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27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全台防疫報導

Omicron沒那麼友善⋯24歲女打三劑BNT卻重症亡!李秉穎曝「致命徵兆」:多數人都會忽略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在染疫人數激增的狀況下,中重症患者也不斷增加,近來有一起受到社會矚目的死亡個案,一名日前才通報重症的24歲女子,從發病到死亡僅6天,加上打過三劑BNT疫苗,且無慢性病史,卻依然併發重症死亡,對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台大醫師李秉穎表示,一定要注意是否出現重症可能的初期徵兆!有感染科專家也透露,雖然施打疫苗可以預防九成重症,但還是有5%-10%的機率引起重症,「Omicron不是想像中友善,你以為他是溫馴小狗,還是會咬你。」

日期:2022-05-05

職場生活

今+28420例,中重症77人、新北破萬例!20多歲女「發病到死亡僅6天」,死因是這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28,487例COVID-19確定病例, 分別為28,420例本土個案及67例境外移入(2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

日期:2022-05-04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衝23102例,5人死亡「皆未打疫苗」!羅一鈞:今年累計300例中重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23,13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102例本土個案及37例境外移入(1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

日期:2022-05-03

職場生活

38歲《火神的眼淚》爆破推手血癌離世/發病不過10個月即驟逝,醫:4大病徵出現就要注意

去年大獲好評的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以多場驚險救火場景震撼人心,幕後功臣就是38歲的爆破特技師陳銘澤,但今(25日)卻傳出陳銘澤於昨天因血癌離世,身後留下妻子與4歲女兒,「白髮人送黑髮人」讓家屬悲痛萬分。

日期:2022-04-25

全台防疫報導

輕症在家怎麼辦?家中快備好「3物1藥2種水」,出現4徵兆快送醫,別讓輕症變重症

本土病例不斷向上攀升,16日國內出現首例2歲幼童重症案例,14日確診後一天內病況急轉直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醒,孩童一旦出現4種症狀要特別留意,必須立即送醫。而雙北市長柯文哲、侯友宜對於嚴峻疫情向市民們呼籲,家中要備妥溫度計、酒精、消毒水以及常備藥物,倘若民眾確診為輕症,大部分可以吃普拿疼解決不適。

日期:2022-04-17

職場生活

台灣首例5歲以下重症,家屬控昏迷求救沒人理!陳時中:各單位都是全力在做該做的事情

台灣出現了首例未滿5歲的兒童重症案例,且該案的家屬還控訴出現了求助無人理的狀況,導致小朋友都昏迷了才能送醫,還必須要插管治療,甚至忍痛簽下「放棄急救書」!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說明,能了解家屬著急的心情,也把1922的通報和後續的處理時程報告了一次,並表示「不論1922、地方衛生局、119也都是全力在做該做的事情。」

日期:2022-04-16

全台防疫報導

雙北足跡曝光》「林森北路」活動史最多!「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 出入這些場所必須出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5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31例本土個案及144例境外移入(8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另一方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社交距離APP」之後會取代實聯制,下週起會向民眾宣導下載,未來出入特定場所會要求出示。

日期:2022-04-10

職場生活

打疫苗增7死!最年輕個案年僅15歲... BNT接種21天後上體育課休克死亡

22至24日,新增了7例施打完疫苗之後死亡的案例,其中一例年僅15歲,於施打疫苗後21天後,上體育課期間休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初步研判是腦神經病變引發休克,也證實該案是目前疫苗死亡通報當中最年輕的個案。

日期:2021-10-25

職場生活

天氣轉涼、手腳冰冷就想泡熱水澡?前台大醫師警告:這一種狀況下泡澡,很危險!

四肢冰冷泡熱水澡,並不是好辦法 絕大多數的人面對四肢冰冷自覺循環不好的問題,會直覺認為泡個溫熱水可以改善,這樣的直覺有可能對也有可能錯,在寒冷的環境下,適度放鬆血管可以輕鬆一點。但是,過度放鬆是有危險的。

日期:2021-10-22

產業時事

「你們先走,我隨後跟上」尷尬遮掩褲子的血漬 讓她陷入經濟弱勢的,正是那片她買不起的衛生棉...

「啊!我那個來了,忘了帶衛生棉」突然來的生理期讓褲子不小心沾到了血漬,這種令人尷尬的經驗,讓你急急忙忙地衝去超商購買,或者向身旁好友借生理用品。這片薄薄小小的衛生棉,雖然是筆不得不的支出,但大部分的人都負擔的起,不過全球卻有8億人因「它」陷入貧窮,被迫用衛生紙、牛糞、報紙及樹葉來替代,造成感染問題導致死亡。

日期: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