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40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職場生活

朱芯儀35歲罹乳癌》半年內,從良性變惡性!為什麼醫師最怕「病人40歲前確診」?

編按:在電視劇《犀利人妻》扮演最強小三的女藝人朱芯儀,昨日公布自己罹患乳癌的消息,目前確認罹患乳癌第二至三期,且已經擴散淋巴,現正在進行治療中。因為她確診時年僅35歲,本來以為自己是乳癌低風險群,卻沒想到在超音波檢查時被告知要做穿刺、切片,一周後就確認罹癌,而且已經轉移至淋巴。醫師提醒,臨床上,醫師很怕30幾歲得乳癌的患者,因為敵人不是別的,是他們的年紀。零到一期的乳癌不易復發,偏偏若是30幾歲的女性,因為太年輕,癌活率高,要特別當心。

日期:2022-03-09

職場生活

什麼時候喝水、多少量可以達到瘦身效果? 掌握「3種喝水時機」:多次喝、慢慢喝

一天要喝多少水才有助於減重?答案是,沒有標準答案。

日期:2022-02-21

職場生活

樹上的巨無霸

住在台東市的朋友某天跟我說:「很奇怪,十幾年來吃過台東多處釋迦,就屬卑南那邊過了綠色隧道的釋迦特別好吃,明明是同一塊水土。」閒聊的這句話特別引起我好奇,當然前往一探究竟。

日期:2022-02-16

職場生活

人工授精、試管嬰兒有何差別?醫師曝成功率:「這方式」5位當中,只有1位會懷孕

百萬YouTuber網紅理科太太和理科先生John日前離婚,近日她透露去做凍卵手術,說自己對於第二春一切隨緣,凍卵是希望避免遺憾。依據人工生殖法規定,胚胎冷凍10年、卵子可以超過10年,經生殖細胞提供者之書面同意,得依其同意延長期限保存。而凍卵後的人工受孕,需要在夫妻關係中才能使用。我們常聽到「人工受孕」及「試管嬰兒」,兩者有什麼樣的分別呢?國健署指出,人工受孕是指利用人工生殖技術來協助受孕的方法,分為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大部分人習慣將「人工授精」稱為「人工受孕」。

日期:2022-02-14

保險稅制

掌握雙十原則、定期險優先 讓小錢也有大保障 年關保單大盤點 小資族如何保好保滿?

預算有限下,小資族投保可以較便宜的定期險、保障範圍較廣的醫療險為主,但要留意保單是否有「保證續保」與最後投保年限,以免屆時失去保險保障,得不償失。

日期:2022-01-19

職場生活

肥皂、沐浴乳怎麼選?!含「這成分」會導致乳癌? 醫:看自身膚質狀況

洗澡喜歡用肥皂還是沐浴乳呢?有一派說法是肥皂比較天然,沐浴乳可能會致癌,是真的嗎?

日期:2022-01-13

產業時事

戰略篇》科技爭霸的下一步 電子七巨頭AI醫療新策略

智慧醫療產業之所以眾所矚目,在於台灣資通訊與醫療產業都是傲視全球的領域,「強強聯手」自然引人期待。台灣電子業巨頭競相跳入參戰,他們經過三年以上摸索期後,各自發展出不同策略,誰是現階段的領跑者?

日期:2022-01-12

職場生活

釐清是否有特定驅動基因突變,是其最大關鍵 罹癌後做基因檢測 你要知道的五件事

癌症用藥愈來愈精準,尤其是透過基因檢測,讓病患知道是否接受標靶或免疫治療,但是,癌症基因檢測費用要價不菲,想做一位聰明的病人,先聽聽癌症專家怎麼說。

日期:2022-01-05

產業時事

著眼長線的選擇

不約而同,本期的「小企業大社會」與「重磅觀察」專欄,都以「企業參與公共事務」為主軸。「小企業大社會」輪值作者龔建嘉分享觀察,公投將至,卻未見太多企業參與相關議題的討論;「重磅觀察」的執筆者范疇則主張「台灣需要企業精神問政」。

日期:2021-12-08

財經時事

從基因揪出疾病!台大癌醫楊志新:癌症精準檢測納健保給付 可提升準確性及早治療

12月3日在南港舉辦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同時舉辦亞太癌症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論壇。在論壇上,產學專家討論精準檢驗新科技,探討如何透過整合癌症檢測精準量能,提升台灣國際醫療吸引力和競爭力。

日期: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