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36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產業時事

1張地圖看梨泰院151死慘劇如何發生!3致命要素同時發生「像被巨人大手一樣壓到無法呼吸」

南韓首爾梨泰院週六(10/29)發生南韓有史以來最嚴重推擠踩踏意外,當晚正值萬聖節前夕,大批民眾參與節日活動,截至上午8點50分統計造成至少151人死亡、82人受傷,死傷者以20多歲年輕人為主。其中104名死者是送往醫院後被判定死亡,45人當場身亡,屍體被安置到元曉路多功能體育館後再被送往太平間。韓聯社報導罹難者有19名外國人,我外交部稍早說明,目前沒有我國籍人士傷亡的消息,然而通報失蹤人數已從稍早的270人迅速暴增至3200人,首爾當局對此表示擔憂。究竟事故如何發生?歸咎有3個致命要素同時存在,因而造成悲劇。

日期:2022-10-30

產業時事

制高點影片曝光/梨泰院151人被踩死,10萬人湧後巷「拉人拉不出」…這場踩踏事故如何發生?

南韓首爾梨泰院週六(10/29)發生南韓有史以來最嚴重推擠踩踏意外,當晚正值萬聖節前夕,大批民眾參與節日活動,截至上午8點50分統計造成至少151人死亡、82人受傷,死傷者以20多歲年輕人為主。其中104名死者是送往醫院後被判定死亡,45人當場身亡,屍體被安置到元曉路多功能體育館後再被送往太平間。南韓總統尹錫悅在週日(10/30)當地時間9時45分發表全國緊急談話,他說會動員緊急醫療體系,全力支援傷者復原,並盡快調查詳細事發原因,以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後續政府將會配置一對一公務員,協助罹難者處理後事,在事故現場完全恢復前,全國進入哀悼期。韓聯社報導罹難者有19名外國人,我外交部稍早說明,目前沒有我國籍人士傷亡的消息,然而通報失蹤人數已從稍早的270人迅速暴增至3200人,首爾當局對此表示擔憂。

日期:2022-10-30

職場生活

隨著年紀愈大 神經系統會變遲鈍 強化核心肌群 有效預防跌倒重傷害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每年跌倒的發生率大約是三○至四○%,預防是最好的醫療選項。要能保命防跌,除了改善居家環境空間,更重要的關鍵是加強肌力及訓練平衡感。

日期:2022-10-26

職場生活

疫情下 居家失能長者怎麼辦?

新冠肺炎爆發後,國人的生活模式驟變。如今遠距工作已成常態,甚至連看診也可在雲端進行。但相對於嫻熟網路的青年,失能長者如坐困愁城,家屬如何維持他們的歲月靜好,成了挑戰。

日期:2022-10-19

職場生活

妻逝後拒絕再婚,他練鋼琴、學做法國料理!我們都將一個人老去,學習「獨立」過好每一天

每個人都可能是配偶中比較晚走的一個,所以我們不只要接受「孤獨」到老,也要學習如何能夠「獨立」到老。趁另一半還在時,趕快學習他(或她)所有的生活能力吧!

日期:2022-10-19

職場生活

曾看過10個兄弟姐妹就有7個確診肺癌...台大名醫陳晉興:做為胸腔專科醫師,我們家的防癌良方

肺不會傳染,但是會遺傳。所謂傳染是透過細菌、病毒傳播,當「人與人連結」接觸過於緊密時,遭到感染後生病;遺傳則是與基因有關,因著家族基因特性所帶來的疾病。像肺癌就有高度「家族史」關聯性,尤其華人具有特殊基因變異,有研究發現,親等愈近或在三親等內罹患肺癌的人數愈多時,其他家人得到肺癌的機率就愈高。

日期:2022-10-13

職場生活

我,65歲,準備騎gogoro行醫 老年學權威盧豐華: 退休不該將人生一刀兩斷

盧豐華打開「有竹居」紅色大鐵門,背後是他悉心栽培的花園,更是他人生下半場的基地。他退休,卻不想躺平,拎起醫師包,隨時準備繼續為他的病人們「往診」。

日期:2022-10-12

職場生活

獨子車禍身故雙親驟逝,她悲傷心痛到差點猝死、卻不是心肌梗塞!女性「這4症狀」出現要小心

民眾嘴裡常說「心碎了」不是形容詞,實際上真的有「心碎症候群」,甚至差點猝死!

日期:2022-09-16

職場生活

中秋別和這些人烤肉!BA.5潛伏僅2天…5類人當心「再確診6個月內死亡風險增114%」

BA.5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疫情逐漸升溫!昨(9/4)日公布新增3萬4126例本土個案,已是連續6天單日確診超過3萬。指揮中心估計,明後2天單日確診數可能突破4萬大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周則推估,國內疫情9月下旬將達到高峰,尤其中秋連假節過後很可能迎來新一波確診潮。

日期:2022-09-05

職場生活

74歲安寧之母趙可式癌末告白:做好5個準備,大限來時不受折磨「善終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幸運」

74歲的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59歲時確診乳癌,化療後身體暫時恢復,然而2019年發現癌症骨轉移,且已到第四期,若不做治療處置,醫師評估存活期只有半年到一年。當安寧之母成為安寧病人,趙可式坦然面對,身為晚期癌症的病人,她已做好5個準備,迎接終點。

日期: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