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93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366期︱中國碧桂園債務違約事件評析(總經篇)

中國房地產巨型企業碧桂園爆發債券違約,市場對中國房地產危機的疑慮更加深一層。這一期,我們先來分析房地產泡沫對中國總體經濟的影響(總經篇)。下一期,我們再來分析對存股池追蹤股票可能受到的衝擊(個股篇)。

日期:2023-08-16

產業時事

非法「黑工」收入更優 疫後逃跑人數衝破一成 移工失聯人數再創高 源頭改善才能治本

短短三年間,全台失聯移工從五萬人,一路飆升到八.三萬人;政府欲降低逃跑移工數,須從產業結構和缺工問題著手,才能從源頭改善現況。

日期:2023-08-09

投資理財

他借341枚比特幣救急友人 法院竟判「免還」3億要不回…虛擬貨幣在台要納管,最快這時有「動作」

向人借錢法院竟認定可以「不還」?這起事件發生在中國,一名男子好心借錢給友人救急,但手頭上沒有足夠現金,改出借價值共約3億台幣的341枚比特幣,沒想到最後不僅要不回,法院還駁回償還虛擬貨幣的訴訟,讓他欲哭無淚。其實虛擬貨幣在世界各國並不被承認是有效的貨幣,也不受法律保護,投資人必須自行承擔相當高的風險;不過虛擬貨幣在台灣確定要納管了,主管機關金管會也透露,9月起等虛擬資產業者的自律規範出爐後,會陸續制定相關規範。

日期:2023-08-08

產業時事

機場遇到倉皇出逃的白人大媽...東莞打拼18年,她為何揮淚打掉重練?外國人「出走中國」背後原因

過去的兩年多,從數字上逐漸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面臨40幾年來未曾出現的變局,但最近一些因訪問亞洲親身的經歷,讓我面對研究報告的統計數字之時有更深刻的感受。

日期:2023-08-08

投資理財

「錢不是我媽借的,為何離婚後還要幫我爸還錢」她房子莫名被查封,起因竟是曾當前夫的連帶保證人

「大約在我國中時,爸爸買了一間房子。之後他又拿房子向銀行增貸,借了不少錢,好像是為了做生意,但又好像是要還賭債。然後我爸媽就離婚了,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一起搬到桃園住。最近我們的房子被法院查封,媽媽問銀行,銀行說是因為有 200 多萬的債務。但媽媽說,這應該是我爸爸的債務,請問要怎麼轉移回去父親名下?錢明明不是我媽借的,而且都離婚了,如果還要幫他還錢,很沒道理。請問有什麼解決辦法嗎?」朱小姐透過線上諮詢,留言詢問這個問題。我們的專員立刻與她連繫,先了解狀況。

日期:2023-08-05

投資理財

銀行審核房貸成數3大重點!前房貸專員教你粗估:買房你最高能跟銀行貸到多少錢?

金融機構的房貸審核判定包含3面向、六關卡,其中3面向分別是:物況、人況、聯徵,而6關卡是3面向下的6個審核條件,分別是:房屋的估價、是否為標準品;申請人的職業、收入;以及申請人聯徵紀錄中的負債、信用狀況。

日期:2023-07-28

保險稅制

為什麼都已經限定繼承了,超出遺產的債還需要自掏腰包?現行繼承制度一定要懂的重要細節

《民法》曾在98年6月修訂,對我國繼承制度有重大影響。舊制下的繼承制度,以「概括繼承」為原則,「限定繼承」、「拋棄繼承」為例外。過去採「概括繼承」者,可能出現父債子還的情形。在98年修法後,現制下的繼承制度改採「限定繼承」(概括繼承,限定責任)為原則,「拋棄繼承」為例外。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的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及連帶責任。舊制:「概括繼承」為原則,「限定繼承」、「拋棄繼承」為例外現制:「限定繼承」為原則,「拋棄繼承」為例外

日期:2023-07-27

產業時事

AI是新創業者福音?信用評等、融資許可不用財報,AI幫你搞定!

生成式AI的長足進步,使得許多人開始擔心會不會被AI取代。但隨著AI技術的成熟與發展,銀行融資不但效率提高,手續與門檻也相對簡化,對新創業者及中小型企業主來說,或許是難得的翻身機會。

日期:2023-07-24

產業時事

別留碳債給子孫!28個民間團體成立碳稅聯盟,主張「碳費先行、碳稅更好」

今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碳費預計 2024 年開徵,環保署正研擬相關子法。由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看守台灣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樹人會、野薑花公民協會等六個團體發起,和22個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的「碳稅聯盟」也於6月2日成立。

日期:2023-07-23

產業時事

「媽媽,我們又要睡公園嗎」?單親媽養2兒每天共吃1便當,欠房租遭趕…無法領低收原因曝光

「媽媽,我們是不是又要去睡公園了?」孩子的童言童語,讓人聽了好揪心,新北板橋區這名45歲單親媽,獨自扶養兩名6歲及13歲兒子,平時打零工維持家計外,還得償還跑路的前夫留下的大筆債務,3人窩在約2坪大的小套房,晚餐共吃1個便當,由於繳不出房租,面臨被房東趕走的窘境。據了解,申請低收入戶需符合2個條件,第一是收入部分,依照家庭總收入除以「全家人口數」,每人每月的生活費少於公告的最低生活費以下;第二是家庭財產沒有超過居住縣市公訂的門檻。不過,各縣市生活水平以及物價有所不同,地方政府設立的門檻也會有差異。

日期: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