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11歲被父母埋沒的音樂神童 馬友乘如何擺脫馬友友的光環?

11歲被父母埋沒的音樂神童 馬友乘如何擺脫馬友友的光環?

譯者.劉華特

藝文風尚

《紐約時報》授權,By Ricky Rhodes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

2019-07-10 19:04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1962年,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曾在華盛頓主持一場名為「美國藝術慶典」的募款活動,他為現場觀眾介紹年僅七歲的大提琴演奏者馬友友,台下貴賓包括了時任總統甘迺迪夫婦,以及前一年才卸任的前總統艾森豪。

 

才不過一年前,馬友友與姐姐馬友乘,隨著全家人從巴黎移民至美國。

 

當時伯恩斯坦介紹道,馬友友將演奏法國大提琴家暨作曲家布雷瓦爾(Jean Baptiste Breval)一首小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並由他11歲的姊姊馬友乘以鋼琴伴奏,並提到馬友乘「正在學音樂」。

 

姐弟倆的現場演出以電視轉播,獲得外界一致好評,現在在網路上還找得到當年的表演影片。

 

 

伯恩斯坦沒有提到的是,其實馬友乘也是個奇才,就跟她弟弟一樣,不同的是她主修樂器原本是小提琴。馬友乘十歲時,還曾經與丹佛交響樂團同台表演德國知名作曲家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

 

但大約就在那個時候,馬友乘的父母不再讓她學習小提琴,也沒說明原因,只讓她繼續學習鋼琴,並在接下來的十年擔任馬友友的主要鋼琴伴奏。看來她距離自我發展音樂生涯的道路愈來愈遠,反而成為弟弟馬友友的重要配角。

 

同樣在1962年,身兼指揮家與音樂教師的馬友乘父親馬孝駿,創辦了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The Children's Orchestra Society in New York)。

 

該樂團在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初期曾經有七年空轉,但今年則開心慶祝成立50周年,並於6月中在紐約市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盛大的慶祝音樂會,表演曲目包括俄國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的交響組曲《天方夜譚》(Scheherazade),以及前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庫塞維茲基(Serge Koussevitzky)及德國作曲家布魯赫(Max Bruch)的作品。

 

馬友乘繼承父親衣缽  接任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行政總監

 

馬孝駿創辦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時,是希望未來兩位子女之一能夠繼承衣缽,最後這個重任是落在馬友乘頭上。她於1984年接任樂團行政總監時,還在紐約市布朗區的愛因斯坦醫學院,擔任全職的發展小兒科醫生。

 

樂團藝術總監則是馬友乘的先生達德普(Michael Dadap),他本身是古典吉他名家,也是指揮家。

 

當馬友乘還是小朋友時,完全沒想到長大後將走上如此的音樂道路,因為在父親馬孝駿1977年退休後,樂團因此沉寂了一段時間,她作夢也沒想到會接下樂團的管理重任,直到她遇見達德普。

 

現年67歲的馬友乘說:「麥可(達德普)是個巡迴表演的音樂家,當我們還在戀愛,討論該怎麼安排家庭事務時,我問他是否還要繼續巡迴演出,他說希望可以有個音樂學校,或是有個兒童交響樂團,他甚至連我有這個樂團都不知道!」

 

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恢復營運時,學生不到20個,但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馬友友之女馬有乘 如何擺脫父母光環

圖說:馬友乘繼承父親衣缽,成為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行政總監。圖片來源:《紐約時報》授權,By Ricky Rhodes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

 

馬友乘回憶道:「有人開始散布謠言說,馬友友的姊姊要在皇后區辦一個樂團,而且不收錢,其實那個時候一學期要收25元,只夠為學生印樂譜。我很幸運有這樣的弟弟,他很出名,所以總是能帶來外界關注,但我們從來沒說他是樂團的一份子。」

 

在持續努力及不斷募款下,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持續發展,目前大約有145名學生,大多來自紐約州、新澤西州及康乃迪克州,並分成四個交響樂團部門及數個室內樂樂團。馬友乘與達德普在紐約市皇后區的自宅經營這個樂團,大多數排練則是借用位於長島中部小鎮賽奧瑟的長島藝術中學(Long Island High School for the Arts)。

 

過去幾十年來,馬友乘設法減少她身為醫生的工作時間,以投入更多時間給樂團,不僅親自指導學生,有時會在音樂會親自上場演出,也經常與朋友演奏室內樂。

 

從演奏家投身教育界  馬友乘走出自己的路

 

馬友乘的小提琴演奏生涯等於在11歲就結束了,當時她只感到受傷與不解。1994年,她接受《紐時》訪問時曾說,小提琴「是我的聲音,我實在無法忍受(學習中斷),努力了這麼多,然後什麼都沒有了」。

 

但現在,她對人生走到如此很知足,而且對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的宗旨深信不疑。該樂團要求所有申請者必須經過甄選,但不論才能為何都接受所有人。

 

馬友乘說:「這要回到我父親信奉的原則,也就是音樂是一種語言,所以口頭上來說,我們的商標就是『教導孩子音樂的語言』。所以,音樂應該讓大家都能接觸,而非只專屬於少數人。」

 

她估計在自己接掌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後,這些年來已培育數千位學生,許多年輕人的生命因為這段經驗而更豐富,她特別提到一個例子。

 

馬友乘說:「當時他是個對世界不滿的青少年,所以不怎麼重視我們的教學內容,但後來他成為一名傳教士,有次他母親生病,我們和他一起去探訪,他說的話讓我們好驚訝,『麥可(達德普)與友乘不只教我們熱愛音樂,也教我們如何去愛』,我覺得這實在很令人感動。」

 

註:全文獲《紐約時報》授權,By Anthony Tommasini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

延伸閱讀

你擁有的力量遠比想像強大 馬友友勉勵畢業生做「人」最重要

2019-06-12

爸爸眼裡只有「贏、贏、贏」!揭開天才鋼琴家郎朗,背後真實得令人心痛流淚的家庭戲劇

2019-06-03

正向思考幸福學!旅美大提琴家郭虔哲:活著的每一秒都開心,人生就沒有白來

2018-12-25

當過物理老師的音樂家 沉浮十年只為一個鋼琴夢

2018-08-09

專訪唐鳳父親》他如何帶大一個神童

20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