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893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職場生活

裁員潮再起!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沒還完...過去50歲才要擔心失業,為何35歲提早面臨中年危機?

過去很多人會擔心遇到事業發展的天花板,也就是說在步入中年之後,自己的職業發展遇到了瓶頸,職級和收入再也無法提升了,這讓那些在此之前事業不斷發展的人倍感失落。畢竟人在習慣了越來越好的生活和職業發展之後,陡然進入停滯階段肯定會不舒服,不過,當大家看到其他同齡人都遇到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慢慢就會心安理得了。

日期:2024-05-02

職場生活

統一發票500元獎增加30萬組!雲端發票領錢「1步驟」不可少...中獎率有變低?財部親解答

擺脫中獎邊緣人的機會就看今年!財政部賦稅署公告,今年3-12月各期統一發票除了特別獎1組、特獎1組,頭獎至六獎各3組之外,雲端發票專屬獎100萬元獎30組、2,000元獎1萬6,000組、800元獎10萬組,原先500元獎項將從165萬組增至195萬組。過去民眾曾抱怨雲端發票專屬獎似乎越來越難中,讓財政部也親自說明「雲端發票中獎率變低」的原因;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何中了雲端發票,獎金卻沒有自動匯入帳戶?

日期:2024-04-30

產業時事

歐洲衝擊〉中國電動車海嘯來襲 德國首當其衝 德專家:中國優勢在「不怕犯錯」

(今周刊1428)在中國電動車強勢出海之下,不少分析認為,德國作為歐洲汽車產業的代表國家,或將成為未來直接面對衝擊的「海嘯第一排」。

日期:2024-04-30

產業時事

專家視角〉昔「中國的好朋友」看衰中港 肯定習近平倡「新質生產力」 羅奇:對中國修正能力很難樂觀

(今周刊1428)在中國電動車強勢出海、習近平大推「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近年萎靡不振的中國經濟是否有望迎來曙光?《今周刊》專訪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帝芬.羅奇,為讀者提供最深入的解析。

日期:2024-04-30

保險稅制

每年報稅季就得做2個月白工!科技業工程師嘆:薪資高到一個程度非常不划算...累進稅率在懲罰勤勞工作的人

六月畢業求職季將屆,高薪的科技行業受到許多畢業生歡迎,但其實高薪背後也有繳交高額所得稅的義務,有科技業員工分享,每年此時就會有做兩個多月白工的感覺。

日期:2024-04-30

職場生活

總統創新獎得主劉耕名 挽救世大運廣告一戰定前程 「三金」典禮新視覺 就靠愛舊物的他操刀

二○一七年,劉耕名帶領甲蟲創意,翻轉世大運糟糕的廣告,讓世界看見台灣美學。之後,他成為台灣大型典禮的總設計師,領著甲蟲衝入D&AD英國設計殿堂,列名世界前二十名。

日期:2024-04-30

產業時事

嚴刑峻法卻成效有限 平均刑度不及歐美一成 言論自由成保護傘 共諜輕判威脅國安

收受中共賄賂、吸收退役將軍⋯⋯,這些助中共滲透台灣的共諜,紛紛躲過司法制裁。專家點出,一味拉高刑責無用,須明確定義犯罪樣態、加強司法人員訓練,才能補國安漏洞。

日期:2024-04-30

產業時事

2024兩岸三地1000大 專訪德國汽車教父:小心,它的電動車正在改寫全球版圖! 當中國拚出海

(今周刊1428)過去一年,在內部經濟環境欠佳的背景下,談到中國經濟時,除了近年頻繁出現的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不振外,總不時還會看到這麼幾個詞彙:出海、內捲、新三樣、新質生產力,以及產能過剩。究竟,在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下,這些詞彙的意涵是什麼?回望過去一年,在外界一片高調的「唱衰聲」中,中國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今周刊》一年一度的「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為您深度解析。

日期:2024-04-30

投資理財

通膨仍然頑強? 物價降溫趨勢不變 降息仍可期

美國3月份物價年增率再度超出市場預期,使得市場開始擔憂聯準會是否會如原先預期般在6月開始降息。通膨居高不下,加上若聯準會延後升息,是否會打壞債券投資人原有的策略?M&G英卓投資管理固定收益投資長Jim Leaviss透過問答形式,回應投資人對於通膨等近期市場熱門議題的看法。以下是問答摘要內容。

日期:2024-04-29

產業時事

葉倫提中國「產能過剩」衝擊南韓,台灣會被波及?謝金河示警:9石化廠「虧損8家」,幾十年來很罕見

中國產能過剩的外溢效應正全面擴散最近一個月,美國重量級政治人物葉倫,布林肯相繼到訪中國,背後似乎有大事正在醖釀。葉倫端出的是中國產能過剩外溢全球的問題,布林肯可能針對中國援助俄羅斯,可能會在Swift上面施加壓力,在美國大選前夕,美中角力更加暗潮洶湧。

日期: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