小學生的作文補習課程也紛紛推出。顯然,家長對體制內的作文學習失去信心。

這些現象顯示,台灣的小學教育出了大問題。「評量的方式與老師的教學是最大的問題。」黃乃熒說。

這是台北市內湖區一所明星小學家長的心酸史。他的孩子在小三時碰到一位極認真的老師,但這位老師太在乎「標準答案」。老師教「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小可愛」,隨後考學生什麼車跑得快,小朋友答「法拉利」,老師很「好意」地請家長帶小朋友去看醫生,認為他的理解力有問題。但在現實生活上,法拉利不是跑得比三輪車快嗎?

這位老師還規定,發生火災處理的標準答案只能是打一一九,即使小朋友認為打一一○或跟住家隔壁的里長伯講也可以,老師卻無法接受。「考得不好的同學,老師會在班上羞辱他,孩子覺得上課不有趣。」「才小三,功課竟多到要寫到半夜十一點!」這位家長憤憤不平地說。他的小孩壓力大到不想上學,只好轉學到離家較遠的學校。

《今周刊》拿這個案例詢問教育部轄下負責教育研究的國教院,院長柯華葳坦言,生活上很多事不一定有標準答案,應鼓勵老師回到生活裡,學生學習才有彈性。

 

原因一:要求標準化  設評量指標,但教室外有標準答案嗎?


強調標準答案,最遭詬病的就是小學教修辭學。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大寧指出:「這是標準的考試領導教學的結果,題目好設計,明確有標準答案。」

身為台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謝大寧幾年前答不出小孩的小學國語科修辭考題,拿去考多位中文系教授,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語言傳達情智,其他是技術性的東西,如今把語文教學異化成技術性問題,造成老師和學生的巨大痛苦,十分荒謬!」他說。

要求標準化,最變本加厲的情況是,原本要讓學生紓壓、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美術與音樂課都要考試,反而讓學生感到痛苦。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說,他的兒子曾拿音樂考卷給他看,上面考貝多芬的出生年代,「這有什麼意義?」楊偉凱也說,他小孩的學校考樂理,考高音符記號、升記號等,全班只有兩人八十分以上,是學過古典鋼琴與小提琴的。

連藝文科目都要考試,合理的解釋是這是最簡單的評量方式。謝大寧認為,這是為了能力指標,而能力指標是九○年教改全面上路以來的後遺症。

強調標準化的結果是,不少學校所謂「名師」,只是趕完教學進度後,讓學生一直做評量,熟練之後學生考試成績好。有家長抱怨,期中、期末考前一星期,孩子每天都要寫考卷,小學教育訓練小孩變成考試機器。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每周基本教學節數,一、二年級二十二節,三、四年級二十六節、五、六年級二十八節,共要學習語文(本國語文、英語以及本土語言)、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數學、自然與科技以及綜合活動。

其中,國語每周由十堂變五堂,但教材量未減少,導致說話課、作文課被取消,還得不斷趕課,不少老師憂心,學生語文能力會逐漸低落。

閱讀,是學習的手段。PIRLS評比顯示,台灣閱讀教學時數明顯偏低。台灣每年總教學時數九八九小時,不比國際平均九○五小時少,但台灣國語科教學時數一九二小時,比國際平均二三二小時少,國語科中的閱讀教學時數四十一小時,已比國際平均七十一小時少很多,跨學科的閱讀教學時數台灣僅六十五小時,更與國際一四六小時有懸殊差異。

台灣近年開始推廣課外閱讀,但謝大寧認為,西方小學教育是教導學生如何讀懂別人的文章,透過寫心得訓練把內容重述出來的能力,因重述能力背後是理解力,理解吸收之後,文章才能寫出內涵。但重述能力是我們語言教學中的大洞,老師從未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心得,「文章訓練弱,造成小孩思想弱化,不太會表達情智。」

除了課程零碎化,教材難度提高或難易不均,也影響學生學習成效。不少資深老師反映,數學一至四年級太簡單,到了高年級變很難,導致孩子討厭數學。楊偉凱曾去加拿大看學校,加國小六的數學題目難度很低,約是台灣小四的程度。儘管號稱九年一貫,小六銜接國一時,卻出現「教材大峽谷」,讓很多學生跟不上進度。

