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01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夏日在悶熱廚房炒菜也有風險 疲倦頭暈肚脹吃不下 小心你中暑了

夏季豔陽毒辣,一出門就汗流浹背,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密不通風的廚房裡煮菜,更容易中暑!中醫教你解開擾人暑熱,讓你及所愛的家人涼快過夏天。

日期:2023-06-28

職場生活

「29歲前,減肥毀了我!」從暴食催吐到3個月去了6次急診...她花2年聆聽身體聲音,31歲瘦了20公斤

減肥毀了我!這是作者金南喜29歲前的肺腑之言。 從小胖嘟嘟很可愛,但長大後,胖嘟嘟卻變成一件「丟臉的事」。15歲開始,她會先吃再催吐,結果卻種下殘害身體的後遺症。外貌至上的社會風氣,161公分53公斤的她第一份工作卻被說,減肥吧,再瘦一點吧。已經一天只吃一餐了,減肥強迫症讓她困在自己打造的地獄中……  25歲,因為那個男人說了一句說「現在這樣也很好」,她睽違十年,吃了一頓唯一沒有催吐的晚餐。但幸福從此降臨嗎?  為什麼努力減肥,卻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為什麼努力運動,卻陷入瘦身地獄無法快樂? 13歲到29歲的盲從減肥,搞壞了身體也擊潰了自我形象。作者重新研究自己最需要的四組關鍵字:循環、代謝、消化能力、穩定荷爾蒙。她與身體「溝通」,停止高強度運動與不適合自己的減肥菜單,從最簡單的好好吃飯,到控制假性食慾的一日一點心;從喝水迷思到虛假卡路里,靠著改變飲食,兩年內減掉20公斤,更成功懷上雙胞胎。

日期:2023-06-28

職場生活

10大癌症殺手》為何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貧血也是腸癌前兆!名醫提醒:3大症狀是警訊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

職場生活

95歲博士生日後悔流淚:65歲退休以為自己很老了,每天都在等死,白白浪費30年

寫這本書是我步入60歲之前,回顧前半生時出現的一個構想。我想知道接下來的餘生,我計畫要做什麼。在我年輕時,認為活到60歲就已足夠了,因為當時的平均壽命不是很長,能活到60歲已經算很不錯了。但時至今日,情況早就不同了,比起60歲,多活20~40年已經很常見。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文化仍然被過去這種活到60~65歲就夠了的觀念深深影響著,導致超過這個年齡層的許多人都抱持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活著,失去了生活的目標與熱情。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的老年人不知道如何維持健康和活力,從而剝奪了他們積極生活的能力。現在我們的壽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在晚年活得更好。所過得有意義。這種心靈目標可以讓我們在每個當下都活得鮮活有意思。缺乏靈性的生活,即使活到80歲也會感到無聊和毫無意義。寫這本書時,我主要想的是那些超過40歲的讀者,他們正開始思考如何規畫後半生的生活。但是,這本書也可以幫助到任何人,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是想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充實生活,都可以從這本書獲益。畢竟有一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們不幸早逝,否則總有一天會步入老年期。規畫美好的老年生活,應該像規畫職涯或繳納退休金一樣正常。每一個人都要面對「老之將至」這個事實,而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將對你今後的幾十年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

日期:2023-06-27

職場生活

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日期:2023-06-19

職場生活

「原民歌王」萬沙浪病逝,享壽74歲!昔瓊瑤御用歌手跌倒摔傷腦,晚年兩度中風靠4700元身障補助度日

74歲資深藝人萬沙浪(王忠義)曾唱紅《風從哪裡來》、《愛你一萬年》等經典歌曲,不過近年來先是傳出跌倒導致腦部受傷,之後又因中風半癱,還曾因腎衰竭兩度送急診,而今(18)日卻傳出他於5時28分離世的消息。

