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55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財經時事

台積電採購疫苗有譜!?「張忠謀政治學」巧妙平衡美、中關係 還讓政客乖乖閉嘴

台積電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出手捐贈疫苗,根據路透最新消息指出,上海復星已與兩者簽訂初步協議。此外,知情人士還透露,德國政府不想給外界「囿於中國壓力,拒售疫苗予台」的印象,因此也在盡力促成此事。

日期:2021-07-05

財經時事

20歲公職女想買1200萬房...? 內行:能力夠就買!投資、自住都可以

薪水不高,房價很高!現在的年輕人,要擁有自己的一間房子,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此,有位20歲女網友表示,自己是公務員,每個月薪水約5、6萬,年終則有10萬左右,目前和家人看上一間1200萬的房子,爸媽也要資助他頭期款約200萬,剩下的貸款自己繳;詢問意見「20歲該買房子嗎?」

日期:2021-06-30

產業時事

韓國政壇掀「李俊錫風潮」世代交替鳴槍

韓國最大在野黨選出36歲的黨主席。這個曾被打趴的傳統右派政黨,如今打掉重練,靠著對年輕人有強大吸引力的李俊錫,準備挑戰明年3月的總統大選,重新奪回青瓦台。

日期:2021-06-23

全台防疫報導

批名嘴、藝人只敢指著「防疫官員鼻子惡罵」 釋昭慧:對中共阻撓的惡行卻如此安靜!

本土疫情延燒,疫苗相關議題更引起外界諸多關注與爭論!對此,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系教授釋昭慧在臉書表示,自己同學的群組裡也為疫苗「砲火隆隆」,她提醒,「防疫」大事,「無關藍綠,我們可以認真追查事實真相,完全不必拿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

日期:2021-06-07

產業時事

從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

全台防疫報導

別灰心,「自主封城」2周後才會看到成績!旅美台人談抗疫 給台灣10個忠告

去年COVID-19(武漢肺炎)在全世界疫情大爆發時,台灣因防疫成績亮眼,獲得了「防疫模範生」美名,然而時隔一年多,台灣也面臨了本土疫情快速蔓延的嚴峻考驗,澳洲墨爾本27日四度封城時,更以台灣為例,強調「避免像台灣一樣確診爆發」。一名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分享自身防疫經驗,也給台灣人10個忠告,希望大家冷靜下來,不要因為目前持續破百的確診數字而灰心,自主封城的成果「之後會看到的」。

日期:2021-05-29

全台防疫報導

疫情何時趨緩?談校正回歸的理論與實務

最近台灣COVID-19本土疫情嚴重擴散,人心惶惶,台灣全面在5月19日進入防疫警戒三級,最近又將三級延長至6月14日。這些中央地方對防疫政策的決定,以及媒體每天的評論,大多根據指揮中心每天公布的確診資料。但由於人力有限,疫情突然爆發後政策因應不及,造成各個環節大塞車,每天公布的確診資料無法顯示真實疫情,決策及討論當然失真,無法抓到癢處。

日期:2021-05-28

產業時事

要便宜快速、無副作用,還要藥性溫和...致疫苗酸民:當初你百般嫌棄,現在怎麼好意思問「為何不多買一點?」

在疫苗政策上,我不是專業人士,只能從邏輯與法律來看這個議題。

日期:2021-05-28

產業時事

如何評估防疫成效?前衛生署長涂醒哲:從疫情「校正回歸」談起

最近台灣COVID-19本土疫情嚴重擴散,股市也因而大跌。行政院長蘇貞昌早在5/11就提醒官員及國人要收心,並宣布全台進入防疫警戒二級。其後疫情持續加劇,人心惶惶,5/19配就調整全國防疫警戒均為三級。這些警戒升級降級的決策是因應疫情(感染確診人數)的增減而定,那感染人數又是如何得到的呢?每天我們盯著銀幕,等著公佈的疫情資料能代表疫情嗎?如果資料和流行實況有漏差,政策的決定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日期:2021-05-24

全台防疫報導

全家戴口罩少一個動作,感染機率竟是不戴口罩家庭的1.25倍?涂醒哲:造成台灣防疫破口的13個迷思

防疫迷思帶來破口,破口造就本土疫情,防疫警戒升級帶來生活不便及經濟(股市)下跌,更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醫療崩潰。

日期: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