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56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產業時事

歡迎回家家樂福 數位管理守護十八般武藝同仁傳遞服務價值

家樂福在台灣至今已邁入33個年頭,用在地的心來培育零售專業人才,服務每一位顧客!家樂福宣示以成為全球食物轉型的領導者為公司願景,推廣每個消費者值得最好的影響力,同時連續六年獲得零售最佳服務奬。近年來,家樂褔努力建構讓顧客最滿意的零售生態圈(ecosystem),也在數位轉型年代,期許成為「最數位化的零售公司」,藉由數位技術提升顧客服務,讓工作夥伴學習數位技能、並善用數位工具提升管理效能和夥伴工作上不同的體驗。

日期:2022-05-10

財經時事

國營、官股或不會倒的「鐵飯碗」,都是他們最愛!不只薪水福利,20多歲找工作更重視「這點」

疫情期間找工作並不容易,對20多歲的社會新鮮人更是如此,調查顯示,除了薪水與福利,他們更重視是否符合興趣,在職涯選擇上,偏好國營或官股企業,或是不會倒的「鐵飯碗」。

日期:2022-05-05

財經時事

有上班就免費喝兩杯、還有福利儲蓄信託!星巴克全台徵才700人「要夥伴而不只是員工」

面對路易莎、Cama等本土連鎖咖啡業者來勢洶洶,統一集團旗下的國內咖啡龍頭台灣星巴克選擇正面迎戰,預告全台北中南東共54間門市,將於5月14日舉辦聯合徵才,一口氣釋出700個職缺,規模創下近年最大。

日期:2022-04-29

投資理財

台積電留才放大絕!平均調薪8%不夠,補助5萬員工買自家股票...傳每張補助15%以下,7月實施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預計今年徵才超過8,000人,為吸引人才加入及留住人才,台積電將對逾5萬名員工全面實施「買股補助」。另外,台積電4月調薪,平均調薪幅度將達8%,部份績效優異員工加薪幅度超過10%,對吸引及留住人才具十足效益。

日期:2022-04-19

財經時事

半導體輪大夜班、薪資多3分之1該去嗎? 過來人提醒先思考「這幾件事」

日前勞動部公布無薪假統計,共計2167家、13517人實施,以製造業、運輸倉儲與支援服務業為最多;相反地,半導體產業熱度仍不減,在人力銀行上工作數突破百萬大關,起薪較高,部分職缺若輪大夜班,薪資還可望比輪早班增加約3分之1。

日期:2022-04-19

職場生活

徵才網站看了一圈,似乎除了行政就沒別的能做的...8年老行政嘆:一起面試的都是20出頭的「小孩」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因為明天和意外總是一起來。未雨綢繆很容易理解,但真正願意做的永遠都是少數。我們最喜歡趕鴨子上架,不逼到一定程度永遠覺得歲月靜好。宅在家裡看劇多爽啊,吃火鍋喝奶茶不香嗎?當廢柴也沒什麼不好,買買買比存錢更爽,待在熟悉的領域比進入新環境更讓人安心......這是人性,有時候真沒辦法。還有,就是「堅信壞事不會落在自己頭上」的僥倖心理,也讓人懶得心安理得。而現實總會突如其來給你當頭一棒,你遲早會發現,黑天鵝的出現頻率都要比家禽頻繁了。

日期:2022-04-15

產業時事

政府對陸資挖角我半導體人才宣戰! 調查局查可疑陸企竟達百家 中國挖台灣工程師常用手法「這四種」

法務部調查局高層在路透今(8)日刊出的報導中透露,檢調機關調查疑似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工程師及相關人才的中國企業,已經有100家左右,而且這還不計2021年至今已經起訴的七宗個案。在這100家左右的陸企中,已有27家被檢調搜索,或是負責人被約談。調查局高層也提到,這100家疑似陸企只是「冰山的一角」。3月9日調查局才會同五處地檢署及八個外勤站,發動歷來規模最大的在台陸企搜索行動,同步查緝八家疑似非法陸企據點或研發中心,這可能意味檢調後續查緝力道可能更大。

日期:2022-04-11

產業時事

在台灣與馬來西亞都能「接地氣」成優勢!好物飛行林平康:僑生是我們的DNA

走進辦公室,總能聽見同事交談中夾雜多種語言,除了中文、台語,說著流利英文、粵語的也不在少數,各地人才帶來的文化揉合,正是東南亞跨境電商平台「好物飛行」(HaWooo)的特色之一。

日期:2022-04-06

產業時事

18位產業大老赴總統府…他們為何訂單滿手,卻嗨不起來?一文解讀製造業老闆的「新三缺」苦水

一場企業主與小英總統的餐宴,揭製造業頭家們最迫切的「三缺」苦水!2月底,中午12點,總統府三樓台灣虹廳,18位產業界人士與總統的午宴低調展開。午宴中,包括總統府資政暨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暨苗成企業董事長賴博司、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暨鳳記國際機械董事長魏燦文,以及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哈伯精密董事長許文憲等,多位製造業重要老闆們一一現身。

日期:2022-04-06

產業時事

18位產業大老赴總統府…他們為何訂單滿手,卻嗨不起來?一文解讀製造業老闆的「新三缺」苦水

一場總統宴,老闆們向小英吐的苦水不是水、電供應隱憂; 缺地、缺工、缺宿舍,才是當前台灣製造業的頭號大敵。 「新三缺」的難題,是否真比想像中更嚴峻? 《今周刊》採訪團隊前往台中、嘉義、高雄三大現場,一探究竟。

日期: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