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47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職場生活

65歲老婦不吸菸、作息正常,卻因每週做「1件日常小事」罹肺癌二期!醫:剩5年可活…

只有抽菸會引起肺癌?錯!除了抽菸以外,還有遺傳、空汙等許多其他原因。一名65歲婦人不抽菸、日常習慣良好,卻因做了在華人傳統中再正常不過的「燒香」習慣,竟罹患了致死率高的肺癌,有醫師直言,燒香是東南亞文化的象徵,卻也可能是致癌元凶。

日期:2022-09-25

保險稅制

台灣百萬人領重大傷病卡!動輒數十萬醫療費「壓垮一整家」…掌握3原則買這保險安心養病

隨著國人飲食精緻化,許多人常沒忌口就吃下不少高油、高糖、高熱量、高鹽的食物下肚,加上外食盛行,讓民眾健康風險提高。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台灣領有全民健保重大傷病證明者已突破百萬人大關,其中「需積極或長期治療之癌症」已逾4成,比重高居首位。這樣的統計,顯見慢性疾病相當盛行,且因重大傷病發生率高,須負擔龐大醫療費用,保險業者建議善用保險加強保障,特別是重大傷病險的保障,提前做好準備才能防患未然。

日期:2022-09-13

職場生活

腦退化是可逆轉的!61歲台大醫師「777大腦保健法」瘦8公斤,高血脂消失、腦齡回春5歲

「一個人發生失智前15~20年,大腦其實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了。」

日期:2022-09-12

職場生活

她屆齡退休卻健檢發現3.2公分肺腺癌腫瘤:曾覺得提前退休可惜,回頭看,時間都用在工作才可惜

王女士(化名,70歲)個性開朗、熱情,堪稱「資深玩家」,游泳、打球、跳舞樣樣來,興趣相當廣泛;新冠肺炎疫情前,時常出國旅遊。然而,就在屆齡退休、準備迎接更寬廣的人生時,確診了肺腺癌。她勇敢、堅毅的面對,不僅為自己拍下美美的「畢業照」,還慰勞自己住進杜拜帆船飯店,灑脫的說:「罹癌又何妨?跟它直球對決就是!」

日期:2022-08-18

產業時事

天然氣、核能獲貼「綠色標籤」 列入永續經濟成員 核能變綠電有玄機?專家解密背後涵義

今周刊編按:行政院長陳建仁昨日面對立委質詢時表示「核電是綠電」,但要考慮核廢料處理等問題,行政院今(11/1)澄清,核能發電是否被視為綠電,歐盟在認定上有嚴格前提,須先滿足核廢料處置相關規範,然而國內核廢料處理仍未有妥善的終極處置辦法,尚難以將核能認定為永續能源。早在去年八月,《今周刊》在歐盟將核電納入「永續分類」的「綠色投資項目」核能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時,就做過分析報導。核能確實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但條件嚴苛;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亦指出,再生能源中並不包含核能發電,台灣仍應務實發展再生能源,才是實際之策。

日期:2022-08-03

職場生活

一度進加護病房!連戰「頭髮全白」小中風後首露面…她曬3人合照,在家休養也不忘定時做這件事

前副總統連戰6月陪夫人連方瑀上髮廊洗頭時,突然小中風,所幸在第一時間送醫急救,經過16天的住院後順利出院,目前在家休養。資深藝人張琍敏昨(7/23)在臉書分享和連戰夫婦的合照,只見連戰滿頭白髮,但氣色相當不錯。

日期:2022-07-24

職場生活

心悸、腹瀉、變瘦別輕忽 恐是健康警訊 甲狀腺亢進症狀多樣 對症下藥很關鍵

甲狀腺亢進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可能出現心跳變快、身體代謝變快等易讓人輕忽的症狀。它又與致死率高的「甲狀腺風暴」存在著什麼關聯?有辦法避免嗎?

日期:2022-07-20

職場生活

「戰哥和我差點天人永隔」…連戰中風當下,連方瑀打算這樣做險壞事:還好遇見「俠女」救一命

前副總統連戰上月小中風,幸在黃金第一時間送醫急救,不僅保住性命,且復原良好。連戰夫人方瑀以「奇蹟」為題寫下事發經過,感謝「俠女」台大教授陳嫦芬仗義協助、醫護人員仁心仁術,也提及連戰父子都曾經歷生死劫難,讓她領悟、感謝天父眷顧及神蹟。

日期:2022-07-17

職場生活

AI把阿湯哥36年「死敵」聲音找回來 竟會種族歧視? 清大師生與美加團隊 意外揭露醫學隱憂

人工智慧(AI)也會搞種族歧視?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郭柏志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跨國研究發現,當採用先進的AI深度學習演算法,判讀X光片及電腦斷層掃描時,電腦竟能從這些醫學影像分辨出患者是黑人、白人或亞洲人,並影響判斷的準確率。科學家迄今還不明白,AI如何辦到的。郭柏志指出,醫界近年大量引進AI,研發醫療機器人、智慧診療、及醫學影像識別技術等,協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診斷,這本該是造福病患的好事。但這項研究也揭露當中隱憂,提醒大家要注意醫療倫理問題,並消弭引進AI智慧產生的醫療不平等現象。

日期:2022-06-09

職場生活

有症狀可是都快篩陰,到底有無確診?除了鼻子也得檢驗「超痛地方」 台大醫:篩檢敏感度近90%

台灣進入疫情高原期,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快篩陽視同確診可予以投藥、提升給藥效率,但是卻有部分人出現疫情相關症狀,多次快篩卻都是陰性。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指出,只用1劑快篩的敏感度僅近7成,而國外研究表示,使用2劑快篩分別採取鼻腔及扁桃腺的檢體,篩檢準確度可增至88.1%,讓民眾可以儘早確認、爭取時間,不會錯過給藥黃金期。

日期: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