日期:2023-06-18

職場生活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1童驗出「苯二氮平」…部北醫提供「新北」免費驗巴比妥BZD,卻誤寫成全台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全民關注,至週四(6/15)已有29名孩童就醫。目前有28名幼童的巴比妥尿液檢驗結果都是陰性,還有1名仍在檢驗中,不過,有1名幼童檢體「苯二氮平類」(BZD)殘留量高出許多,查其雲端藥歷雖有因感冒到診所就醫,但與「苯二氮平類」無關。部立台北醫院原本周五(6/16)下午1時30分宣布,擴大提供全台幼兒園幼童免費醫療檢驗,但3小時後卻改口,是即日起提供新北市幼兒園幼童,免費檢驗巴比妥Barbiturate、Benzodiazepine之定性檢驗。部立台北醫院說,家長在掛號時,請選擇「小兒科門診」,就醫攜帶健保卡,若為初診需加帶戶口名簿及幼兒園的就讀證明。部立台北醫院表示非常抱歉,是新聞稿誤植。有汐止民眾在臉書發文,表示詢問小孩在校有沒有吃飯,結果小孩卻無意間說出「有吃藥藥」,且明確說出其他兩位用藥孩童的名字及前後順序,該家長還說檢驗後驗出微量安眠藥成份中屬三級毒品的「苯二氮平(BZD)」。針對外界疑問,新北教育局已立即派員至該園留存監視器資料,同時指派專案專責輔導員,主動提供家長相關諮詢和聯繫,另外,衛生局已商請部立台北醫院儘快對外說明檢驗報告內容。對此,新北市長侯友宜在臉書發文說明,該名孩童6/12至衛福部立台北醫院進行尿液檢測,「苯二氮平類」結果為20ng/mL,6/13經複檢結果為29ng/mL,兩次檢測結果皆小於200ng/ml,結果判定為陰性,呼籲民眾以專業判讀為主,千萬不要臆測數值,以訛傳訛。新北教育局先前曾在8位幼童中驗出三級毒品「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微量反應,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在記者會表示,巴比妥雖是管制藥品,但在治療支氣管炎、腸胃炎的複方藥品中也含相關成分;對此,小兒神經科專科醫師蔡文心指出,有老師稱是家長請託代餵藥、有人質疑水源被汙染,還有說腸胃藥及感冒藥中有類似成分,她提出3大論點痛批,「這些言論完全是推卸責任,胡說八道。」(原文刊載於2023/06/13,更新時間為2023/06/16)

日期:2023-06-16

保險稅制

罹癌後只有健保是不夠的!雙寶媽與乳癌和平共存逾10年分享:癌症治療6大錢坑與檢視保單3建議

我已經跟乳癌和平共存超過10年。分享我的真實經歷與陪伴保戶的經驗,利用保險來減輕抗癌的經濟壓力的經驗。

日期:2023-06-12

職場生活

皮膚癢、感冒、拉肚子是身體「求救訊號」?慢性發炎症狀一表看懂…營養師揭8種抗發炎必吃飲食

皮膚莫名紅癢、或是自覺呼吸經常有異狀,卻不是喉嚨痛導致、甚至近日頻繁感冒、拉肚子,偶爾全身上下這裡痠那裡痛,實際上都是身體在發送發炎的「求救信號」?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上述時不時出現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身體發炎」的警訊之一。

日期:2023-06-02

產業時事

亞馬遜大罷工》2.7萬人被炒、留下的須回辦公室 員工氣炸!矽谷焦慮潮不斷蔓延...

亞馬遜今年累積裁員達到2.7萬人,加上日前宣布員工每週至少3天回到辦公室上班的政策要求,讓部分員工不滿,因此決定在5月31日,於西雅圖的總部進行罷工。由於亞馬遜裁員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支持遠距辦公的員工認為,若得回到辦公室上班,就不得不賣掉原先的房子,重新安置,但不知道自己費盡力氣搬到當地時,工作是否還存在。由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公司紛紛大規模裁員,這次罷工也顯示,矽谷科技員工的焦慮潮正不斷蔓延。

日期: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