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75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上一回吵架已是17年前…華新麗華集團去年獲利創56年新高!一文揭露焦家兄弟不鬩牆的3個秘密

華新集團或許不是最賺錢、也不是枱面上最顯眼的集團,但在台灣各大家族屢見勾心鬥角、甚至對簿公堂的新聞中,這個兄妹間不分你我,在關鍵時刻為彼此伸出援手的故事,是在財富、股價之外,一個以電纜起家的傳產老家族,最扎實的風華底蘊。

日期:2022-08-03

產業時事

500萬保證金沒了!如興前負責人陳仕修落跑,法院今發布通緝…背後神祕家族起底

全球最大牛仔褲代工製造商如興前負責人陳仕修,被控收購大陸玖地製造公司時違法募資逾130億元,檢方命500萬元交保,依違反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罪起訴,但法院開庭陳仕修多次傳喚未到,疑似自去年12月潛逃美國不歸,台北地方法院已發布通緝,裁定沒入500萬元保證金。(原文刊載於2022/7/26,更新時間為2022/8/2)

日期:2022-08-02

產業時事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明年交棒宜蘭 以布局「興新亞洲」開啟社會創新永續發展前景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模式與思維。今年於5月舉辦的《2022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便以「重健亞洲」為主題,聚焦於疫情後新生活,以及「淨零碳排」、「循環經濟」永續環境新思維,探討如何以社會創新模式,推行政治策略、商業經營、文化發展等行動方案。《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Asia Pacific Social Enterprise Summit)》是自2018年起,由行政院攜手民間社會企業組織,串連國內外產官學人士,一同探索亞太地區未來改變的契機,以及提供解決問題的「社會創新」行動方案。

日期:2022-07-21

全台防疫報導

「謝謝,再見了!」陳時中拭淚卸任911天指揮官 替王必勝披戰袍離去:任重道遠,品嚐我2年多來的滋味

2020年1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之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式提升為2級開設、由陳時中擔任指揮官大位。如今911天過去,陳時中將競選台北市長,在今(7/18)日疫情記者會上,把印有指揮官職稱字樣的防疫背心交棒給王必勝,象徵防疫工作與責任的傳承及延續,繼續守護國家、對抗疫情。

日期:2022-07-18

產業時事

跟過2個首富老闆,鴻海前發言人丁祈安「腦溢血」離世,享壽63歲..同學慟:怎麼說走就走

鴻海前發言人丁祈安傳出周四(7/7)早上在上海腦溢血離世,享壽63歲。他的大學同學在臉書上寫下悼念他的文字,鴻海並未回應這項消息,據了解,由於事發突然,丁祈安的家屬及友人都十分錯愕。丁祈安曾追隨過兩位大老闆,首先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擔任潤泰建設財務部副總經理;後來追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擔任集團發言人及董事長特助,直到2012年交棒為止。丁祈安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海洋運輸系(後併入運輸工程與管理系),後來赴美國西北大學深造,取得財務管理碩士。以非理工領域的交大人,又先後追隨尹衍樑及郭董兩位大老闆,丁祈安可說是少見的交大校友。

日期:2022-07-08

產業時事

落實人才培育、院長「世代交替」啟動,台北、林口長庚醫院新院長今上任

長庚醫院基於人才培育與配合院長任期制,啟動院長世代交替。長庚醫院院長任期三年,得延任一任,屆滿後由董事會通過接任人選。林口長庚及台北長庚醫院院長因兩屆屆滿,今日正式交棒給新任院長。

日期:2022-07-01

保險稅制

期貨公會改選,兩強爭霸,歷年之最 首位女性理事長:兆豐期貨陳佩君高票當選

今年四大金融業公會同步改選,率先登場的期貨公會今(28)日進行理事長選舉,由兆豐證券暨期貨董事長暨陳佩君高票當選,為該會首位女性理事長。

日期:2022-06-28

產業時事

4年內交棒中美晶、朋程,併購天王盧明光退休的下一步:我要這樣自由享受人生!

根據《財訊》報導,中美晶集團近年來營運表現大放異彩,不論是中美晶、環球晶、朋程、宏捷科等都獲得投資人關注。盧明光於2020年6月卸下中美晶董事長後,今年5月27日又交棒了朋程董座,4年來完成的兩家公司的接班大計,退休之後,他說「要培訓更多的人才,自由自在享受人生!」

日期:2022-06-26

財經時事

吳東亮將接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只有他一位候選人

工商協進會今(21)日舉行會員大會並改選理監事,由於現任理事長林伯豐即將屆滿卸任,專心擔任三三會會長,據傳將由工商協進會現任常務監事、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接任理事長職務。對於上述消息,吳東亮上午出席會員大會時,笑而不答,僅稱「謝謝,我要開會了,看選舉結果」,反而是一旁的林伯豐笑稱,「只有一位候選人」,暗示將交棒吳東亮。

日期:2022-06-21

產業時事

智慧農工 還綠大地

氣候變遷,旱澇交替,嚴重衝擊看天吃飯的農業,農村人口老化,無力負荷繁重農務,農業困境怎解?臺灣以科技外溢優勢,跨域整合、農工合作,做守護環境、還綠大地的淨零先鋒!

日期: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