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86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8
投資理財

勞保勞退是什麼?勞工退休金資格與年資計算懶人包一篇指南!

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的社會,預估在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政府為了保障國人的老年生活,制定勞保退休金制度,藉由完善的勞保年資與計算方式,讓勞工的樂齡生活無後顧之憂。但許多人對於勞保退休金資格與申請方式不是很了解?甚至連退休金要月領還是一次領都不知道哪個比較好?若你有以上疑惑就看過來,本篇將替大家詳解勞保退休金計算方式,讓你找到最適合的退休金申請方式!

日期:2023-09-22

產業時事

10月電價估將凍漲,台電鉅額虧損怎麼解決?學者籲「這時」再動手調漲電價「不必急於一時」

經濟部預計周二(9/19)召開年度第二次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下半年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各界預期10月起電價雖凍漲,但百貨、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高壓用戶將取消優惠,亦即恢復正常電價;製造業則估維持調幅減半措施。學者吳大任分析,目前經濟仍是外冷內溫的情況,服務業表現仍不錯,但成長動能開始趨緩,加上出口若持續衰退,此外溢效果可能會在今年Q4到明年Q1,開始影響到國內消費動能。

因此他認為,台電虧損問題當然需要解決,「但不必急於一時」,因目前經濟仍處於非常時期,若此時加重家庭、企業負擔,時機點恐不太合適。至於時機點,他認為宜等明年全球升息循環真的結束、出口開始好轉後再來大幅調整電價。

日期:2023-09-18

保險稅制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虧的全賺回來!前7月大賺逾4100億、勞工每人分紅3.3萬…何時才能領?

勞動部周五(9/1)公布最新勞動基金運用績效,7月單月收益1544.4億元,由於全球金融市場回穩,整體勞動基金今年截至7月底的收益數6254.2億元,收益率11.36%。其中,新制勞退基金前7月收益數4136.1億元,收益率11.24%,以有效帳戶約1251萬勞工估算,平均每位勞工有望分紅約3.3萬元。

日期:2023-09-01

保險稅制

「新壽RBC掉很快」…金管會緊盯這3家壽險:上半年資本適足率低於200%,須限期改善

壽險業上半年資本適足率(RBC)與淨值比出爐,其中有3家壽險公司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標準200%,金管會將發函給3家壽險公司,要求盡快提出改善報告或是持續增強資本。

日期:2023-09-01

保險稅制

時隔13年,富邦人壽再度銷售「分紅保單」掀話題!能買嗎?下手前你要搞懂的3個重點

富邦人壽宣布再度銷售分紅保單,在壽險業引發討論。不過,以分紅保單的設計而言,購買這種保單的保戶,還是有分不到紅的可能性。

日期:2023-08-30

產業時事

國泰金:碧桂園、中植系、恒大零曝險,總座李長庚親曝105億地產債挑選原則

國泰金於周五(8/25)舉行法說會,會中面對法人提問在中國的曝險情形,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說明:「國泰金在中國曝險加總約4000億元,主要是人壽曝險3100多億元,銀行放款800多億元,其中在碧桂園、中植系、恒大零曝險。」

日期:2023-08-25

產業時事

紅色供應鏈崛起是台灣造成的?軟體、網路新經濟再不突破,電子業恐有大麻煩!

日前應邀到「2023財經立法高峰會」活動,討論新創事業的競爭力、配套政策,以及未上市股票、員工認股權的所得稅課徵等議題,也發表了個人對於新創事業的觀點。在台灣過度偏重電子、半導體等硬體產業下,如何強化新創事業的投資與發展,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日期:2023-08-24

產業時事

「我希望鑽石生技成為『核電廠』,培育更多獨角獸」路孔明如何10年創17倍報酬 走向IPO?

編按:台灣首家上市的永續型創投鑽石生技(6901),週二(9/19)以每股40元掛牌上市,一開盤股價直衝49.6元,漲幅高達24%,但與9/18興櫃價約66.9元附近來看,原本預估重籤能大賺超過2.7萬元的落差不小。--------十年磨一劍,鑽石生技將成為國內首家掛牌上市的創投公司,由於鑽石認列營收是依據所投資公司的評價,投資人該如何看待鑽石的營運模式?(原文刊載於2023/8/23,更新時間為2023/9/19)

日期:2023-08-23

投資理財

150萬跑車開10年殘值只剩20萬!前工程師反省:工作17年收入2千萬,我的資產卻是零甚至還有車貸

2002年研究所畢業後的我,進入到上市公司光電產業工作!月收入4萬多的薪水,再加上股票分紅,也約略有近80萬的年收入!就以當時的薪資環境跟許多人比較起來,算是不錯的開始!

日期:2023-08-10

職場生活

我對公司貢獻這麼多,為何薪水和摸魚同事差不多?經濟學告訴你:不要誤以為「努力就能得到高薪」

「為什麼我已經這麼努力了,薪水卻沒有升上來?」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公司對自己不夠肯定」或是「勞動者被壓榨」。還有,每當媒體上討論起「貧困問題」,就會出現「這個人付出這麼多勞力,薪水卻那麼少,分明是受到社會霸凌的可憐人」這樣的描寫,但這種報導其實是基於「努力就能得到高薪」的錯誤觀念。

日期: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