何以致此?黃乃熒認為,寫課程大綱、編教材多是大學教授,都會想方設法,將自己的專業最大化,所以教材變得很難,形成揠苗助長情況。

國語教修辭學,就是典型例子。十九世紀以後,西方大學已不再開設修辭學課程,但修辭學依然保留在中文界,甚至明訂在二○○八年、二○一一年的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綱,五年級即規定「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六年級要「能靈活地運用修辭技巧。」

「研究修辭學的人抓到權力(任課綱研修小組委員)時,立即變成中小學語文教育的一部分,再加上命題上非常容易,問題就來了。」謝大寧強調,作家寫作時不會想到修辭學,作家張曉風曾跟他說,有小學閱讀測驗選她的文章,她全不會答,因為都是問修辭。

柯華葳無奈地說,語文學家可以有專業的學問,但一段文字是否叫譬喻或頂真,學者常有爭論,「三番兩次跟老師說不要教,但老師說,擔心要考試。」

 

原因二:師資跟不上教改  教學方式還是填鴨式,學生會有興趣嗎?


某位重量級教育學者在訪視一所小學時發現,同一時間,無論是音樂課教直笛、國語課或數學課,竟然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室,學生都在看教學影片,至於老師呢?「忙著按滑鼠啊!」這位教育家搖頭嘆息。他認為,可能因放光碟片太方便,也可能因有些課程老師不太會教。

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數學,往往會忽略小朋友的反應,缺乏師生間的互動,學習成效打折扣。

一位國一學生就反映,上了國中,他在課程銜接上遇到很大麻煩,以前國小自然課,老師都用電子書上課,學習效果很差,沒興趣的同學就在聊天,「如果可以重來,希望老師能教我們如何畫重點,或把課本內容講清楚。」也有小五男生抱怨,社會科老師只會念課文,上課很無聊,考差就得抄課文,只能死背,全班都很討厭上社會。

二十年前推動教改的團體主張快樂學習,培養學習動機。但如今,小孩的學習快樂不起來,家長、老師也怨聲載道。「大部分學校老師沒有改變,還是填鴨式教學,孩子仍然沒有興趣,即使PISA成績好,但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謝國清說。

深究其因,師資培育與教學方法沒有跟上教改步伐。黃乃熒也分析,○五年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大學畢業的小學老師各有專業,但在小學包班教學制度上,老師在非專業領域可能教不出課程精髓,容易產生教學不良的結果。

此外,學校師資參差不齊,但卻同工同酬,而且缺乏淘汰機制,難怪不少家長戲稱:「開學前要多祈禱,希望遇到好老師。」

 

學生

(攝影/陳永錚)

 

影響一:考試引導學習  經濟能力影響成績,學生程度M型化


在教材、師資都出現問題,一切又以考試掛帥的情況下,家長的經濟條件,就影響小孩的學習機會,小孩哪科不好就補哪科,未來這科影響升學就補這科。家庭環境允許的小孩,補習越來越多,書包也越來越重。

根據高雄市教育局「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統」統計,全台過去近十年補習班數量,從○五年的九七○四家,至一四年五月的一萬八八八六家,近十年成長約一倍,而目前光是招生對象為國小學生就有八二四七家,其中雖有雙薪家庭依賴安親班的因素,但也反映小學生的課業壓力有多大。

強調資優學習的百世數學補習班,今年初的入學考試,台北市大安區學生人數多到要借金華國中當考場。與這個現象反差很大的是,經濟條件差、學校上課又聽不懂的學生,往往會放棄數學。

學生程度落差大,除了數學、國語之外,最明顯就是高年級英語課。經濟能力好的家長,可能在幼兒園階段起就送孩子學英語,這些孩子上小學的英語課,往往覺得太簡單;但沒補過英語的學生,從小一開始就一路落後,一位新北市的老師即反映:「都五年級了,有兩名學生連看懂二十六個字母都有困難。」

