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46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職場生活

一旦罹病無法根治 調整生活型態別再拖 避免糖尿病後遺症 前期逆轉還有救

國家衛生研究院推估,全台約二十二萬人不知道自己罹患了糖尿病!守住糖尿病的最後一道防線「糖尿病前期」,才有機會遠離糖尿病併發症。

日期:2023-08-30

職場生活

別搶了!台鹽霸氣曬庫存照「產量足夠」…台灣鹽巴從哪來?吃太鹹不只洗腎、高血壓,腸胃道恐有3後遺症

日本福島核電廠排放核廢水入海,讓中國、南韓民眾陷入恐慌,紛紛開始「囤鹽」,不少台灣民眾也到賣場搶購。台鹽(1737)連續發聲明稿,說明通霄精鹽廠產能足以供應全台民眾食用所需,呼籲切勿人云亦云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與囤鹽。同時也秀出多張通霄精鹽廠的庫存食鹽,像民眾保證「不會缺貨」,也強調製鹽海水送原能會檢測,都是輻射零檢出。台鹽周一(8/28)盤中股價衝至40.5元,創近19年新高,周三(8/29)收在34.7元,盤中一度下挫9%,收盤成交量為7048張,較昨日成交量減少。

日期:2023-08-29

職場生活

台灣也在搶鹽!「這超市」祭限購令,醫搖頭:每天嗑6kg碘鹽才能防海鮮輻射…不如做5件事降風險

日本排放含氚核處理水一事,讓包括台灣在內的鄰國都相當緊張,更造成中國、南韓民眾恐慌性囤鹽,外傳吃加碘鹽能抗輻射,使得台灣民眾也一窩蜂的前往賣場搶鹽,掀起一波「搶鹽之亂」,不僅1kg、500g裝的台鹽快速售罄,賣場貨架上的可食用鹽巴都被搶購一空。對此,美廉社開出第一槍,宣布祭出「限購令」,規定每位消費者限買4包鹽巴。而全聯及家樂福目前未限制購買數量,強調會持續補貨,呼籲民眾依正常需求量購買勿囤貨。如此趨之若鶩的現象讓醫師搖頭,直言若要靠吃碘鹽達到防輻射的效果,「成人需要每天吃近10公斤的加碘鹽」,但量還沒吃夠就先爆血壓,直呼這是一個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唯有採取合理有效的防護措施,才能避免海鮮的輻射污染。

日期:2023-08-29

產業時事

全球瞭望》核廢水排海含氚量多少?專家促日開放台灣定期取樣…恒大申請復牌恐難挽頹勢

日本從8月24日起排放福島核廢水,在國際引發軒然大波,關注食安的民眾,本周可能會持續留意海水含氚濃度檢測結果,而中國全面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可能會重創日本漁業,甚至波及觀光業。此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本周將訪問中國,此行焦點包括她是否能促成美中兩國成立出口管制工作小組,以及協助波音恢復向中國航空業者交付737 Max客機等。

日期:2023-08-27

職場生活

吃香蕉可降低罹癌風險?挑對「這款」才有效...1類人每天吃一根,降60%消化道癌症機率!醫師曝關鍵

多項研究發現罹癌風險與生活習慣、飲食息息相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一則2022年刊登於《癌症預防研究》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罹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患者每天吃一根「青香蕉」,即使因為遺傳因素處於高風險罹癌狀態,也可降低消化道癌風險達60%,其關鍵在所含的「抗性澱粉」。

日期:2023-08-24

產業時事

為何15秒短影音讓人上癮、甚至出現「抖音腦」?關鍵出在這機制!一文看懂有多嚴重

擁有逾10億活躍用戶的TikTok(國際版抖音)充斥許多有趣生動的短影音,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不少人開始滑起短影音便停不下來,足見其讓人上癮的魔力,TikTok也成為Z世代最受歡迎的社交軟體。2022年《公視主題之夜SHOW》更以TikTok為主題,播出澳洲公視紀錄片「TikTok:世界上最夯的APP」(TikTok:The World’s Most Popular APP),探討在短影音時代下,帶來的成癮威脅與資安危機。有專家直接點名TikTok如何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大腦,最新研究表明TikTok恐怕會改變未成年人的「注意力長度(Attention span)」,年輕世代沉迷於短影音,導致產生像是吸毒般的「成癮」行為,甚至因此難以專注在無法即時提供滿足感的活動,這樣的現象又被稱作「抖音腦」(TikTok brain)。(儘管「TikTok」和「抖音」都隸屬於同一家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但官方多次強調,TikTok和抖音是2個截然不同的平台,在中國境內的用戶只能使用抖音,TikTok則是針對國際用戶推出;兩者唯一共通點就是都有中國背景。)

日期:2023-08-22

職場生活

衛教篇》台灣成人每三人就有一人血糖過高 為什麼?怎麼治?會好嗎? 專家解答診間糖尿病三問

2023.08.22今周刊編按: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僅2022年就有逾1.2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250萬名患者,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至深,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台灣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1%上下,估計約22萬人不知道自己罹病,提醒民眾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就應有警覺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6萬多名成人資料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2012年至2020年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在1%上下,若以全國約2200萬成人估算,1%相當於22萬人。研究團隊並彙整7大重要風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早期不容易察覺,但高血糖卻會對全身帶來傷害,併發症更令人害怕,千萬別讓迷思與誤解耽誤了治療。(原文刊載於2023/04/26,更新時間為2023/08/22)

日期:2023-08-22

職場生活

「窮人的奶油」好處多,酪梨降膽固醇、血壓還能防中風...熱量等於一碗飯,1吃法藏地雷「越吃越胖」

酪梨原產於美洲、台灣產期為每年6月至隔年2月,由於營養密度高被喻為「窮人的奶油」。但你知道,酪梨其實不是「水果」嗎?從營養學上的分類來看,酪梨在6大類食物中屬於「油脂類」,含有豐富的單元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C、E、膳食纖維及鉀,因此有「幸福果」的美名。要注意的是,雖然酪梨營養多多,但要注意一顆熱量相當於一碗飯,若想吃酪梨養生、瘦身也要適量。

日期:2023-08-17

職場生活

先別怕紅字 刻意控管飲食會讓報告失準 健檢前後須知做好做滿 才不會白花錢

健檢是提早發現疾病的前哨站,然而,你是否擔心報告出現紅字,檢查前刻意調整飲食?別讓錢白花,留意健檢前、後須知,才能掌握身體現況。

日期:2023-08-16

職場生活

她為減肥3年不吃早餐,竟長2公分膽結石!「再拖下去得開刀…」醫揭為何不推168斷食法

一名40歲女性,為了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3年來不吃早餐,卻在不久前就醫發現體內有一顆2公分大的膽結石,讓她相當擔心。對此,胃腸肝膽科名醫蕭敦仁表示,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好習慣,「早餐不吃會增加2成膽結石風險」,若要控制體重,蕭敦仁建議三餐都吃7分飽,效果一樣好。

日期: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