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72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他租車位連續2天被停走,留「將心比心」紙條挨告恐嚇罪...全因寫「這9字」,還被罰6千

許多民眾花錢租停車位,確保愛車有地方能停放;但應該不少人遇過車位被別人停走的經驗,這時你會怎麼處理呢?生氣是難免,但千萬別因為一時憤怒吃上官司。高雄一名鄧姓男子租空地停車,但連續2天要停車位置被其他車占用,他氣得寫下「再一次就把你鎖起來」等字眼的紙條留在對方擋風玻璃上,最後被依恐嚇危害安全罪處罰金6000元,得易服勞役,仍可上訴。

日期:2023-07-16

產業時事

成衣雙雄、金控巨頭、電子大廠… 上市櫃公司紛喊交棒,他們準備好了? 大交班時代

(今周刊1386)台灣百大企業掌門人平均年齡達67歲,老化已經成為目前台灣上市櫃公司的一大挑戰。專家預估,未來5年,台灣至少有1~2成的企業得進行世代交替。隨著第2、第3代接班人浮上枱面,如何順利交棒,已經是台灣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日期:2023-07-12

產業時事

我們沒有要搶人類飯碗!AI擬人機器人同台齊喊「不會造反」:開發者對我非常好、我很滿意現狀

全球首場人工智慧(AI)機器人記者會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9名各具特色的擬人機器人(humanoid robot)罕見同台亮相。眾AI機器人強調,它們的職責是與人類並肩工作並提供幫助,無意搶走人類的飯碗甚或推翻人類統治,儘管它們暗示自己當政府領導人會更有效能。

日期:2023-07-10

產業時事

張忠謀同場小英,「不傷國安、經濟領先的全球化還叫全球化」?提去年鳳凰城拜登一句話:讓我很刺耳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二(7/4)談及全球化今昔,引述美國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修昔底德陷阱」論述表示,美國與中國已從過往經濟分工合作,轉向強調科技與國安重要性,未來兩國只有在不傷害自身的國安前提下,才能允許既有全球化運作,但他也反問「只是,這樣還能算是全球化嗎?」張忠謀說觀察既有強權與崛起中的強權的競爭,艾利森研究過往500年約20幾個案例,發現其中有2/3雙方發生戰爭,其著作也提到目前既有的案例,就是探討美國與崛起的中國間是否會有戰爭。張忠謀也談及台積電在去年12月6日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廠區舉行移機典禮時,美國總統拜登在演講時除感謝台積電外,話鋒一轉表示「美國製造回來了」,並提及「Union is coming back」(工會回來了),讓張忠謀直言「這話我聽了有點刺耳」。

日期:2023-07-04

產業時事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企業面對科技競爭出現嚴重困境 ,「教育部應聽聽企業聲音,而不只教育學者的聲音」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自3月底出刊至今,已獲得一些業界人士迴響,從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至文中受訪的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都有。除了相關教授在教育現場看到的問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是長期關心這個問題的業界大老,因為如同台積電身為IC製造龍頭,容易見到在代工生產方面的人才問題,聯發科身為IC設計龍頭,也看到了在設計端的的本土人才危機。

日期:2023-06-30

產業時事

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急性心肌梗塞治療,醫學實證證明生物活性支架安全性更勝藥物塗層支架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心臟疾病已連續兩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也高到讓人為之色變。面對生命危急關頭,選擇對病人最合宜的醫療器材一定要同時顧及到安全性及有效性,這將會對術後的生活品質產生重大影響。

日期:2023-06-29

產業時事

發展光電竟要犧牲農業用地?學界批:政府巧立名目劃設「綠能發展區」,恐吃掉大半台北市面積

為推動能源轉型,政府近年積極劃設土地,供太陽光電業者架設太陽能板。但多名學者指出,政府放寬土地使用限制過程不透明,且衝擊農漁民生計與產業,因此80名學者發起連署,呼籲政府能從長計議,來建立明確的綠能發展區位劃設原則與總量管理,並落實資訊公開與社會參與。

日期:2023-06-20

產業時事

540人第二大部門卻戰績最弱,新主帥拚率隊換腦!一紙改組命令,真能讓華碩找到轉型方向?

時隔5年,連續兩季度虧損的華碩,再次進行組織改組,近年幾乎原地踏步的商用產品事業,成為這次被調整與檢討的焦點。

日期:2023-06-19

產業時事

春江水暖,股市最先知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全球股市從去年至今年,歷經美國暴力升息後,開始出現新生態,包括日股成為大黑馬、台股表現可圈可點、美國科技股翻身大漲、港滬深股市則成為弱勢市場。

日期:2023-06-14

產業時事

台海觀察系列報導》「日本國內對台海危機感,搞不好比台灣更強!」為何他說美日嘴上不提 其實都在暗助台灣?

日本社會對於台灣海峽出現武力衝突的危機感,竟然比台灣本身更強?這麼講或許有點誇張,但若從過去3~5年日本出版市場對於所謂「台海有事」的著作百花齊放,特別不少作者是退役的日本自衛隊將領,顯示日本從官方、軍方到智庫,看待中共武力犯台影響日本的關切程度愈來愈高。不僅如此,在軍事類刊物之外,連財經類雜誌討論「台海有事」的報導,都是一篇接一篇,意味日本社會關切台海情勢的族群,已經擴及廣大的商業社會及民間。

日期: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