從以下數字,就可看出台灣學生學習成就M型化有多麼嚴重。國科會與教育部二○一三年十二月公布PISA一二年評比結果,即指出台灣學生數學素養的個別差異幅度有持續擴大的趨勢,○六年標準差一○三,排名世界第三,○九年標準差成長為一○五,一二年標準差更成長為一一六,都高居世界第一。標準差代表數據的分散程度,愈大的標準差,表示我國學生的數學成績愈懸殊。

另外,學生數學素養水準人數分配比率,水準五以上表現優異,未達水準二的則屬補救教學的重點對象;台灣學生水準五以上比率為三七.一%,相較於○九年明顯增加,但令人憂慮的是,水準一及未達水準一的學生人數比率未減少,仍為一二.九%。

反映小四學生閱讀素養的PIRLS也有類似結果,一一年台灣學生成績達最高級水準者有一三%、高級水準四二%,與○六年相較(七%、三六%)有明顯增長;但一一年低分水準有一一%、未達最低分水準有二%,與○六年的一三%和三%相較改變不大。

學習成就M型化的結果,讓小學與國中的銜接越來越難。一位國中老師就說,這幾年課程、學習態度銜接都不足,「以前一年就OK,現在要兩年才跟得上」,也有國小高年級老師直言,某種程度上,教改是失敗的,「以前多花一點力氣在學習能力落後的幾名學生上,就能看到他們慢慢進步;但這幾年,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無法跟上課程。」

 

影響二:考題盡是記憶背誦題  背得好才考得好,教不出創意人才


以考試來引導教學與學習,最大影響是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一位很喜歡自然科學讀物的小朋友,小三原本很期待上自然課,沒想到上不到一個月,就說討厭上課。納悶的家長找書來看才發現,自然第一課教哪些植物是對生、互生、輪生還是叢生?葉子是平行脈、網狀脈等,而期中考的評量就考「杜鵑花是什麼生?葉子是什麼脈?」完全是記憶背誦題目。小孩的興趣就這樣被考掉了。

日積月累下來,小學生壓力越來越大,一位新北市六年級學生就說:「考試前壓力超大,不想上學,上課時會一直想上廁所。」楊偉凱也說,他小孩的同學考九十二分,竟在課堂上哭。

在資訊爆炸時代,要贏得競爭,必須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但小學生的壓力無法轉化成競爭力,反而跟世界發展背道而馳,台灣的小學教育,真的得改了。

小學教育改革首先要進行課程簡化,但內容要豐富化、多元化、選擇化,而且不要有標準答案的測試,否則一切都是枉然。

台灣學生在比較高階的思考、推論相對較弱,顯然與學習方式受限於考試,缺乏思考能力,也因此未能從互動中省思並創造新知識有關。

一直專注於教育改革的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認為,台灣人才的機會在於創意研究、人文美學。他舉例,現在機器人越來越厲害,未來會取代許多人的工作,「但是,你去餐廳總不會希望是一個機器人服務你吧!」人文的情感就成了未來競爭的利器。

另一方面,台灣代工業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未來要比大家腦袋裡的創意及研發。然而以台灣現有要求「標準答案」的教育方式,是教不出創意研發人才。

《數位時代》雜誌總主筆詹偉雄分析,代工業要求大量製造,追求良率,所以對員工要求要標準動作,「因為一點錯都不行!」但是,創意人才就是要勇於不同,敢犯錯,「如果教育方式不改,台灣未來也沒有希望。」嚴長壽說。

 

數學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年化報酬率逾30%,他如何做到?60億操盤手傳授私房招式,找到「一直漲的股票」

2022-04-26

投資廣達、緯創,不如直接買輝達!他不到40歲身價上億、年年賺30%:2招找出便宜好股票

2023-08-24

股票下跌幾%該停損賣出?年成交量3千億、光繳稅就2億...台股當沖之王巨人傑揭「停損唯一標準」

2024-04-08

他3年把300萬翻3000萬「從不停損」,踩到地雷股一次把錢賠光啟示:投資,最怕心態炸裂

2022-04-26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