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43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職場生活

倪匡生前苦於皮膚癌「放棄治療」、腿上腫瘤一巴掌大:沒了味覺像死了9成…醫:8危險因子注意

知名科幻小說作家倪匡週日(7/3)離世,享壽87歲,他生前罹患皮膚癌,3年前出席講座時曾透露自己因為罹癌後,味覺退化,愛好美食的他就像「死了9成」,因此決定「放棄治療」、要病痛與自己同歸於盡。

日期:2022-07-04

職場生活

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少…李秉穎:Novavax該盡速開放18歲以下施打!12個問答一次看

台灣透過COVAX機制獲配的首批次蛋白疫苗Novavax,週四(6/30)抵台50.4萬劑,本批疫苗效期至今年9/30,依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6/27會議決議,後續將提供18歲以上民眾第1、2劑基礎劑、基礎加強劑,以及第1次第2次追加劑接種,每劑須接種0.5ml,首批疫苗在完成封緘檢驗程序後,最快7/8起提供接種。

日期:2022-07-01

全台防疫報導

首批Novavax最快7/8開打!幼兒莫德納將抵台,接種後6症狀要送醫,第四劑開放4類人也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29)日公布國內新增42,2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2,112例本土個案及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5例死亡。

日期:2022-06-29

全台防疫報導

快到10萬了!今本土+90331、59死 兒童重症再一例,羅一鈞:5警訊一定要送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9萬0331例本土確診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4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9例死亡,其中一名長期臥床的30歲男性,接種2劑疫苗後仍不幸離世。另一方面,由於又一名兒童併發腦炎重症案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一旦家長發現孩子出現5種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

日期:2022-05-19

全台防疫報導

今增6.8萬例19死/居隔「以篩代隔」將上路:3+4或0+7明公布!逾65歲快篩陽即可投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6萬8732例本土個案及37例境外移入(2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9例死亡。另一方面,由於疫情洪峰恐將至,居家隔離政策將會調整,指揮中心表示後續仍有一些配套需要整理。

日期:2022-05-15

職場生活

「投千萬挑5%殖利率金融股存股,年賺50萬股息退休很安穩?」3理由告訴你:為何這樣非常危險

前幾年,這對老夫妻在新竹買房,再過不久完工後,要過去養老。但是問題來了,裝潢、家具等等,弄好後,存款也見底,往後還有房貸怎麼辦? 雖然只貸了5成,房貸壓力並不算大。但勞保年金,夫妻大約都是領1萬6還1萬7,這樣每月才3萬2千元,夠用嗎? 於是來詢問現在怎麼辦。

日期:2022-05-11

產業時事

新冠最糟還沒到?會再有另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警告:升息打通膨,恐致全球經濟放緩

編按:全球新冠疫情已過2年多,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 (Bill Gates) 警告,未來將出傳染力更強、更致命的變異毒株,最壞的情況可能還在後面。而他在周日上CNN節目時表示,包括美國、英國和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升息來遏制通膨,蓋茲認為,這最終將導致經濟放緩:「我擔心這樣的走空趨勢(the bears)是有強力的理由,我真的蠻擔心的。」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蓋茲坐擁1230億美元財富,是全球第4大富豪。蓋茲表示,俄烏戰爭推升大宗商品價格,加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政府債務水準已經很高,而且出現一些供應鏈問題。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個月大幅下調全球成長預測,預計俄烏戰爭及中國的防疫封控措施,會導致通膨更進一步惡化。另外,蓋茲也說,疫情對與年長者、肥胖或糖尿病相關的嚴重疾病風險已經大幅降低,但新冠疫情不是最後一場的全球大流行病:「全球將迎來另一場大流行病,可能是與冠狀病毒不同的病原體。」

日期:2022-05-09

全台防疫報導

步香港後塵?英媒示警「台灣夏天前恐引爆前所未見死亡率」!醫師揭2核心關鍵:別讓自己變黑數

曾經是世界防疫模範生的台灣,如今面對Omicron病毒,本土確診人數不斷飆破萬例,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台灣短短數週內單日確診呈現直線飆升的感染軌跡,今年夏季前恐引爆前所未見的死亡率。對此,吳欣岱醫師認為,台灣現在最大的挑戰就是長輩的疫苗接種率不高,呼籲年長者趕快出門打疫苗;另外,她也強調「如果你快篩陽性卻不去做PCR,成為確診黑數的話,就會快速增加傳播的速度,壓垮醫療量能、排擠需要的病患,這樣才真的會有高死亡率!」

日期:2022-05-08

產業時事

搶救醫療量能作戰正展開…防疫走到最後,調度重責將在縣市長身上!指揮中心或可轉型「兩功能」

當染疫人數從一天破1萬,2萬、3萬、4萬、5萬,然後破10萬,甚至更高來到20、30萬時,確診數的多寡不再是重點,而是要關注中重症比例。目前台灣中重症還未突破1%,但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中重症比例一定會再往上升,就會牽動死亡人數的高低,所以指揮中心已再度上修輕重症分流收治的年齡到80歲以上,意謂著一場搶救醫療量能大作戰正要展開。

日期:2022-05-06

產業時事

我們吃喝都成問題,還睡在街上…中國堅持清零搞慘民生 外送員竟被警察趕去遊民收容所

「我一直都很忙,因為很多人需要物資。我整天都在外送,到了半夜,就找地方睡。4月8日,我離開自己住的公寓之後,就再也沒回去過。」一名在上海擔任外送員的受訪者,向英國廣播公司(BBC)道出自己「有家歸不得」的窘境。

日期: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