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118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產業時事

系統電子18年練兵 找出車用電子、儲能新應用 藍牙胎壓偵測器獨步全球 營收翻倍成長

系統電子十多年前就開始布局車用電子,熬過連年虧損,現在的產品線已經搶下電動車、半導體大廠、資料中心等知名客戶。他們為何能辦到?

日期:2023-11-29

產業時事

便利、安全兼具 國泰世華CUBE App全方位守護

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數位金融蔚為風尚,但伴隨著金融服務導入新科技而來的各種挑戰也更加嚴峻、複雜,成為資訊安全領域的重要議題。國泰世華銀行透過科技賦能,串接24小時運作的安全防護機制,讓國泰世華推出的CUBE App持續為用戶帶來便捷、創新、安全性兼備的體驗。

日期:2023-11-24

產業時事

AI浪潮來襲!大家喊要導入AI,卻逾8成台企還沒準備好「中階主管與基層比老闆更抗拒」

全球都在迎接AI熱潮、企業也想導入AI,然而,台灣企業真的準備好了嗎?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週三(11/22)發布最新調查,指出有超過8成台企仍未準備好將AI整合進業務中,且即使大多數企業董事會、經營團隊樂於擁抱AI,卻有逾3成中階主管、員工意願低,甚至抗拒。

日期:2023-11-22

產業時事

拚圓王永慶未竟的新能源夢 搶當台灣電芯龍頭 王家姊妹各有何勝算

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動工打造台灣第一的電池芯廠;王貴雲創立的長庚國際能源,也宣示要問鼎龍頭。

日期:2023-11-22

產業時事

今周重磅》大巨蛋測試賽來了!1.3萬人搶看中華隊風采…鴻海法說登場,能否斷開查稅陰霾?

延宕多年的台北大巨蛋終於完工,本周六(11/18)舉辦公開測試賽,開放1萬3千名民眾入場觀賽。上周五(11/10)開放測試賽免費索票,不到1分半就全數搶完,堪比巨星演唱會。鴻海(2317)將在周二(11/14)召開法說會,外界聚焦iPhone 15系列新機的拉貨效應與第4季、明年展望。近期,台股指標科技股10月營收均開出亮麗表現,這份氣勢能否延續到年底,受到投資人關注。1、大巨蛋測試賽開打,萬人搶先爭睹亞錦賽中華隊2、鴻海法說登場,能否甩開查稅陰霾?3、張忠謀7度出任我國APEC領袖代表 拜習會會談出什麼火花?

日期:2023-11-13

職場生活

護理國考降低門檻,為何挨轟?難度較高「基礎醫學」比例調降剩10%...衛福部:確保「教考用」一致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拋出,明年將編列200億預算為醫事人員加薪,基層質疑只是撒幣政策,也有基層團體質疑,考選部突襲降低護理國考門檻,把難度較高的「基礎醫學」比例調降,想藉此補上人力缺口根本是走回頭路。衛福部則回應,這項調整是將基礎醫學的內容,分散至其他護理專業應試科目,重點在於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照護,目的是要讓「教考用」一致。

日期:2023-11-12

職場生活

這所大學下周將停課一周,首創學生回來後「還能拿1學分」!為何校長說這不是放假也不是停學?

你有聽過「放空、壯遊」也能拿學分嗎?華梵大學創全國之先推動「生命設計周」計畫,自11/13起全校大學部停課一周,讓學生學習「設計自己生命」,例如學習「海賊王」冒險,完成一件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事,也可選擇參加學校舉辦的生命設計活動,再繳交「反思實踐報告」,由師長給予回饋即可拿到一學分。

日期:2023-11-10

產業時事

廢氣防治〉從空調工程行做到前五大晶圓廠生意 市占75% 華懋感恩大客戶磨成精

(今周刊1403)動輒高八公尺、長九公尺的「沸石濃縮轉輪」設備,加上可能超過四十公尺的焚化處理設備,是半導體製造業必備的高科技製程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汙染防治系統,而在台灣IC業,這樣的廢氣防治系統,華懋科技的市占率就高達七五%以上。

日期:2023-11-08

產業時事

打造金屬門窗與帷幕高值化聚落 金屬中心助台廠數位轉型接軌國際

這些年房地產市場蓬勃,建築物帶動鋁門窗與帷幕牆產業需求激增,粗估每年光門窗與帷幕牆產值就達千億元。隨著節能環保與訴求功能性建材日新月異,帷幕牆大樓被視為城市現代化與富裕化指標,帷幕大樓拔地而起,背後卻攸關產業轉型與質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鏈結高雄市鋁門窗經營協會,在高雄萬大、大發與和發工業區打造高值化產業聚落,與第三方公正單位攜手合作,建立帷幕專屬測試驗證服務中心,提升南台灣產業檢測量能,透過產業加值數位轉型接軌國際,有如走入台版金屬門窗與帷幕產業的梵蒂岡。

日期:2023-11-07

職場生活

存款1500萬可以提早退休?他40歲辭公務員財務自由:1招退休金活到90歲都夠用

編按:作者99啪原為公職人員,2017年出書分享投資心得《沒有18% 我靠股票打造自己的鐵飯碗》,鼓勵大家要有危機意識,「自己的退休金自己救」,獲得廣大回響。2018年累積資產達到預設目標後,便毅然離開公職,轉為專職投資人。 隨後經歷多次股災洗禮,諸如2018年中美貿易大戰、2020年肺炎疫情及2022年通膨危機、聯準會暴力升息等,雖然市場波動劇烈,但他藉由後來發展的「動態資產配置」,打造攻守兼備的投資組合,即使離開職場後,資產仍可以穩健成長。 本書是他睽違多年的最新力作,也是他通過嚴峻環境考驗、證實省時有效的投資心法與實戰經驗分享。

日期: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