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32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妻子不想再忍讓!郝明義自曝離婚》退休那一晚,收到太太的離婚協議書「親愛的,我從婚姻畢業了」

編按: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昨(13)日在臉書上自曝,去年12月與妻子協議離婚,「去年9月,我內人突然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郝明義回想,「當年我和她在網上相遇相戀而結婚,再加上我曾經陪伴她走過一回生死關頭,所以即使她的生活、工作、興趣領域都和我有極大的差異,我倒一直覺得彼此可以互補,也是一種『天作之合』。」郝明義在驚訝中強自鎮定,努力了解原因。太太表示「我們各種生活習慣、興趣差異如此之大,卻還維持了這麼多年婚姻,是因為都是我在忍讓,加上為了照顧孩子的顧慮。而現在孩子已經成年,我不想再忍讓,要過自己新的生活。」接下來的幾個月兩人雖然也一再努力,但是到去年12月下旬,郝明義接受一切事情的發生都自有因緣。「感謝太太生育一個那麼好的孩子,也為照顧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心力,彼此有過美好的時間,但是既然時空因緣轉變,她對人生有不同的新規劃,那就尊重她的選擇。」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熟年離婚的現象,已是一股全球趨勢。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若在65歲退休,之後夫妻一起生活的時間將長達15年以上,比以往都來得久,能否幸福地度過這段漫長的歲月,對婚姻是一項很大的考驗。然而,不是每一對老夫老妻終結婚姻關係時,都能像郝明義夫妻這樣理性溫暖,就如同本文的例子,更多是充滿了隱忍無奈甚至怨懟,該如何經營婚姻,律師呂秋遠給了10項建議。

日期:2022-01-14

職場生活

「我們做長輩的就該把自己打理好,讓孩子過自己的生活」譚艾珍:我從計程車司機上學會的一堂課

敬老票通過捷運閘門、公車感應器的時候,會發出嗶嗶嗶三聲,很多老人說這是「三聲無奈」,我說不是!這哪有無奈呀?這是「三聲福祿壽」,是一種祝福的聲音。

日期:2021-12-30

投資理財

準備好四個帳戶 退休後享受精彩第三人生

「以前談到退休,認為40歲再開始就好,其實,從踏入社會的第一天就要規劃退休的事,愈早愈好」富邦人壽邦仁通訊處處經理陳汝興有感而發的說。尤其現代人平均壽命已超過81歲,65歲退休後還有20至30年的生活,他建議做好「四個帳戶」,安穩享受快樂又富足的退休生活。

日期:2021-12-22

投資理財

2021合庫講堂 樂活安養大師養成班

導樂活安養第二人生 再次成為人生勝利組大家是否曾經想過,自己的退休生活該是什麼樣子,要去環遊世界?還是學習新的才藝?人有夢想當然不錯,但隨之而來的是,到底該存多少錢才夠?

日期:2021-12-16

職場生活

老婆、兒子投身相挺 陳玉祥:「行醫到不會動為止」 仁醫心裝7根支架 12年救10萬後山病患

台大醫師陳玉祥提早退休,投入偏鄉醫療十二年,擴充醫院醫療量能升格教學醫院,自掏腰包兩百萬元支持偏鄉教育,獲得三十一屆厚生基金會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殊榮。

日期:2021-12-15

公投專區

維生素D比萊劑毒10倍你知道嗎?毒理專家:只講毒性不講劑量,得到的就是「耍流氓」結果

「萊克多巴胺不是食安議題」、「萊豬豬肝湯,你連一碗都喝不到!」美國毒理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與WTO及RTA中心副研究員兼資深副執行長李淳,今(5)日出席黑潮城市發展協會在台大舉行的「轉大人公投節」,針對12月18日全民公投「萊豬進口」議題,進行簡單明瞭的討論。

日期:2021-12-05

財經時事

美國人敢吃,為何台灣人不敢?精神科醫師舌戰毒理學教授 一文掌握萊豬公投正反方5大論點

4大公投案,將於12月18日登場,在今(2)日舉辦的第4場公投意見發表會中,針對第18案「反萊豬進口」,正方代表人、精神科醫師蘇偉碩強調,「是藥三分毒」,美國人敢吃萊豬、萊牛,但其飲食、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導致其平均壽命不如台灣人;反方代表人、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則稱,他同意「是藥三分毒」的觀點,「但,談毒的時候,若不談劑量,就是一種言語上的霸凌。」18案「反萊豬進口」,主文為「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本文將今日蘇偉碩和姜至剛所闡述的意見,整理為以下「正、反方5大論點」,讓讀者一次掌握雙方論述重點。

日期:2021-12-02

投資理財

5年本金翻4倍!43歲投資晚鳥靠5招「波段存股」滾出千萬:心靜致富才最重要

想要完成「離開校園10年計畫」的任務,必須先計算需要設定多少資金作為目標。

日期:2021-11-11

保險稅制

40歲電子新貴顧病母2年,淪為大卡車司機,痛失千萬收入:孝順,毀掉我下半輩子

就一般普遍的印象,多半會覺得目前60歲至70歲世代長輩的退休生活,一定比年輕人來得舒適優渥。但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團塊世代,在他們老後階段都面臨了兩個危機:一是長照準備不足,以及用光積蓄,生命卻還沒走到終點。

日期:2021-11-09

今周刊25周年慶專區

率先提出「第二人生」 邀您一起練習退休

離開工作多年的職場後,人生還有無限可能!2014年12月我們製作了「快樂的第二人生」封面故事,在高齡化社會,率先喊出「第二人生」這個概念。

日期: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