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1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產業時事

藍營智庫警告:恐發生第四台海危機

台灣在野黨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於 7 月 21 日舉辦「危險的海峽: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座談會,其中前立法委員林郁方表示,兩岸局勢從 1996 年第三次台海危機以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空前的高。林郁方稱:「這一陣子,台海局勢的確很緊張,中共的軍機、軍艦繞台的次數比以前增加非常多,而且尤具意義的是,美國的軍機、軍艦在台灣周遭海域出現的次數也是過去 20 幾年來最多的時候。」此外,林郁方更是指出,自從美國和中國軍機於 2001 年在南中國海發生擦撞事件之後,兩國同意未來彼此的機艦在空中或海上遭遇時應遵循一定的行為準則,反觀兩岸之間並沒有這樣的準則,因此增添了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日期:2020-09-28

財經時事

台海演習、美國選情膠著、疫情再起…..壞消息滿天飛,趕快賣光股票?2則歷史故事告訴你,股市漲跌是看這因素

「剩一個多月就要美國總統大選,不知道要不要賣股票?」「台海最近緊張,套牢的部位到底還能不能續抱?」

日期:2020-09-24

財經時事

踰越海峽中線 我方廣播驅離罕見強硬 19架共機再擾台 國軍嗆後果自負

國防部公布昨再公布資料,昨天上午陸續有19架共機踰越海峽中線並進入我西南空域,計有殲16機12架、殲10機2架、殲11機2架、轟6機2架、運8反潛機1架,其中殲10機、殲11機當面踰越海峽中線,另有殲16機、殲11機、運8機自西南空域越過海峽中線延伸。國軍派遣空中巡邏及緊急起飛等兵力應對、廣播驅離、並以防空飛彈追監。

日期:2020-09-20

產業時事

大外宣誇大解放軍在台海演習規模

在美國衛生部長率團訪台後,中共解放軍於 8 月 13 日宣布在台灣「附近地區」進行軍事演習以「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張春暉表示,在台海周圍進行演習,是為了防止「特定大國」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日期:2020-09-14

今選頻道

李登輝人生謝幕 他為台灣留下哪些遺產?

前總統李登輝在七月三十日晚間,以九十七歲高齡辭世。他在總統任內,多次主導修憲,實現國會全面改選、總統全民直選等多項民主化里程碑;卸任後的他仍未離開政治舞台,曾推動台灣正名,晚年則倡議「第二次民主改革」。李登輝的影響力橫跨多個世代,《今周刊》從四個代表性的場景,回顧李登輝不同階段的執政成績與政治理念,期望使讀者得以客觀評價這位台灣首任民選總統的功與過。

日期:2020-08-05

產業時事

李登輝走了!集矛盾、衝突於一身 「民主先生」跨越解嚴到民主,奠定台灣政治格局

李登輝過世了。距離他卸任總統已經過20年。在外界認為他最強悍的對手—郝柏村過世之後,李登輝也走了。

日期:2020-07-30

產業時事

為何中共軍機罕見8次擾台後 美軍機連11天「繞台」? 原來華府反制北京這麼做

台灣周邊的天空及海域近期很熱鬧,6月中國軍機少見地八次穿過我國防空識別區(ADIZ)西南角,引發我方軍機廣播驅離;美國軍機則連續11天繞過台灣南邊進入南海,偵查中國軍艦動向。6月中開始,美國海軍還在西太平洋佈署了羅斯福號、尼米茲號及雷根號等三艘航空母艦,是2017年以來第一次。若加上在日本停泊、可搭載20架最新式F-35戰鬥機的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美軍在東亞的海軍兵力堪稱三年來最強。為何美軍海空兵力在台灣周邊頻繁出現,共機6月又屢屢「路過」我國西南空域?專家解讀,7月台灣與中國都將進行軍事演習,共機自然密集出海,而美軍希望從解放軍演訓中掌握中國的最新戰力變化,並預防北京在當前中國內外壓力交迫時,恐提高對台灣軍事壓力造成的戰略誤判,以確保東亞局勢穩定。

日期:2020-07-02

產業時事

護國神山留在台灣最好!天王級分析師陸行之:3理由反對台積電赴美設廠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今(15)日正式宣布,在與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支持下,有意於美國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

日期:2020-05-15

產業時事

武漢肺炎與台海新局勢的四大模擬

迄今為止台灣因控制武漢肺炎疫情得當廣受好評,台灣也因果斷的防禦而將疫情擋在台灣海峽外。即便如此,台海局勢仍危機四伏。中國上週派出戰機在台灣西南海岸的領空進行夜間演習,這已是今年第三次挑釁,僅管中國現在內憂外患,習近平對於統一的野心與渴望絲毫不減,甚至直言:「統一台灣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關鍵」。

日期:2020-04-09

產業時事

評估台灣的反擊能力

如果海峽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台灣是否能在大國間的核武平衡發揮影響?當然,台灣十分關切當中國對台動武時,美國會不會伸出援手,就算台灣可以在美國救援前撐過幾天、幾個禮拜,美國仍無法對政治或軍事動員作出保證,華盛頓可能選擇置身事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會升高核武衝突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來說,在美中關係變化下,台灣也有可能因此獲利。

日期: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