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品味不用花大錢! P.86

品味不用花大錢! P.86

2004-07-29 17:59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古諺用在品味、鑑賞力,恐怕不見得適用。

因為,真正的品味不需要花大把鈔票,它只需要一點點對生活感覺的細心、敏銳與尊重。

颱風剛過的台北城裡,空氣又開始累積盆地地形的燥熱,三十五、六度的高溫,讓柏油路面似乎都冒起煙來!這樣的天氣,對於室內設計師程文宗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他正窩在自家的廚房裡作早餐,悠閒的打開冰箱說,「品味需要自信,而不是金錢!」

對於程文宗而言,談品味太沉重,「說『玩味』比較實在。」如同他在義大利生活十年所看到的情況,程文宗覺得所謂生活的美學,用「玩」才能生出味道和質感,能在生活中體驗美感,那才是「品味」生活。

「不用二十元,你就可以做出一個優質早餐,而且方法超簡單。」程文宗的眉宇間充滿自信,他強調,品味其實和心境最有關係,「當你怕煮不好一杯咖啡時,你怎麼煮都不對;同樣的,當你認為沒有錢打造生活品味時,你怎麼過日子都不會舒服。」

調心境──花得少也能過得好


他拿出在家居用品店購買的一個很普通的淺綠色磁盤,在盤中央打了顆蛋,旁邊擺了兩根維也納香腸,然後將紅色大同電鍋的內鍋取出,在鍋內加了一些水,再把磁盤置於鍋內,「嚓!」的一聲,按下電鍋的開關,「等個五分鐘,灑些鹽和黑糊椒,你就能吃到滑嫩的蒸蛋,和有特殊風味的wiener sausage(維也納香腸 )。」

說著說著,程文宗切好的奇異果,已經一片片整齊的擺在磁盤邊。橘紅色的香腸、雪白的蒸蛋,再配上綠黃色的奇異果,這樣的生活,很簡單,但卻同時兼顧視覺、味覺的享受與健康!

程文宗的例子,可以解決大部分人對品味這檔事的困惑—所謂的品味真的不用花大錢。

想想,一個雞蛋不用五元,一個奇異果頂多十元,一條維也納香腸在超市不用十元就可以買到,但卻少有人會想到只要多花點心思,用簡單的方式,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色彩。

都會人的忙碌與緊張生活,平常可能每天早晨花五十元在便利商店買個飯糰、飲料匢圇吞下去,或是到充滿油味的早餐店,吃擺在塑膠盤上的蘿蔔糕(很可能塑膠盤外還套著塑膠袋),吃不完還可用「保麗龍盒」外帶到公司!

這樣的狀態反映了台灣人可悲的生活秩序,趕趕趕、賺賺賺,卻不知趕來賺來做什麼?

實踐大學工業設計教授李清志點出了台灣社會生活的美學問題,「台灣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不知道自己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要建立的自信是:不需要賺很多錢,但是生活的比別人好。」就好像十年前的台灣人,為了追求所謂的高級和品味,整個屋子擺滿了法國巴洛可式家飾,但你走進去,就是不對勁。

龜毛學──連垃圾桶都要美


李清志堅信,學生一定要有身處一個有美感、舒適的環境,才可以產出好的作品。為了追求美感生活,他許多的要求在外人看來簡直已經到了龜毛的程度!

