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嬰幼兒發燒 小心泌尿道感染

嬰幼兒發燒  小心泌尿道感染

2013-07-30 11:31

泌尿道感染是小兒科常見的疾病,發生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與胃腸炎。根據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年齡在2個月到2歲的發燒幼兒中,約有5%是因泌尿道感染所引起的。

加強警覺,盡早治療;注意局部清潔、多喝水

文◎雙和醫院小兒部小兒腎臟科 林佩儀醫師

除此之外,愈小的嬰兒,其泌尿道感染所出現的症狀表現越多樣性,需要家長和醫生相當的警覺才能盡早診斷,盡早治療。

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經常會合併一些先天泌尿道畸形的問題,這些先天性的異常除了大眾熟知的膀胱輸尿管迴流症之外,其實包羅萬象,如果沒有進一步詳細地檢查並予以適當的處理,很容易因反覆感染,對腎臟造成傷害。

當懷疑泌尿道感染時,從尿液的常規檢查中可看出一些端倪,但要真正確定有無泌尿道感染,必須仰賴「尿液細菌培養」。

下泌尿道感染較不會引起發燒,可於門診開立口服抗生素治療。但若發生上泌尿道感染,尤其是腎盂腎炎,必須住院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再加上口服抗生素治療7~14天。

目前的研究均顯示,及早發現泌尿道感染,即時給予正確治療才是減少未來進一步導致腎臟受損的最佳方法。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童有不明原因的發燒、血尿、膿尿、活動力不佳、食慾不佳、腹痛、嘔吐等情形時,應儘速帶至醫院,接受必要的尿液檢查。

此外,父母應教導孩童注意生殖器的衛生,大女孩在大小便後務必保持會陰生殖器的清潔,男生如因包皮過緊而引起感染,則可依醫師建議接受適當的處置。平時應注意局部清潔、多喝水、不憋尿、不便秘,以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

◎box:兒童泌尿道感染的因素
細菌的因素:最常見的菌種是大腸桿菌,約佔80%。
會陰、尿道或包皮的因素:附著於會陰部附近的腸道細菌,經尿道口上行感染尿道、膀胱、輸尿管與腎臟。
膀胱的因素:有一些膀胱的排尿機能障礙,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例如:過動膀胱、長期憋尿、神經性膀胱、嚴重便祕等。
先天泌尿系統畸形的因素:在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中,40~60%的比例有尿路畸形,其中80%是膀胱輸尿管迴流症。

◎醫師簡介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腎臟科研究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教職:雙和醫院臨床教師
專長:一般兒科、兒童預防注射、小兒泌尿道感染、小兒腎臟疾病、血尿、蛋白尿、排尿異常、先天性尿路異常、多囊腎、小兒腎臟超音波

本官網專欄內容及言論觀點僅為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今周刊立場。

封面圖:Oxfam International, CC Licenced.

延伸閱讀

曾努力工作卻總是一貧如洗...窮記帳員花3年達到財富自由:打造「財富氣場」讓成功變得自然而然

2023-06-21

夫妻倆苦一點也要投資兒子求學!60歲退休工程師教會我:窮人和富人對於「累積財富」的最大差異

2023-07-26

「對比同學的光鮮,我卻是看似髒兮兮的鄉下窮孩子...」四季藝術創辦人:小時影響我一生的2個貴人

2023-08-31

不等20年後退役終身俸,他24歲存第1桶金離開安穩軍公教去創業:人可以窮一下子,不要窮一輩子

2023-06-26

明明是高薪的律師工作,為何工作7、8年他卻越努力越窮忙?你可以窮,但不可以有「貧窮思維」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