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45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產業時事

機場遇到倉皇出逃的白人大媽...東莞打拼18年,她為何揮淚打掉重練?外國人「出走中國」背後原因

過去的兩年多,從數字上逐漸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面臨40幾年來未曾出現的變局,但最近一些因訪問亞洲親身的經歷,讓我面對研究報告的統計數字之時有更深刻的感受。

日期:2023-08-08

投資理財

AI概念股太強!廣達市值破兆、緯創也「關不住」…郭明錤:「1關鍵」有利股價再創新高

今周刊編按:台股AI題材持續發威,相關族群走勢強勁,廣達(2382)週一(7/24)直奔漲停價248.5元收市。週二(7/25)以255元開高走高,開盤5分鐘股價就上漲15.5元,來到264元,最高來到266.50元,市值邁過兆元大關,董座林百里也穩坐台灣首富寶座。而台股週二(7/25)開盤上漲28.27點,開盤指數17061.88點,早盤漲逾百點至17181點;台積電(2330)以561元開盤上漲3元,最高來到568元。緯創(3231)預計在7/28解除處置股,股價續漲,最高來到161.5元、上漲3.5元,再創新天價。

日期:2023-07-25

投資理財

大盤下半年怎麼走?強勢族群重電、伺服器能追? 台股基金十強出列 操盤贏家解析後市

台股上半年表現亮眼,不但在全球主要股市排名前段班,加權指數狂飆二七七七點、漲幅達十九.六%,更創下歷年同期第三大漲點。投信基金經理人也努力拚績效,上半年基金績效王出爐,日盛投信與野村投信表現最亮眼。能繳出高績效的關鍵為何?台股後市怎麼看?漲多的族群還能追?兩位金牌操盤手一次解讀。

日期:2023-07-05

投資理財

台股大調查 32位法人、操盤手解析下半年接棒好股 贏家們的換股盤算

展望2023下半年,台股將在第3、第4季呈現怎麼樣的走勢?《今周刊》針對32位投資機構主管與台股大戶、投資名家,進行「2023年下半年投資展望」調查,綜合整體看法,第3季仍呈現「震盪整理」的試煉走勢,但大多數專家看好第4季台股指數上「萬八」創今年新高。

日期:2023-06-28

職場生活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癌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至於10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而10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日期:2023-06-20

投資理財

AI伺服器、車電雙題材助威 下半年財報探虛實 散熱長線趨勢夯 短線漲多還能追嗎?

受惠AI伺服器的產品升級、節能減碳與車用電子需求題材帶動,散熱概念股股價正夯;展望未來,該如何掌握後市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日期:2023-06-14

【黃豐凱】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30603pp大數據周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6-03

投資理財

綠能概念股夯,這一掛都受惠?產業隊長:三招看穿是真題材、還是假炒作

今年以來綠能產業深受法人青睞,相關綠能概念股股價一飛沖天,曾在法人機構擔任研究員、今周學堂理財老師張捷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解析其成為趨勢關鍵,並以太陽能產業為例,「錢砸出來了,就是趨勢!」張捷強調想搭上時趨,觀察資金源源不斷流入,就是確立產業趨勢的第一步。

日期:2023-05-29

投資理財

4月以來股價超出大盤表現!11檔PCB股整理:「這2檔」通吃汽車與伺服器應用,值得留意

電動車發展長期趨勢依舊屹立不搖,在此趨勢之下,車用PCB的長期成長動能無虞,就算總體庫存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仍有相對穩定的訂單來源。

日期:2023-05-24

投資理財

去年高基期遇上Q1消費不振 強勢族群怎麼找 季報出爐 多空膠著下嚴選三率三升股

面對去年獲利高基期與今年消費需求弱勢的兩大利空夾擊下,市場預期第一季財報表現不會太好。哪些產業或公司可以逆勢突圍,第一季繳出亮眼表現?

日期: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