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知識常更新 健康更放心 「灃食飲食常識評測系統」邀你線上測實力

知識常更新 健康更放心  「灃食飲食常識評測系統」邀你線上測實力
▲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出「飲食常識評測系統」,提供民眾檢測食育素養。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健康

2020-06-15

面對網路上五花八門的飲食資訊,由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打造的「灃食飲食常識評測系統」(https://www.quiz.fullfoods.org/)日前上線,透過專家學者的命題破解飲食迷思,並導入日常生活情境,強化參與者主動學習,提供個人化的分析資訊,協助培養完整飲食素養架構,讓民眾擁有最正確的飲食知識。

推廣飲食文化教育 建置「灃食飲食常識評測系統」

 

2016年成立的灃食教育基金會,由大小創意創辦人姚仁祿與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作家侯文詠、社企流iLab育成中心校長顏漏有等人共同組成,匯聚各界專業人士,共同激盪創意,以科學為根基,透過創新方式推動「健康飲食識讀」,提升國人飲食文化素養,打造台灣成為更健康的良食島。

 

灃食教育基金會以推廣飲食文化教育為理念,進行系統性的教材開發,辦理良食脈動講座,深入校園推動營養5餐食育計畫,今年度更推出「灃食飲食常識評測系統」,將積累多年的飲食知識化為生活情境題庫,由專業的營養與食品科系教師命題、並提供完整解答,讓參與者從中發現自己長久對飲食知識的誤解,進而能夠應用於生活中,吃出更健康的飲食。

 

▲「飲食常識評測系統」具備三大特色,讓民眾發現被誤解的飲食知識。

 

發現錯誤飲食知識 翻轉刻板印象

 

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湯惟靜表示「隨著科技醫學的進步,有越來越多傳統飲食觀念或刻板印象需要更新,不能讓似是而非的飲食知識擴散,我們期待提供被信賴的內容。」今年推出的「飲食常識評測系統」,正希望具體落實這樣的想法,讓民眾透過評測,發現自己的潛在誤解或需求,翻新認知,擁有更健康的飲食習慣與智慧。

 

評測系統推出前,參考過許多國際上的範例,像是日本「食育士」證照制度中,就規定證照的1、2級要擁有家庭飲食上必要的知識,因此許多家長透過評測,具備了正確的採買知識,破除飲食上的謬誤認知,用好的食材而製作料理,守護家人健康。

 

5級別評測區分鑑別力  並提供線上電子認證

 

「灃食飲食常識評測系統」分為5級。1、2級是家長或老師必備的相關知識,主要與生活飲食常識相關,並以特定情境方式描述,讓受測者能輕易與生活連結,「比如說你在牛排店裡,看到菜單上面標示重組肉的時候,重組肉是什麼?」而3級主要針對有授課需求的志工,他們可以透過評測系統,學習更多正確飲食觀念;4、5級則是考量食品業者或醫療相關族群的需求,像是護理師需對病人進行衛教,但護理科系對與時俱進的飲食觀念不一定能無縫接軌,4、5級的評測內容設計,希望能有效協助工作有需求的族群。

 

每通過1級評測,就能獲得證書1張,「灃食飲食常識評測系統」的證書,可提供給想推薦甄試食品相關科系的高中生,做為已具備專業知識的認證,若有需求的話,也可直接線上申請電子證書;完成評測後,系統會建立個人化頁面,主動分析每個人在飲食知識體系仍待加強的部分。

 

導正傳統飲食觀念 專業知識是最佳方案

 

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隔代教養的傳統觀念常與現代家長的飲食知識產生摩擦,例如老一輩認為孩子要養的白白胖胖,所以只要孩子願意吃就讓他吃,但有研究指出,如果從小養成發胖的飲食習慣,長大容易延續相同飲食模式,肥胖機率相對也比一般人高。

 

湯惟靜分享,像是吃糖這件事情,可能現代父母跟阿公阿嬤觀念落差,造成一方餵糖、一方禁止,孩子無所適從只好偷吃,與其如此,不如教導孩子每天應當攝取的糖含量,以及各種食物的糖份量,讓孩子懂得選擇跟搭配,譬如喝了一杯含糖飲料,那餅乾、糖果就得忌口不吃,這樣才能夠吃得健康。「想要打破傳統觀念,父母就得先確保自己有足夠的飲食知識,用專業知識去說服長輩,同時協助孩子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灃食飲食常識評測系統」(https://www.quiz.fullfoods.org/)歡迎對飲食常識有興趣的民眾上線測試,透過評測協助自己翻新認知,重新思考與學習對飲食的知識。而適逢新冠肺炎,除做好衛生防護外,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關鍵正是均衡飲食,評測系統希望讓民眾都能了解食物真正價值,協助民眾擁有健康積極的人生。

延伸閱讀

「現金貶值」很有感,民眾加速買房去…永慶總座:升息半碼影響不大利率還是低,今年交易逾30萬棟可期

2024-03-28

如何避免買到凶宅?凶宅打卡4年社會記者經驗談:買房的6個趨吉避凶之道

2024-03-25

達人存股1500張00878,AI飆漲帳上獲利922萬,為何我不賣?她42歲提早退休揭「存股降成本」5個關鍵

2023-08-15

父母逐年贈與子女488萬幫買房,還申請「贈與免稅證明書」...為何最後被扣贈與稅?漏了1個關鍵動作

2024-03-07

買房基金遙不可及?專家:「買ETF、還房貸、斜槓變現」三管齊發攢錢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