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96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產業時事

一個臨床獸醫師的告白:以前在學校,什麼手術都要按照教科書;但在現場,太多是書上沒有寫的事

「老闆!我要3支布袋針,然後再一綑布袋線。」要知道,大動物獸醫是需要創意的。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什麼手術都要按照教科書,但是在現場,太多是書上沒有寫的事。

日期:2024-03-24

職場生活

當上主管卻還在想:我要當表率,表現得比下屬更好?一理由告訴你:越能幹的主管越糟糕

市面上的主管教科書都在教你要有多優秀,但真相是越能幹的主管越會變成「被動人才製造機」!

日期:2024-03-22

產業時事

新光金增資火燒股…台新金吳東亮、新光金吳東進為何被金管會找去聊聊?兄弟同場講什麼曝光!

據知情人士透露,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日上午首度召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吳東亮兩兄弟面談,其中,吳東亮雖然是台新金控董事長,但他同時也是新光金大股東,也是現在公司派的精神領袖,使得黃天牧同時召集兩人前來,更具代表意義,據悉主要是為了新光金控辦理現金增資,和RBC(資本適足率)在6月底必須達到200%的政策有關。

日期:2024-03-20

職場生活

身著「美人腿」靠馴鷹找回勇氣,繪本作家沈利倩活出精「踩」人生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是真心付出、不畏艱難,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不斷前行的人。台灣首席3D導演曲全立,用鏡頭與文字記錄30個激勵人心、觸動你我靈魂深處的熾熱生命。

日期:2024-03-18

產業時事

誰讓他們來不及長大?兒虐隱憂比你想得更嚴重…1歲男童那晚的哭喊,戳出兒少安全網5大殘酷真相

今周刊編按:1歲童被保母虐死事件震驚社會,殘忍行徑讓外界質疑具有高社會信任度的兒福聯盟、社工,這層保護兒少的安全網是否出了問題。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心痛不捨,該處理的都會處理,也呼籲中央、地方精進相關措施,像是提高醫療專責醫師制度涵蓋率、過渡時期安置的保母需比照寄養家庭標準,及建置保母推薦評鑑平台。行政院長陳建仁周四(3/14)也向家屬及全國人民道歉,表示會要求中央、地方提出改善措施。早在2017年7月,《今周刊》即以封面故事「誰讓他們來不及長大」探討虐童問題,雖引起迴響,然而令人鼻酸的事件仍一再發生。以下為《今周刊》2017年報導。

日期:2024-03-14

投資理財

時間的魔法

選擇適當的投資商品,並且懂得善用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果,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就能讓投資翻倍。

日期:2024-03-13

投資理財

月存00940無痛入手,「10元存股+月配息」小資族賺到?老手曝2隱憂不敢賭:看0056當年如何沉船

未上市先轟動的00940,主打10元存股+月配息+8%高殖利率,讓人超心動!每月存1張無痛入手,完全迎合小資族需求啊!但不敗教主陳重銘逆風表示,以00940為例,每股10元代表股利少,月配息代表匯費占比高,還有航運股大魔王,看看0056當年如何沉船的,這3大真相都不利小資族,加上便宜未必報酬率好,沒填息都不算賺等2隱憂,都讓他不敢賭啊!

日期:2024-03-10

職場生活

一坨肉餅中有50萬隻蚊子,營養價值甚至比牛肉還要高!盤點5種離奇「昆蟲大餐」,你能接受幾道?

人類屬於靈長類動物,從根源上來說,屬於雜食動物,大自然中的任何東西都會拿來嘗試一番,昆蟲也不例外。隨著人類文明發展,我們逐漸選擇好吃又有營養的肉類和蔬菜類,慢慢開始對昆蟲嗤之以鼻。但與此同時,又不得不與昆蟲競爭著空間與食物;於是,或是出於好奇心,或是出於無奈,有許多昆蟲逐漸被人們接受且端上餐桌。

日期:2024-03-08

投資理財

理財小白為了「能夠賺回房貸利息」轉買股票慘遇新冠股災...一個股市受災戶逆轉勝賺500萬的故事

作者曾是台灣英雄聯盟世界冠軍隊伍台北暗殺星〈TPA 〉的戰隊選手,退役後成功轉型為90幾萬訂閱數的Youtuber及頂尖實況主,從為戰隊在虛擬遊戲戰場拚命的選手到現實生活買下一支職業電競戰隊。

日期:2024-03-08

今選頻道

黃永松的《漢聲》人生 用一根線拉動一整片天空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日期: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