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47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全台防疫報導

室內口罩今鬆綁,這8大場所還要戴!捷運走進這裡沒戴最高罰1萬5...「2條件」最快5月降級全解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周一(2/20)起實施室內口罩鬆綁措施,除了醫療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場所室內口罩解禁,民眾可自主決定是否戴口罩。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決定口罩令鬆綁有2個原因,同時也是法定傳染病降級的前奏,後續若未有更強變異株出現、醫療量能恢復,預估5、6月就有可能全面脫罩。同時陳秀熙表示,現在戴口罩與疫情直接關係不大,從飛機航程可發現,台灣飛到泰國的旅客口罩戴緊緊,但泰國飛到瑞典則都拿掉口罩,「戴與不戴只是防疫文明的習慣問題。」台北捷運公司則表示,旅客進入捷運閘門(付費)區域及搭乘貓空纜車,須全程配戴口罩,勸導不聽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3000元至1萬5千元罰鍰。台灣高鐵說明,旅客搭乘高鐵,自進入車站付費區、乘車至出付費區,仍請自備口罩並全程佩戴。旅客於車站付費區內及列車上,在維持適當社交距離或鄰座旅客有佩戴口罩之狀況下可飲食,飲食完畢仍須佩戴口罩。台鐵也更新防疫措施,旅客進站後(含付費區域、月台及車廂內)應佩戴口罩,旅客未能配合,將通知鐵路警察局協助處理。

日期:2023-02-20

職場生活

布魯斯威利罹患額顳葉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有何不同?醫師分享53歲台商失智歷程嘆「無藥可醫啊」

編按:好萊塢動作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去年春天發現有失語症的問題宣布息影後,目前病情有了最新的進展,近日家人發聲明表示,布魯斯威利斯被診斷出罹患無法治癒的「額顳葉失智症」,這一年來歷經反覆的治療與檢查,「雖然診斷結果讓家人很痛苦,但終於有了確切的診斷,也是一種解脫。」布魯斯威利與前妻黛咪摩兒(Demi Moore)離婚後依舊保持友好關係,這份聲明由布魯斯威利現任妻子艾瑪(Emma Heming Willis)以及黛咪摩兒共同簽署。額顳葉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和俗稱老年失智的阿茲海默症,都屬於退化性失智,這兩者有何不同?神經內科醫師張烈賓分享2個小故事,當面對無藥可醫的絕症時,就算是醫生也感嘆人生無常。

日期:2023-02-18

職場生活

肝癌切掉19公分腫瘤和2/3的肝後,癌細胞又轉移至肺...北醫教授韓柏檉的抗癌感觸:老天爺要我學放下

原本醫師判定只有3個月的生命,作者打破了統計數字,創造了生命奇蹟。他肝癌切掉3分之2的肝,癌細胞轉移至肺部滿天星,化療25次、電腦刀放療12次、口服鏢靶藥,3年後復發再開一次刀。現在活出這樣的燦爛笑容,他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3-02-16

產業時事

美媒專訪馬英九談九二共識、核能問題、台灣前途:不會變香港翻版「因為我們擁有民主」

今周刊編按:前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國網路傳媒《哈芬登郵報》(Huffpost)專訪,除了台灣核電問題,也提到目前兩岸日益緊張的關係,以及為什麼他認為台灣不應該與香港相提並論。馬英九表示,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都同意,應該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而九二共識是將雙方聯繫在一起的關鍵,儘管兩岸對「一個中國」有各自的表述,但至少九二共識的存在,讓雙方有了和平相處的理由。而香港歷經港版國安法上路,致使外界質疑香港「一國兩制」已名存實亡,甚至喊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但他卻不認為台灣會成為香港翻版。馬英九強調,香港在1997年之前是英國殖民地,這與台灣當前處境不同,而台灣擁有民主、自由與法治,特別是「民主」,這是香港在回歸中國前所沒有的。在核能問題方面,他則指出反核已淪為政黨意識形態,執政黨為反對而反對,卻沒體認到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上有所侷限,而停止使用核電更可能造成慘痛經濟損失。馬英九指出,核能已被國際認為是綠色能源,台灣應該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替代煤炭或天然氣,而非取代核電。

日期:2023-02-05

職場生活

健檢建議要就診,卻回「我最近有點忙」…醫師給40歲上班族的勸告:健康才是你最大的資產

「我以為自己應該沒問題。」我不止一次聽到患者後悔地這麼說。過了40歲,人難免避不了癌症、糖尿病、腎臟病這些疾病。日本國立癌症中心2018的資料顯示,40~49歲的癌症患者數是30~39歲的3倍以上。當然,隨著年齡增長,50多歲、60多歲的癌症患者數會不斷增加。

日期:2023-02-03

產業時事

毛小孩的含金量

一趟治療寵物心臟的手術,要價超過百萬元,且需求不低,開辦三年完成十例⋯。聽到這故事,瞬間讓我們對寵物商機有了超展開的全新想像。

日期:2022-12-28

產業時事

百萬心臟手術、肝臟腫瘤切除...毛小孩醫療等級神進化!搶8兆元大餅,寵物醫療商機解密

近年來,路上行人推車裡、背包上帶著走的,是愈來愈多貓狗這類「毛小孩」。但更多人沒看見的,是毛小孩的醫療照護,進化到微創醫療、再生醫學、心臟手術這些與人類醫學並駕齊驅的治療技術。如今,醫療已經成為寵物市場最具價值的領域,這也同時驅動著動物醫院的轉變,以及更多不同領域業者的關注與投入。

日期:2022-12-28

產業時事

名嘴陳立宏5年前癌逝,鄭弘儀揭他生前異狀「1個月連出7次車禍」:50歲生活規律為何罹腦癌?

過去曾是《聯合晚報》、《中時晚報》記者,後來踏入政治評論界,闖出一番名號的政治評論家陳立宏,2015年確診第四期腦癌,儘管醫生透過「開頭爐、摘腦瘤」想跟死神搶命,他卻仍在2017年不幸逝世,知名主持人鄭弘儀近日在《新聞挖挖哇》揭露陳立宏生前因一場場車禍,發現「異狀」到醫院檢查後才得知長腦瘤。

日期:2022-12-18

職場生活

「留在台灣我考不上大學…」向宇宙借力,台灣物理學家如何找出癌症新解方?

治療癌症的新方法,就在宇宙?這個問題,來自美國研究重鎮、費米實驗室(Fermilab)的台灣學者葉恭平,用小型粒子加速器作為解答,如今他以投入粒子研究逾40年的經驗,要來對抗腦癌等最難治療的癌症疾病。

日期:2022-12-15

產業時事

美國「核融合技術」重大突破!3大優勢一次看...從「技術→商轉發電」時間估10年以上

美國核融合實驗昨(13)日發布重大突破,產出的能量遠高於引發反應所使用能量,約達150%(1.5倍),是項重大的里程碑,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台灣原能會核研所分析,未來實現核融合發電機會越來越高,但尚未看到實際數據,國際對美國研究仍處觀望,至於未來商轉發電,則估絕對還要10年以上時間。

日期: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