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58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產業時事

台積電贏家通吃 還有對手嗎?

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宣布暫停開發七奈米技術,於此同時,美商超微(AMD)也宣布所有七奈米產品包含伺服器處理器與繪圖晶片,都交由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代工。這不僅代表著台積電已獲得重大勝利,隨著格芯、聯電陸續退出高階市場,晶圓代工的競賽,還有誰能威脅台積電?

日期:2018-08-30

投資理財

ETF啟動換股潮,00881、00900…8檔報酬如何?成分股換血名單一次看!京城銀、世界先進「人氣王」

台股 ETF 指數成分股上半年調整大多落在 4、5 月,以精準掌握企業財報及除權息,尤其是高股息主題 ETF,今年第一波換股潮自 4 月 19 日起生效,8 檔中就有 7 檔進行換血,觀察新上榜的個股名單,有南霸天之稱的京城銀 (2809-TW) 及晶圓代工廠世界 (5347-TW) 各獲得 3 檔 ETF 新增持有,堪稱此波換股的人氣王。

日期:2024-04-21

產業時事

對手壟斷地位動搖? 台積電有望奪大單狠甩爛蘋果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憑藉精良技術、良品率優勢,建構出完整供應鏈,以及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確定擱置7奈米投資計畫,台積電比其他對手搶先進入並站穩7奈米製程時代。對此,就有日媒報導,IBM伺服器晶片大單,有望由台積電奪得,並在高階資料中心市場挑戰競爭對手英特爾的壟斷地位。

日期:2018-11-20

財經時事

兩岸將在半導體產業展開拉鋸戰 p.32

台灣新總統即將於五二○就職前夕,兩岸之間正為了陳水扁是否認同一個中國劍拔弩張之際,在半導體產業卻引爆了兩樁重大投資案,一是前世大積體電路總經理張汝京,在世大被台積電合併去職後,邀集了美國 IC 設計業者,及日本東芝的晶圓製造技術,準備在上海浦東的張江工業區內興建晶圓代工廠

日期:2000-06-01

產業時事

去年唯一虧錢的晶圓代工廠》力積電虧損16億元後預估 下半年起可望否極泰來 四大動能中「這項」與AI高度相關

力積電(6770)連續獲利三年後,2023年繳出虧損16億元的成績,是國內前四大晶圓代工業者之中,去年唯一虧損的廠商。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表示,隨著跌跌不休的代工單價,在今年農曆新年後持穩,加上客戶庫存去化可望在下半年告一段落,預期力積電經營面可望在下半年至2025年再度向上,結合公司今年著力的四大動能,加上將在下半年投產的苗栗銅鑼新廠,都有機會使力積電脫離谷底。

日期:2024-05-21

投資理財

投資趨勢 相關產業規模年複合增長率衝二七% AI概念漲真的 從矽智財到板卡雨露均霑

在ChatGPT題材激勵下,乘著AI話題,輝達(NVIDIA)今年以來股價大漲近九成,而台廠相關AI概念股更是無畏三月歐美銀行連環爆雷,除了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股價穩步走揚,半導體IP(矽智財)股領軍的創意、世芯—KY直奔「千金股」寶座,也帶動包括硬體零組件、資訊軟體以及資安的IPC(工業電腦)股價輪番勁揚,成為市場資金青睞的焦點。

日期:2023-04-12

投資理財

聯電(2303)股價飆破70元,現在還能進場嗎?30年股海老手4招操作實戰,曝空手者進場價位

由於台積電的漲價帶動聯電及力積的跟進,晶圓代工廠聯電再傳出第四季將再調漲代工價格,預計平均調漲幅度達 10% 以上。聯電預估,晶圓出貨量將季增 1-2%,ASP 以美元計算將較上季成長 6%,毛利率估 34-36%,產能利用率維持 100%;法人估第三季營收將季增 7-8%,續創新高。所以聯電有望受惠於台積電漲價效應而受益最大。

日期:2021-09-06

產業時事

台積電遭控侵權火大 握3利器讓抹黑成笑話

陸美貿易戰延燒,美國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卻趁機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控告台積電使用其專利晶片技術,並要求台積電要求阻止部分iPhone、AirPod等產品進入美國、德國銷售。不過,台積電握有超過3.7萬件專利、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其他競爭對手,還有許多美國大廠依賴台積電提供的產品,專家認為,美國政府不太可能介入此事。

日期:2019-08-28

產業時事

智原攜手三星、英特爾,搭上先進製程特快車 年底要擴編為千人團隊

ASIC(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晶片成為近期半導體熱議話題,也讓深耕相關領域多年的IC設計服務業者智原受到關注,智原也在20日召開法說會,談及未來規劃。

日期:2024-02-20

財經時事

車用晶片大缺貨找台積電「怪怪的」? 美媒曝產業鏈真相

全球車用晶片缺貨嚴重,連德國、美國及日本等國政府都請求台灣台積電增產。美媒卻指出,事實上,汽車廠不會與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有直接關係,而是車用晶片設計廠商未必有足夠的製造能力或產能,因此會與主要為台積電、聯電,或是美國的格芯等代工廠打交道,並提及車用晶片從晶圓代工生產,到成為汽車零組件的產業鏈過程。

日期: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