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49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投資理財

40歲月薪50K只要月投資7千5,60歲多千萬退休金很簡單?過來人點出2盲點:35歲後存錢,好難!

這年頭大家都想要靠著投資理財致富,又或者說以前的人也想如此,過去到現在應該沒什麼改變,只是以前的人投資工具不像現在這麼多、這麼發達,現在則是有網路的關係,各種的資訊傳遞很快,就容易讓人覺得只要怎樣怎樣做,就能提早退休。

日期:2023-01-11

麥克連 給想知道如何選股操作的你:頂尖操作思維

2023/01/09 麥克連盤前訊息整理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1-09

投資理財

兆豐金、台新金...一表看「15檔最賺錢金融股」:2023年殖利率逾5%、價格相對合理,存股就選「這3檔」

金融存股族都非常關心,2023年金融股配息到底會不會縮水?由於金融股平常漲的時候就比較慢,沒道理現在配息又要縮水,這樣子股民可能真的會跳出來抗議了。

日期:2022-12-30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264期︱日本超寬鬆政策結束,對股債市影響評析

日本央行昨日(12月20日)宣布,上調10年期日本公債殖利率管控區間,從0.25%,上調至0.5%。亞洲股市聞之重挫,日圓兌美元急升,甚至導致存股池的美債ETF大跌,可謂之「0.25%」的震撼!

日期:2022-12-21

競爭力

用最少的錢聘最高級人才?思維太落伍!這公司「錢多事少離家近」,年業績還能增15%,最佳公式是這個

「如何用最少的錢聘到最高級的人才?」是每位企業主最想達到的目標之一。幾乎所有的調查都顯示,這世代的員工找工作第一考量就是薪水和生活平衡;但不少老闆還在以成本最少化思維找人,不僅留不住好人才,還要付出許多隱形的教育成本。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威珍分享「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用人哲學,讓員工以最高效率完成工作,老闆賺進的利潤更「讓利」員工,年營收連9年成長15%。

日期:2022-12-02

投資理財

做股票要有「節奏」 贏家分享操作錦囊

作者為台股投資贏家,以研究趨勢、有效掌握主流產業著名,人稱「產業隊長」。認為一般投資朋友無法創造趨勢,只能順應盤勢,有時有耐心,有時要狠心,才是能夠長期穩定獲利的關鍵。本文為【產業隊長】張捷授權刊載

日期:2022-11-17

投資理財

小股東苦等解套》台積電成為波克夏「新歡」,巴菲特的魔力會讓股價突破歷史高點688元?

「哇塞!巴菲特竟然買進台積電!」11月15日凌晨美股才收盤不久,消息傳遍了所有台北投資圈的Line群,盤後交易更是一度大漲7%,原本碰到季線、半年線反壓準備進入震盪的台股,再度注入一道活水。

日期:2022-11-16

投資理財

小股東安啦!地緣政治不會害了「護國神山」!兩大原則建廠,台積電巧妙將國際壓力變成優勢

最近有關台積電建廠的消息不少,包括美國將加蓋3奈米廠房,日本廠可能在日本政府鼓勵下擴大產能,另外1奈米廠房將落腳桃園。雖然這些消息都尚未最後證實,但也都不是空穴來風,未來關於台積電全球廠區的投資以及配置原則,應該是愈來愈清楚了。

日期:2022-11-15

產業時事

台股守住萬三但外資續逃,央行4招穩匯…美元利率衝破5%民眾瘋搶!楊金龍:小心賠了匯差

今周刊編按:央行總裁楊金龍週四(11/3)赴立院財委會進行專題報告,對於Fed升息又快又猛,楊金龍認為,鮑爾記者會讓市場感覺又「放鷹」,相信市場會慢慢消化,而貨幣政策後作用力會慢慢顯現。立委賴士葆指出,美國利率這麼高,美元存款利率逾5%,恐怕導致民眾搶換美元,以為不用承受股市波動的風險就能穩賺。對此,楊金龍呼籲,投資人要小心賺利差、卻賠匯差。賴士葆詢問,對於今年美元強升,新台幣、日圓等亞幣也重貶,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就是泰銖暴跌引起,美元雙率雙升,日圓匯價跌得這麼慘,會不會擔心有金融風暴?楊金龍表示,會密切注意,但目前看起來,可能性不高,歷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金融海嘯教訓,各國的金融體制比較健全,不致再發生當年的金融風暴。立委曾銘宗表示,聯準會升息3碼,央行是否跟進?楊金龍回應,央行理監事會將以經濟數據做為後續貨幣政策判斷標準,會以實際數據為考量。曾銘宗追問,央行會以什麼數據為判斷依據?楊金龍表示,最主要是看通膨,接下來是國內生產毛額(GDP)。楊金龍強調,台灣和美國情況不同,不是美國升息多少、台灣就要升多少,「主要還是看通膨」。而台股日前再度失守「萬三」,楊金龍也表示,雖然台股上市櫃公司基本面還好,但投資股市,投資人都要謹慎。

日期:2022-11-04

職場生活

疫情才剛緩,RSV病毒又來!有3症狀要注意,醫提醒這1點最不同 「會重複感染」嚴重恐插管

時序逐漸邁入秋冬,除了新冠肺炎之外,還有流感要特別注意;最近,感染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兒童明顯大增,兒科擠滿許多有咳嗽,以及呼吸、吞嚥困難症狀的病童,經診斷發現都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RSV),醫師提醒家長多注意。人類為RSV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可能感染,惟症狀不嚴重。幾乎所有人於2歲前都曾感染過,且於之後亦能重複感染。RSV主要攻擊2歲以下嬰幼兒,造成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演變成肺炎或支氣管炎,初期明顯症狀就像感冒,一般家長還有可能誤以為孩子確診。該如何分辨和感冒、新冠肺炎有何區別呢?

日期: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