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91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職場生活

45歲以上有54%罹患糖尿病 或前期,全台迫切進入數字控糖新時代! 我的糖尿病數碼醫師

在台灣,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個人面臨高血糖威脅,45歲以上國人中,更有54%「若非罹病、就是糖尿病前期」。飲食生活習慣影響糖尿病甚鉅,血糖能否控制得宜更是關鍵,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新的血糖監控裝置出現,AI也在輔助預測與診斷上幫了大忙,在與糖尿病共處的道路上給予更多的照護。

日期:2023-04-26

產業時事

出身醫師世家,親人卻多因糖尿病逝世...他創血糖管理App,10年翻亞洲第一大,全球3大製藥巨頭都合作

「我的叔叔、阿公、爸爸、弟弟、大伯都是醫師,但家裡的長輩大部分都有糖尿病。」出身醫師世家,一手催生血糖管理App「智抗糖」的慧康生活科技公司執行長鄧居義真實描述了糖尿病的可怕:「家族裡早年幾位長輩逝世,幾乎都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而他們其實也都是醫師。」

日期:2023-04-26

產業時事

7坪街邊小店起家,uMeal如何把健康餐盒賣進台積電、日月光,寫下年營收2億奇蹟?

三分靠運氣,七分靠打拚,台大生技系畢業的張煥基是如何從7坪不到的街邊小店起家,一路把健康餐賣進台積電、日月光等大廠,寫下年營收近兩億元成績?

日期:2023-04-26

職場生活

出身醫師世家,親人卻多因糖尿病逝世...他創血糖管理App,10年翻亞洲第一大,全球3大製藥巨頭都合作

血糖管理是控制糖尿病最重要的一環,亞洲最大糖尿病管理平台智抗糖,串聯生態系協助糖尿病照護數位化,並與國際三大藥廠攜手進軍數位治療領域。

日期:2023-04-26

職場生活

85歲朱銘久病厭世輕生…台灣每12長者有1人憂鬱症!「老不是鬱卒原因」9症狀有5項要就醫

台灣國寶級雕刻家朱銘日前驚傳久病厭世,在士林住家自輕生身亡!據悉,85歲的朱銘晚年慢性病纏身,需要定期就診服藥控制,曾多次向家人表達負面情緒。許多人以為,愛生氣抱怨、有負面情緒只是老化的一種現象,卻忽略高齡憂鬱症的可能性。據調查顯示,台灣約有5%至12%高齡者患有憂鬱症,衛福部2021年國人自殺率統計更發現,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突破新高,是每年自殺率數據裡的中高風險群。

日期:2023-04-25

職場生活

改善脂肪肝,吃巧克力與酒精真的有效嗎?

目前已經證實,有兩樣食品可有效改善脂肪肝。更棒的是,這兩樣都是各位身邊可見,同時也是大家都愛的食品,那就是巧克力與酒。(原文刊載於2019/1/30,更新時間為2023/4/16)

日期:2023-04-16

職場生活

下樓梯、爬山「倒退走」較不傷膝蓋?若沒不適千萬別這樣做 醫拿2研究打臉:你會更容易跌倒骨折

用「倒退走」的方式下山或下樓梯,真的有比較不傷膝蓋嗎? 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澄清,事實上倒退走路與減少膝蓋受力之間,以過往的文獻來看皆無顯著關聯性;且倒退走還可能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若膝蓋沒有不適情況,實是無須特別用倒退走的方式保護關節。

日期:2023-04-13

職場生活

每天早餐2顆蛋+1杯豆漿!糖尿病名醫甩肉24公斤、體脂率30→18%:親身實驗逆轉「糖尿病前期」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3-04-06

職場生活

營養師推薦12種替代食材 全台鬧蛋荒 多元補充蛋白質攻略

在缺蛋狀況下,早餐習慣在超商買茶葉蛋者,可以暫時改喝豆漿或牛奶,午、晚餐則可選擇豆製品及各式肉類。專家教你選擇食材優先順序,釐清蛋白質迷思。

日期:2023-03-29

產業時事

台灣首現「禽傳人」H9N2禽流感病毒!新型A型流感如何防堵?牢記「5要6不」原則

今周刊編按:疾病管制署周五(3/17 )表示,國內禽場禽流感疫情持續升溫,日前一禽場檢出H9N2病毒,為我國首度於禽場檢出此亞型病毒株,目前掌握接觸者防治人員20人、禽場人員1人,共21人,皆無出現類流感症狀。疾管署說明,自2013年起國際間持續報告零星人類感染H9N2案例,迄今累計報告至少97例,逾7成為幼童,重症計8例,死亡計2例(均有慢性病史),主要發生於亞洲且近9成個案發生於中國,最近1例為2022年11月中國湖南省輕症病例。WHO 2023年2月24日針對H9N2風險評估表示,目前多數病例曾接觸禽鳥或受汙染環境,由於病毒於家禽中持續流行,預期將持續出現零星人類案例,惟目前證據顯示其尚未獲人際傳播(人傳人)能力,社區傳播可能性低,但可能出現偶發人類感染病例,需密切監測。H9N2目前屬於對人的疾病嚴重程度為「低」之新型A型流感亞型。疾管署提醒,由於國內禽類疫情持續發生,感染禽流感之家禽其呼吸道分泌物及排泄物都可能含有病毒,工作人員若不慎接觸,很可能透過呼吸道、眼、鼻及口腔黏膜等傳染途徑進入人體,人類暴露及感染風險增加,籲請禽畜相關工作人員,落實工作時佩戴個人防護裝備。為防範新型A型流感,籲請醫師如遇類流感患者,請確實詢問其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及群聚史),倘符合新型A型流感通報條件,務必儘速通報。另請民眾遵守「5要6不」原則,「5要」:肉類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與禽畜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肉品、不接觸或餵食禽畜、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畜、不將飼養禽畜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擁擠的場所。

日期: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