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44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女力當道 築夢踏實(四)】青創貸款添助力 「禾園全屋訂制」為眾人打造理想居家

擁有自己的房子是許多人的夢想。然而,在打造居家空間時,除了要注意美觀和預算,安全議題更不容忽視。特別是臺灣位處活動頻繁的板塊地震帶,對於建材的選擇與施工都需要格外謹慎。深知地板建材、塗料與施工方式對於居家空間的重要性,「昱禾垣室內建材有限公司」以「禾園全屋訂制」為品牌,致力於在更合理的價格內,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施工服務,讓消費者坐擁理想家居不再遙不可及。

日期:2023-12-14

產業時事

金融上雲法規大鬆綁 資安是關鍵

萬里雲提出四大策略 強化數位韌性 AI 賦能

日期:2023-12-13

品味人生

南極跳水捐錢NGO、沙發衝浪住進40餘人家裡… 小夫妻120萬環遊世界285天,體驗28國永續生活這樣做

環遊世界是許多人的夢想,但真正實踐者少之又少,有人擔心存款不足、職涯中斷,或者尚未準備好一顆勇敢闖蕩世界的心。「但其實出發後,自然就知道如何面對一切問題。」

日期:2023-12-07

職場生活

從生魚片壽司到紅酒起司,矽谷科技公司裡為何到處充滿了食物?工程師揭:這風潮得從2005年說起

90年代的矽谷其實沒有這麼變態,工程師只要有自己獨立的小房間就算是沾沾自喜的小福利,那時科技公司的福利和一般公司並沒有不同。這傳統自 Google 2005年入場後完全被顛覆。現在的矽谷科技公司莫不爭先恐後處處給員工小驚喜,從洗衣、燒飯、理容、按摩,無微不至地提供照顧。重點就是要酷,要讓外人羨慕。

日期:2023-12-03

產業時事

設立ESG專案辦公室,發揮「共好」媒合綜效,院長盧俊偉:文策院要帶動企業與文化業者「強強結合」

ESG正當道,企業要支持文化內容產業,該怎麼做?在二○二三ESG永續台灣國際高峰會秋季場中,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院長盧俊偉以「融合文化創意 共創企業ESG新契機」發表演講,強調文策院期待促成文化內容業者跟企業的合作可以是「強強結合」,幫助企業推動ESG的同時,也能跟企業本業以及關心的核心價值結合在一起,創造共好。

日期:2023-11-23

職場生活

製香.調香.芳療 生活香氛學

生活有點烏煙瘴氣時,可以靠香氛轉換心情、調整空氣氛圍。跟著調香師、芳療師、製香職人,用氣味代替雙眼在生活中探索未知的面貌,香水、天然精油、線香等調香藝術,也是調製生活樂趣的療癒配方。

日期:2023-11-22

產業時事

羅智先看明年景氣:不會更不好就好!直言博客來「退步了」全因反應太慢,併家樂福後最想做這事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統一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今天傍晚出席睽違三年的「愛‧Sharing」活動。兩人在活動前穿著粉紅色出席媒體茶敘。他解釋,穿粉紅色是年輕人的「理想、夢想」,「我們一年就配合他們一天,平常364天是他們配合我們。」面對今年景氣,他說:「現在就是很平穩,很多不好的條件還是在蔓延,我們是生活產業,穩定的運作。」明年是否會有什麼困難?他表示,對於未來不預測,因為就算最近發生的事,1~2個月前也無法預測,他認為「不會更不好就好。」至於未來景氣是否翻轉?羅智先表示,全世界面臨的大問題是所有的經濟體都欠債太多、負債太高,資源分配會產生問題,「很根本的景氣問題沒有解決,各經濟體,尤其政府資源都蠻有壓力的。」

日期:2023-11-17

產業時事

彰化縣建構「樂婚、願生、能養」好環境 營造安心友善育兒環境,當年輕人成家的最佳後援

台灣目前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根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新生兒人數是「史上最低」,在物價、房價雙漲、薪資成長趕不上通膨的年代,不少年輕人對結婚、買房都已避之唯恐不及,更遑論生小孩?!彰化縣建構「樂婚、願生、能養」的育兒環境,想方設法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其中,育兒環境更是讓青年留在家鄉能夠安心打拚的關鍵,全台收費最低的公托,加上多樣化的育兒服務發揮加乘效果,期望能讓更多家長願意生養小孩。

日期:2023-11-17

產業時事

餐桌上的農業永續《食農教育法》用吃挺臺農

《食農教育法》上路滿周年,這部確保臺灣農業永續最重要的法源依據,20條基本法串起社區、農林漁畜業者、家庭、食品相關業者、政府部門、志工團體、學校與農民團體的緊密網絡,強化飲食與農業之連結、增進國民健康減少食物浪費、推動地產地消發展在地農業,使國民穩定取得糧食,讓全民從泥巴到嘴巴,以實際行動支持農業永續,推升全民「食」力大躍進。

日期:2023-11-17

產業時事

世代共同打擊假訊息!用對方法,長輩也能加入闢謠打怪行列

誰在傳假訊息?「我家親戚群組又在 LINE 傳假訊息了!」這是常在年輕族群中聽到的抱怨,彷彿隨意散播謠言是長輩特有的行為,當你願意了解長輩的數位社交生活,將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民族學研究所李梅君助研究員,在研究 Cofacts 事實查核協作計畫時發現,臺灣民眾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存在世代衝突,該衝突延伸至日常相處上,卻在事實查核的協作過程中看到正向溝通的曙光。究竟臺灣長輩發展出什麼樣的數位社交生活?如何應用第三方資訊與長輩溝通,甚至邀請長輩加入闢謠打怪行列?

日期: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