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246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產業時事

當清零政策成為政治運動,連老上海人都說「全毀了」!中國經濟「越看越險」,什麼時候才是進場時機?

阿扁曾經說過,他很討厭吃地瓜,因為年幼家貧只靠地瓜果腹,以致於長大後對地瓜生出厭反感。在上海居家關了40多天後,我的潛力發展出了蘿蔔的N種吃法、自製了幾回醬脆瓜後,更能體會阿扁對於地瓜的厭食感,我大概有很長時間不想再看到黃瓜、白蘿蔔了。

日期:2022-05-09

產業時事

上海封城後,「外賣小哥」成了最難約到的男人…如果連北京都跟進,中國經濟恐會走向這樣的結果

「若干年後子孫繞膝,問爺爺為什麼愛囤貨,我雙眼凝視夜空,語重心長地說:這事說來話長,你爺爺在和平年代的GDP第一的城市,差點餓死....。」「一群累的死去活來的醫護,照顧著一群生龍活虎的確診者。醫院裡精力旺盛的確診者滑著手機,命繫一線的病危者卻被擋在醫院外」「有人提議將上交所改成方艙醫院,確診者進來之後立馬就轉陰的(4/11當日A股上演黑色星期一)」這是4月1日上海封城後的冷笑話。

日期:2022-04-12

產業時事

A股跌跌不休,很多投資人想要逃離股市…中國經濟還會再壞嗎?一文看懂兩會報告釋出的訊號

歷來被稱為中國總體經濟信號燈的「政府工作報告」剛剛公佈,報告包含未來一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並給出今年2022年GDP增長目標為5.5%,以及各行業的發展路徑。讀懂它,就可以幫助我們在投資A股的資產保衛戰領先一步。

日期:2022-03-09

今選頻道

沙漠中國 綠洲台灣 P.16

中國沙漠化,台灣卻擁有乾淨的水源及空氣,可以朝定位為大中國經濟商圈的綠洲方向努力。

日期:2008-01-17

產業時事

巨變中國

在經濟成長引擎降溫之後,未來中國經濟情勢如何?不僅關係台商未來,更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

日期:2013-12-19

產業時事

中國去槓桿化下的受害者

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整個經濟體的比重甚重,中國經濟走緩,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成長好壞參半。

日期:2012-05-31

產業時事

中國經濟模式神話根本不存在!身為MIT教授的紅色家族第三代直言:共黨專制體制只會讓經濟衰退

2023年,世界翹首等待中國經濟疫後復甦,但它卻陷入房地產泡沫破滅、消費疲軟、外資撤離等多重危機。究竟「中國模式」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4-01-31

產業時事

台灣名嘴談中國經濟,竟然比北京國家統計局還要樂觀…..當聽到「金融要為政治服務」,大家的心都涼了!

回家投票,看到了一些名嘴談中國經濟,比北京國家統計局還要樂觀,我都有些佩服他們「大無畏」的精神。中國挑戰美國、歐洲主導的國際遊戲規則,撇開一些情緒性言論,這幾年依舊有許多大開大闔內容很不錯的文章,為中國特色制度辯護,同期間中國經濟高歌猛進之際,有時我讀這些文章時,也會自我懷疑,是否我所相信的自由經濟制度真的已經被淘汰了嗎?

日期:2024-01-23

產業時事

G7峰會可能反制中國經濟脅迫!習近平怕步俄國後塵、力推人民幣結算…這步棋竟為預防台海戰爭?

由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和義大利組成的七大工業國家集團(Group of Seven, G7),將在週五(5/19)展開為期3天的廣島峰會。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及其盟友準備在本周的G7峰會上進一步施壓中國,預計將發布聯合聲明,抵制因政策爭端,以及其他分歧而對他國採取經濟反制措施的做法。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在峰會前夕表示,美國與G7盟國可以採取行動,對抗中國「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措施包括可能擴大對中國投資的限制。葉倫舉例,中國很明顯地對澳洲與立陶宛實施「經濟脅迫」,此舉動也深受外界關切。然而,究竟會採取哪些具體的反制措施,各國官員仍尚未有個定論。而就在美中對抗白熱化之際,加上西方列國早前聯手制裁俄羅斯的背景下,北京當局現在更加積極推行人民幣取代美元結算。外媒分析,中國為了「自保」,利用「去美元化過程」中降低對美元依賴,以抵禦未來可能出現的國際制裁,而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出現制裁?外媒點出,就是台海戰爭爆發之時。

日期:2023-05-18

產業時事

「華爾街大行看中國的經濟學家,被中共滲透很厲害!」《紅色賭盤》作者沈棟:中國經濟很難有迴轉空間

回憶錄《紅色賭盤》(Red Roulette)作者沈棟認為,華爾街大行對於2023年中國經濟偏樂觀的預測或展望,其實可信度不無疑問。因為,華爾街大行看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不僅受到中共滲透,各家大行為了爭取利益豐厚的中國市場,也不大可能跟北京政府唱反調而唱衰中國。沈棟也認為,長期押寶中國市場的台灣企業界,如果現在才想撤出中國,「有點晚了,不好走,很難走」。他從自身經商多年的經驗觀察,十幾年前每一家外國大企業都在討論如何進軍中國市場,賺取肥花花的人民幣;反觀現在的外國企業,每一家都在討論從中國分散至其他市場的策略,不論是中國加一或中國加二,也就是不再重押中國,或是要降低中國的佈局比重。

日期: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