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24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保險稅制

家裡討論爸爸的遺產繼承時,我都表示願意放棄繼承權,怎麼國稅局還是通知我要繳遺產稅?

老張的六名子女在老張過世之後,討論遺產繼承事宜,其中老大張哲表示其經常在外流浪,甚少盡到孝道,所以願意放棄繼承權,財產由其餘兄弟姊妹繼承,但是國稅局仍然通知張哲要繳遺產稅,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日期:2023-12-14

保險稅制

遺產分割後兄弟各拿3千萬債主才上門,哥哥單獨清償債務後能向繼承人弟弟要求分攤嗎?

胡志、胡雄共同繼承財產,嗣後分割遺產,胡志分得別墅一幢價值3,000萬元,胡雄分得存款3,000萬元,結果李姓建商出面主張對於該別墅有法定抵押權2,000萬元,胡志不得已之下拿出2,000萬元給李姓建商作清償債務之用,胡志可不可以向胡雄要求追一部分遺產給他?

日期:2023-12-13

職場生活

從16樓陽台跳下去那一刻,我在想什麼?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妻子告白:朋友眼中的人生勝利組,為何62歲重度憂鬱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8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患有精神相關疾病,台灣則至少有超過200萬個家庭正處於憂鬱風暴之中。那一天,當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發現結褵40年的另一半站在16樓的陽台上打算縱身一跳時,他唯一的念頭,只有緊緊抓住她的手……原本開朗大方的太太素梅嚴重失眠、變得沉默寡言、行動遲緩,害怕面對人群,宛如陷入憂鬱流沙,身體的自主能力一點一滴地流失了,而自信心、安全感也跟潰堤。當她越是心急、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藥物副作用使得記憶漸漸空白,更令她感到失落。「環境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要不要笑是自己可以決定的。」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考驗,陳良基決心卸下部長職位,提前從台大退休。除了安排太太接受精神科的專業醫療和心理諮商之外,他也每天按表操課地陪伴太太定期散步、做運動、追劇、出遊,鼓勵她寫下「煩惱筆記本」……經過兩年悉心照顧與一家人同心協力的努力,那個熟悉的太太又回來了。罹患憂鬱症不是誰的錯,只是大腦生病了。身為守護者的你,若能用包容的心去理解,持之以恆的陪伴,就能看見痊癒的曙光。

日期:2023-12-11

漾台中:富市台中X新好生活

台中健兒亞運大展身手 5金5銀2銅為台中之光喝采!

亞運,匯集亞洲最頂尖運動員的舞台,今年共有45個參賽國共襄盛舉,而在本屆賽會中,代表台灣出賽的「中華台北」隊,以19金、20銀、28銅的獎牌數,取得亞運參賽國之中,金牌數排名第6名、總獎牌數排名第7名的好成績。而細數獲得這些獎牌的運動員,其中5面金牌、5面銀牌、2面銅牌是由來自台中的好手們貢獻,讓我們為台中之光、台灣之光喝采!

日期:2023-12-07

職場生活

太愛鍾馗嫁妹,張大千畫鍾馗也畫自己…《歸妹圖》隨俞大綱赴美,46年後首度現身台灣

羅芙奧12/2舉辦「翰墨丹青—書畫及古文物」專場,這次拍賣最特別的是有一幅張大千十分罕見的《歸妹圖》,它是近代中國戲曲專家俞大綱生前所藏珍品。羅芙奧書畫部經理陳砥翰指出,俞大綱的哥哥俞大維曾任國防部長,俞氏家族家世顯赫,來源正確,加上作品頗有知名度,以及藏家對張大千的接受度原本就高、題材的稀有性等因素,相信此作會受到不少藏家追捧。這是《歸妹圖》第一次現身拍場,羅芙奧估價為320至500萬元,最後拍價含佣金高達2040萬元。

日期:2023-12-01

產業時事

永豐銀行推「看見家鄉.永續豐年」公益計畫,號召逾250位小小導演,以56部紀錄片述說家鄉的故事

隨著城市範圍日益擴大,青年人口外移他鄉,你有多久不曾回望,那阿公、阿嬤所在的「家鄉」?為了讓更多人看見島嶼各個角落的美好,永豐銀行從2021年起投入「看見家鄉.永續豐年」計畫,邀請孩子擔任小小導演/空拍手,以鏡頭捕捉家鄉的動人之處。

日期:2023-12-01

產業時事

產業加值》手把手培育農業人才、吸引大學生上山實習 走出課堂 他們為農村注活水

(今周刊1406)「我們這裡房子有一半是沒有住人的,聚落中127人,平均64歲。」在雲林縣水林鄉灣西村一座小黃瓜農場內,36歲的青農黃衍勳,指著周邊一片寂靜的老舊房舍侃侃而談。

日期:2023-11-29

產業時事

從山到海,看見台灣6個翻轉地方的生命力 一種幸福叫創生

(今周刊1406)這是一項沒有期程的長遠行動!

日期:2023-11-29

競爭力

國三的兒子離家出走了,3天後在一百多公里被找到,爸爸竟然沒生氣還送他禮物?!

大女兒覺得讀書沒意義,他讓孩子放膽休學去蘭嶼打工;大兒子離家出走失聯三天,他竟能心平氣和地領人回來;還有辦法讓小兒子短時間成績猛進,同時保有對學習的熱情?《放手,不放養》作者許恆嘉為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思維探索導師,藉由本書,分享並記錄三個子女的教養過程和學生的成長故事,希望從這些珍貴的經歷與探索過程,讓我們理解「放手」的真義,也期待給每個父母親做為培育子女的參考,協助父母找到那條難以拿捏的界線。

日期:2023-11-24

競爭力

館長小編專文推薦《放手,不放養》:「教養的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館長小編彭冠綸高中時為《放手,不放養》作者許恆嘉老師攝影社的學生,升上大學之後與老師斷了聯絡,透過網路兩個人重新連絡上,彭冠綸分享從高中時認識許恆嘉老師的過程,還有這本書帶給家有三個孩子的他的啟發。

日期: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