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想?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想?

當基模錯誤時,就會產生錯誤的理解及反應,例如你將「在家吃飯」的基模,用在「餐廳用餐」時,可能就會鬧出一些禮節上或是可笑的笑話,例如在餐廳用餐時抬起腳放在椅子上,或是將刀叉弄出一堆聲音等等。

當我們週遭的訊息不足以判定結論的時候,我們會利用最近的經驗做解釋,例如在街上你看見一個舉止奇怪的人,如果恰巧剛看完一本跟酒醉的人有關的描述,你就有可能將酒醉的這個模式套用在他的身上,穿鑿附會找出可以支持你的證據;如果你剛剛看的跟精神失常有關,你的腦海裡面就會去傾向判斷他是一個精神失常的人,並加以認定。


 
這種現象跟「浮現速度」及「導火線角色」具有相關性,也就是浮現在你腦海裡面最明顯的角色是甚麼,就會影響你的判斷基準,同樣的基模就會套用在你所認定的事實裡頭,儘管可能真實情況不是如此!
 
換言之,生活經驗中最常接觸的概念,就會形成自己解釋社會的基本模組,例如國中課文中的雅量一文中,一塊布料,被愛吃的人解讀成綠豆糕;被寫作的人,想成稿紙;被愛下棋的人想成棋盤一樣,生活的觀點體驗,形成面對世界的詮釋角度。
 
當然基模有很大的好處,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進入狀況,當我們進入電影院時,我們的基模就會告訴我們,電影開演之後要放小音量、並把手機關掉或轉成震動、盡量不要做出妨礙他人觀看的行為,這是我們所建立出來的看電影基模架構。
 
相反地,不具備這樣基模架構的人,就不會完成這樣的動作,例如小孩子無法理解「在家裡看電視」跟「在外面看電影」是需要使用不一樣的基模時,他就會在電影上映時卻大聲喊叫、大聲問著劇情、或是隨地走動,這都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基模架構幫助他們了解什麼時候該作什麼樣的事情。
 
因此當基模錯誤時,就會產生錯誤的理解及反應,例如你將「在家吃飯」的基模,用在「餐廳用餐」時,可能就會鬧出一些禮節上或是可笑的笑話,例如在餐廳用餐時抬起腳放在椅子上,或是將刀叉弄出一堆聲音等等。
 
也就是說,基模架構的建立,最主要的注意事項就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每一種情境有需要搭配的模組,所謂”得當得宜”是因為我們擁有了正確相應的處理觀念跟態度行動,心理不具備這種理解狀況的,就很容易因為做出不當反應而鬧出笑話或出糗!
 
但不論好壞,這都是基模架構所帶來的,懂得妥善運用,它可以給予我們便利去理解世界,注意到太過省時省力會讓我們誤解真實的訊息可能並非如此,有了正確的了解,才能做出相應的行動搭配!
 
--

延伸閱讀

春水堂進軍大阪、微熱山丘搶進東京...野島剛:台灣用美食讓日本「哈台」

2018-12-22

成大歷史系分發沒人來、頂大中文系師批「台積電很過分」...念理工才擁高薪:文組在台北很難活下去

2024-06-16

電鍋也能出年菜?煮花生豬腳原來這麼簡單!

2024-01-26

老謝:溪州的羊肉美食產業逐漸形成!

2019-01-01

午後的簡單小確幸,用電鍋輕鬆做甜點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