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劉梅君化喪子悲痛為醫改動力 P.116

劉梅君化喪子悲痛為醫改動力 P.116

八月溽熱的黃昏時分,人們昏昏沉沉的,但位在忠孝東路上的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辦公室裡,各個成員卻精神抖擻忙進忙出,電話聲此起彼落,未曾停歇。會議桌上還放著七月三十一日齊聚監察院,控訴衛生署、健保局「八大失職」,造成健保超過五百一十四億元的財務缺口的新聞稿,執行長劉梅君忙碌地坐在辦公桌前聯絡每個醫病團體,討論下一波計畫該如何行動。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本該過著有穩定收入、自由自在的學術生活,不過自從去年底她多了另一重身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後,平靜的日子奏起不平凡的旋律。

因為衛生署將自九月起同步調漲健保費與部分負擔,使得醫改會近日頗受矚目。


失去胎兒的母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願任醫療環境持續惡化,看到民間對醫療改革的龐大需求,去年十月成立的醫改會矢志做為病患權益的保護者和民眾權益的倡導者,這一切都源自於劉梅君兩年半前,在懷孕八個月時意外失去第二個孩子。

二○○○年初,懷孕八個月的劉梅君腹部絞痛難耐到萬芳醫院掛急診,從急診到胎兒死亡都沒有醫生理會她,護士只問她年齡、身高、體重、職業等基本資料後,就留下她與胎心監視器一起在恢復室等待。

不到一小時,劉梅君就聽不到孩子怦怦的心跳聲,她心裡暗自著急,此時醫生才飛奔進來幫她急救,終究還是回天乏術。事後才知道,當天醫院裡三個住院醫師不但全都請假,更荒唐的是,她用的那台胎兒心跳圖的機器是故障的,導致胎兒心跳出現異常時,護理人員卻全然不知。

「沒關係,妳還年輕,再接再厲!」是醫生脫口說出的第一句話,劉梅君聽到當場痛哭失聲。離第一個孩子出生快十年,高齡再度懷孕,一家三口既高興又期待,現在回想起醫生的那句話,劉梅君仍忍不住激動,兩行淚就倏忽滑落臉龐。

事發之後,院方粗糙的處理態度,更令劉梅君及她先生政大公行系教授江明修感覺糟透了。

劉梅君不但與其他生產完的產婦同住一間病房,忍受其他父母迎接新生兒的喜悅,醫院居然問他們是決定要把胎兒帶回家,還是要交由院方處理?心亂如麻的當下,他們說交給醫院處理,但第二天後悔想自己帶回去時,院方卻說:「屍體已經找不到了!」

劉梅君聲淚俱下地說,「我不知道孩子究竟被丟到何處?沒能好好替孩子做法事,是我們夫婦倆一輩子的愧疚。」


以病患權益為基礎──敦促公開醫療資訊

如今回想起這件事,劉梅君很自責當初沒有一直催促醫生為她做診斷,以致錯過急救的黃金時刻,讓孩子就這樣離開人世。「但問題的根源出在既然醫院人力不足,就應該協助病人轉診,而不是讓病人坐以待斃。萬芳醫院也承認婦產科的人力一直都不足,因為薪資條件不好,導致應徵的醫生興趣缺缺,所以婦產科人力始終不足。」

孩子剛走那一陣子,劉梅君只要看到搶救早產兒的報導都非常難過,「連不滿五百克的胎兒都能生下,為什麼我卻不能救自己一千五百克的孩子?」事發迄今兩年多,近九百多個日子裡,現在看到快三歲的小朋友,劉梅君都會陷入極度哀傷。

劉梅君常會想到,當時因為自己還有一些醫師、律師朋友,所以可以快速得到諮詢,但是有些民眾根本不知到何處求助,又該怎麼辦?「今天孩子已經過世了,對我們來講,下次若有父母也遇到同樣的事情時,該如何避免傷痛再發生,是我現在最想做的。」如此簡單的理由,促使醫改會成立最初的宗旨就是「醫療資訊公開」,以病患權益為基礎,督促政府、醫療院所、評鑑機構將民眾有權利知道的醫療資訊透明化。

二○○○年秋天,中研院社會學研究員張笠雲在報上看到劉梅君的故事後,主動打電話給她,原本只是一通安慰的電話,卻種下了醫改會成立的種子,長期研究醫病關係的張笠雲一直想替醫療糾紛家屬做點事,剛好當時張也與中正勞工所副教授曾敏傑談到罕見疾病的問題,因緣際會下,去年醫改會終於誕生了。

「只想給醫界一個刺激!」劉梅君將喪子之痛昇華為正義的力量,不計代價地投入改革的行動,她真切地希望,醫改會能夠真正幫助醫生自律、自省,讓失去親人的悲痛故事不再重演!


撇開悲情強調專業形象的醫改會

撰文:梁任瑋

成立時間不到一年,醫改會的知名度就迅速打開,由於董事長張笠雲係中研院社會學研究員,以及執行長劉梅君本身為政大勞工所教授的學術身分,加上推出的醫療議題訴求明確,每每在重大醫療新聞發生時,必定成為媒體採訪的醫療團體。「反應快,敏感度高!」民生報醫藥新聞組召集人張耀懋,如此形容醫改會。

除了消基會與中華民國醫療人權促進會,台灣的醫病團體其實不多,醫改會的特色撇開悲情訴求,而以學術背景為基礎,很快就樹立專業形象。甚至在半年前成立全國唯一的「自助團體」,由專業社工員帶領十五位曾經遭逢家人去世的遺眷,幫助他們走出悲情、平復情緒,因為成效不錯,最近第二個團體也即將開班。

由於民眾對於解決醫療糾紛的強烈需求,醫改會目前也蒐集整理如醫事審議流程、醫療糾紛處理法令的資料公布在網站,未來也將集結出書,讓民眾遇到醫療糾紛時可以迅速找到解決醫療糾紛的途徑。

「人力不足、缺少長期贊助人,仍是我們目前的困境。」張笠雲說,雖然一路走得很辛苦,但近日因醫改會的再度曝光,讓辦公室一個鐘頭內湧入兩百多通電話,彷彿在這條曲折的道路上又看到希望的曙光,足堪寬慰成員們的辛勞。


劉梅君小檔案
出生:1959 年生
學歷:南加州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任:政大勞工所教授兼所長,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一子小學六年級

延伸閱讀

他3年只買2檔股票,半年噴漲3倍,Cover全家6人遊歐洲200萬元:花2年等股價上漲「投資難在耐心」

2024-04-24

勞退自提他專戶一口氣入帳38萬!勞保局最新統計,「這群人」超狠自提率近5成,自提有什麼好處?

2024-04-15

怕勞保破產,南部阿伯一次提領「啪!退休金全沒了」...晚年不得不靠打零工賺生活費的3個財務啟示

2024-04-24

高普考分發職缺怎麼挑?中央升遷快、地方涼缺多?台大畢業生、曾做13年公務員用統計數據分析這麼說

2024-04-23

旅遊補助來了!出國玩能賺5000元、完成「這步驟」就有機會到手…如何申請?回國後能補登?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