有一次,李清志到教室上設計課,一進門,剛好看見一個有點髒的粉紅色塑膠垃圾筒擺在走道上,有些學生走過不僅視若無睹,還會把它踢得搖搖晃晃的。這時,李清志簡直無法忍受,立刻下令學生把垃圾筒丟掉,「品味和鑑賞力都是要從生活中慢慢訓練改善。」

而曾經擔任過國家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的律師陳國慈,更是眾人眼中的麻煩角色,當她開始籌畫國藝會時,為了配合辦公室整體設計,連垃圾筒都親自挑過。

教育就好像是國家的照妖鏡,它不僅反應了社會現狀,也預言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怪不得李清志和陳國慈都堅持垃圾筒的美學,因為那忽略的正是目前台灣社會的小小縮影。

重境育──從小播下美學種子


再看到台北市郊淡水鎮上的水源國小,杜守正老師堅持美學教育一定得從生活中生出,才是真正可以在身上生根發芽的經驗,那又是另外一種品味生活的方式。

雖然,杜守正教的是國小學生,但他認為很多美感的種子,要從小時就播下種子。在杜守正的課堂上,看不到什麼豪華先進的教材,但簡單的桌椅和佈置,卻可看出杜守正的用心,他要做的是讓學生體驗到如何從美的角度來經營生活。

儘管是沒有人上課的暑假,教室裡仍然是椅子和桌子各就其位擺得整整齊齊的。「你讓孩子在一個不美的環境裡,怎麼讓他們的人生裡對美有所體會?」杜守正把平時上課的教室布置成一個可以坐下來聊天的茶房,老師平時改作業的桌子變成泡茶桌,桌旁擺著簡單的陶磁茶具,自然古樸的器皿流露出他對於生活美學的一種堅持:「生活環境其實對孩子影響很大,家裡有多亂,心就有多亂;心有多亂,教室就有多亂。」

他提到目前台灣美學教育的問題,「學校要教會孩子從生活經驗中,用心體會周遭環境的美,一點一滴地培養自信,在生命經驗裡長出新芽,美感的體驗絕對不是幾堂美術課和音樂可以解決的。」

一向喜歡在大自然中吸取美學養分的安坑國小老師張明錫,是個生活美學的實踐者,他說,「不論音樂、美術,所有一切美的源頭都來自於大自然。」雖然,張明錫的女兒芊芊現在不到一歲大,但他已經花了上萬元買了成套包羅萬象的自然圖鑑,「我想要芊芊成為一個自然觀察家!」儘管張明錫清楚這樣的投資可能要十年後才可以看出一點點的成就,但是從一個父親自信的臉上,看得出他對美的堅持。

美感經驗絕不是僅存在於「金湯匙」階級中才有,指南國小校長簡志雄主張,讓孩子始終生活在名畫、音樂之間,無時無刻在生活中給孩子美的視覺、聽覺,欣賞力和鑑賞力自然會提升。

在學校裡,他建議老師們蒐集月曆、世界兒童美術比賽宣傳海報、故宮博物院及世界各國美術館出版的複製名畫或翻攝名畫,甚至把小孩子的作品加以裱褙,經常變換供小朋友欣賞。台北插角國小老師胡山寶更進一步地讓孩子寫下對於名家畫作的感受,「讓人驚訝的是,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限制,讓他們有自信寫下自己對於作品的感受,很多時候,孩子們寫下的觀察和專家的意見差不多!」

用錢能解決的品味問題太容易,要釐清台灣社會的美學教育和品味問題,得要回歸一個層面,那就是「境育」(環境教育)。李清志強調,在日常生活中show出品味與具有美感的生活文化,才是真正的「門道」所在。要做到這點,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延伸閱讀

亞泥(1102)無預警停牌,外媒猜這動作!股價短線修正1成、40元能守住?開記者會曝原因

2024-06-05

勞工們注意!勞保、勞退外滿足2條件再領「第3筆退休金」最高6萬 資格條件、金額計算一次看

2024-06-05

晴空匯急徵搬家工人!時薪600領現但須「穿雨鞋、戴N95爬20樓」 特殊應徵條件原因曝光

2024-06-06

17所「黃仁勳大學」放榜,中正、政大2頂大為何變遺珠?這大學被老黃點到,不少人卻喊可能先倒

2024-06-03

1張圖看黃仁勳「愛台灣」實力多厚!98家輝達夥伴LOGO繞蕃薯…網友讚:夠強大就不用怕老共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