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27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馬習會是要來轉移美日菲峰會焦點」!3國大動作籲中國遵守南海仲裁裁決,盟友們的圍堵將進一步升級?

國策研究院週五(4/12)舉辦「台灣關係法45週年、馬英九訪中與美日菲峰會」座談會,美日菲峰會大動作籲中國遵守南海仲裁裁決,並且強調台海和平重要性。對此,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認為,美國接下來有很大一段空間要彌補第一島鏈、尤其是南海地區的軍事部署,透過峰會,美國和其他周邊國家對中國或可能的威脅圍堵,有更進一步的升級。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則是認為,馬習會,中國對內宣傳作用更勝於對外宣傳,很清楚是要轉移美日和美日菲高峰會焦點。

日期:2024-04-12

產業時事

市區電巴2030年目標1.1萬輛上路,業者喊車型少、如何突破瓶頸?交通部給答案:今年有望見成果

台灣力拚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預計讓11,700輛市區燃油公車汰換成電動巴士,只是進度趕不上計畫,2023年巴士電動化腳步進度落後,僅約2,000輛電動巴士落地,想在2030達到100%還有得拚。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指出,現有市區公車購車補助,與電動大客車國產化示範計畫綁在一起,導致第一線客運業者頗有怨言。他說,市區公車電動化的關鍵是客運業,他們提供服務,同時也是消費者。交通部則是表示,政府提供補助預算,自然會希望能夠留下些技術成果,國產巴士車型少、市場競爭不足,讓客運業者購車困難,目前僅成運、華德這2家車廠能符合國產示範計畫,經濟部積極輔導業者符合標準,「今年就有機會看到成果」。

日期:2024-04-03

投資理財

身為台灣第1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聯電(2303)比台積電(2330)成立早,為何30多年後股價差這麼多?

主流產業指的是在特定時期或特定經濟環境下,受到廣泛關注、投資和消費的產業。這些產業對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就業和消費等方面有顯著影響。主流產業可能是當時的經濟成長引擎,也可能受到政府政策、科技創新、社會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舉例來說,半導體、資訊科技、醫療保健、綠色能源等都可以是主流產業,一切取決於特定時期的政經情勢與變化。

日期:2024-03-27

職場生活

為了一隻貓親自研發貓砂,毛怪樂園「花生砂」熱銷30萬包!創辦人:從動物身上學到的,遠比付出多

近年寵物商機大熱,本土品牌琳瑯滿目。成立甫三年的「毛怪樂園」靠著獨家研發的「花生殼貓砂」擄獲許多毛孩爸媽的心,標榜除臭、環保、貓咪愛用,累積銷售達30萬包。而這些盈餘,都是為了還在等家的浪浪。

日期:2024-03-12

產業時事

台積電各國都來追求 中國半導體業卻被上了四道枷鎖 從IP、EDA、設備到材料 北京突圍機會有多大?

中國早在2015年就提出,希望在2025年晶片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但在客觀條件受限與美國發起科技戰等因素影響下,專家預估屆時連20%都到不了。在業界專家眼中,中國追求半導體國產化的目標,最大關鍵不在於產能不夠大,而是從IP、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設備到材料,這幾個關鍵環節全都被國際社會卡脖子,特別是美國。北京當然不希望長期仰人鼻息,如今希望能從小晶片(chiplet)技術及第三類半導體等兩方面突圍,惟成效仍待觀察。

日期:2024-03-06

產業時事

專家拆解「習語言」 打破極權統治神話 超派直男習近平 如何點燃美中貿易戰?

剖析習近平弄文操武的「帝王術」,以及中共政權「以誑言掩飾真相」的各式詭辯,讀懂為何台灣和全球必須看清中國,並與之告別⋯⋯。

日期:2024-02-27

產業時事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辛辣直擊2024中國面臨的十大危機!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宋國誠教授的著作《失速中國》,從四大面向深入解剖習近平的「中國症狀」,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出發,並以台灣人的角度為主體,一窺恐致中國失控、全球遭殃的燃點。

日期:2024-02-07

產業時事

中美晶片割喉戰持續白熱化,中國將面臨何種損失與危機?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宋國誠教授的著作《失速中國》,從四大面向深入解剖習近平的「中國症狀」,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出發,並以台灣人的角度為主體,一窺恐致中國失控、全球遭殃的燃點。

日期:2024-02-07

產業時事

「中國,我們不怕你」!外媒專欄作家:賴清德的勝利彰顯人民全力捍衛民主,而最艱難的事是這個

全球都關注台灣本次總統、立委選舉結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以558萬6019票擊敗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成為台灣新任總統,包括歐盟及歐洲25個國家、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以及友邦,都在第一時間對台灣恭賀見證和平見證蓬勃民主的過程,肯定台灣民主成就。而中國國台辦陳斌華在選舉結果出爐後,立刻於深夜做出回應,指說民進黨勝選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且台灣仍是中國的台灣,「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大勢」。彭博專欄作家Karishma Vaswani以「Taiwan to China: We’re Not Afraid Of You(台灣對中國說:我們不怕你)」為題,分析兩岸間未來4年可能的互動與發展。她認為經歷選戰後,台灣人面對中國已經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北京,我們不怕你們,我們的民主將繼續存在」,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勝利,顯現出公民致力於保護民主。不過,艱苦的工作現在開始,Karishma Vaswani說,因為賴清德並不是壓倒性的勝利,必須在分裂的選民中面對挑戰,艱苦的工作就是要開始將選後分裂的島嶼,重新團結起來。

日期:2024-01-15

產業時事

民進黨邁12年執政,蔡英文:今天的台灣已成更好的台灣!賴清德喊話中國「用對話取代對抗才能和平共榮」

2024年總統大選以及立委選戰週六(1/13)登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於國際記者會上宣布當選,現場喊出拿下550萬票並發表勝選感言,打破民選總統以來執政不超過8年的魔咒。總統蔡英文也親自上台感謝所有選民:今天的選舉結果,台灣人民選擇民進黨繼續執政,台灣走向世界的路,我們身為執政黨,必須要穩健前進,同時讓台灣更加堅韌。 「而同時,這次選舉,大家也選擇了一個必須有更多朝野對話、合作的國會。這告訴我們,有許多過去施政,有不盡周延,或者社會了解不夠的地方,都需要更盡力去跟社會溝通。身為執政黨,未來我們也應該主動地走出去,傾聽、團結,凝聚最大共識,讓國家繼續前進」。而賴清德也二度上台致詞,他說這場選戰,讓世界看到台灣人民對民主的堅持。「這樣的聲音,我希望對岸也能充分理解,兩岸之間對話交流,才能降低風險;我們必須用交流取代圍堵,用對話取代對抗,才能和平共榮」。

日期: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