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16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保險稅制

成長痛

在執行本期封面故事期間,一直想起《今周刊》多年前曾經製作過的另一套封面報導,標題是「戒掉你的呆保單」。時間過得好快,查了一下,竟然已是12年前的事了。

日期:2023-10-04

產業時事

碧昂絲、泰勒絲...巡演產值驚人,寫第3季GDP傳奇!美升息11次經濟沒倒,謝金河曝關鍵在這

碧昂絲,泰勒絲演唱會,奧本芭比電影的驚世傳奇這幾天,工商時報用了一個鮮明的標題,形容美國經濟「四面楚歌」,包括高油價,高通脹,政府可能關門的問題,不過,美國第三季在強力升息下,美國下個月將公布的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可能高達4.9%,遠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1.9%平均值,看好美國經濟會軟著陸的也愈來愈多,這其中,兩部超賣座電影及兩個超級巨星演唱會,創造了美國第三季GDP傳奇。

日期:2023-10-03

產業時事

馬英九拒參加國慶大會:Taiwan National Day臺灣國慶日「是偷渡臺獨」…籌委會這樣說

光輝的10月來臨,前總統馬英九卻在中秋連假後的第一天發文說,自己決定今年不參加國慶大會!他在臉書上說,自己過去40年,每年都會參加國慶大會,但前年開始,總統蔡英文將雙十國慶的英文名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臺灣國慶日)」。馬英九認為,此舉是刻意把「臺灣」變成國家的名稱,將中華民國的國慶日變成「臺灣國」的國慶日,「這是不折不扣的臺獨路線」。不過,國慶籌備委員會秘書長花敬群日前對於這個議題已經解釋,國慶活動標題是「中華民國各界慶祝112年國慶」,而英文名「Taiwan National Day」是簡潔、民眾接受度高,今年才繼續沿用,不必擔憂是政治動作。以下為馬英九臉書全文。

日期:2023-10-02

產業時事

中國屋太多,杜甫也頭痛!老董跪地求銀行借錢…房市已積重難返,謝金河:拖愈久對經濟傷害愈大

中國屋太多,杜甫也頭痛!早上起床在香港信報讀到一篇有創見的文章,這篇文章標題:中國屋太多,杜甫也頭痛!我心裡想,唐朝詩人怎麼跑出來了?原來作者引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詩」中的「安得廣廈千萬居,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述說中國房地產的問題。

日期:2023-09-27

職場生活

出社會後,別再追求CP值!吳軍給年輕人的建議「戒掉3個窮人思維」:以為占了便宜,一定會付出別的代價

百萬暢銷書作家、矽谷投資人、谷歌前設計者、騰訊前副總裁吳軍博士寫給兒女的溫暖人生家書,學校沒教、一定要懂、強大內心的基本智慧!

日期:2023-09-23

產業時事

一支Mate 60 Pro ,掀美國1566天封殺無效論戰 華為困獸再起? 完全拆解新機震撼效應

(今周刊1396)華為新手機系列推出,再度重返5G市場,成功吹響中國民族主義的集結號,可能引爆美中科技戰再度升級,甚至牽動全球政經版圖……。

日期:2023-09-20

產業時事

「以前跑8小時能賺到的薪水,現在可能要跑超過12小時...」外送工作自由又彈性?外送員揭溫飽下的無奈

根據審計部110年度的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全台15多萬名外送員在2021年涉入的交通事故,多達11,799件,當中43%(大約5千件)以外送員為主要肇事者。另外,違規闖紅燈、超速、爭道行駛的數量,則有2萬106件。從這些數據可以發現,外送員肇事及違規次數並不低。這個現象引發我的疑問,我想知道為什麼外送員會出現搶快或肇事的行為。

日期:2023-08-30

產業時事

今周刊顧問林宏文專文導讀野島剛《中國的執念》:這是一本寫給台港的情書

這是一本寫給台港的情書很感謝今周刊出版社與野島剛先生的邀請,為這本新書《中國的執念》寫推薦序。接到這個邀約,我一口就答應,因為我知道野島多年來在中國、台灣及香港都累積豐富的留學、生活及採訪經驗,對三地的政治、文化與社會議題,涉獵很廣也很深,他一定可以言之有物,寫出超乎大家預期的內容與觀點。

日期:2023-08-29

產業時事

中國經濟為何救不起來?笨拙獨裁政策讓國家陷泥沼 經濟學人「龍頭蝸身」諷習:寧蓋牌數據也要裝樂觀

今周刊編按: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以「中國經濟為何救不起來」為題,探討以習為核心的日益獨裁政府正做出各種錯誤的決定。「新冠清零」政策的崩潰重擊習的國內威望、對科技業的整肅更嚇跑企業家。如今中國因當局拒絕刺激消費而陷入持續通貨緊縮的困境,文中更指「笨拙的政策制定者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挑戰,情況可能更糟」。經濟學人甚至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騎在一隻龍頭蝸牛身的圖片來諷刺,這也被外界解讀為中國經濟原本是龍騰虎躍,卻在習主政下變成蝸速緩步,甚至陷入泥沼。

日期:2023-08-27

投資理財

超級貨幣是什麼?第一本看見巴菲特價值的長銷經典

「誰是華倫・巴菲特?」巴菲特買進《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公司股份時,裡頭的人這麼問。這些人下訂了50本《超級貨幣》。我在華爾街的朋友圈中嘗試推動買進《華盛頓郵報》的點子。他們無法理解。「大型報社已死,」他們說。「卡車上不了街、勞工問題嚴重,大家都看電視新聞。」而且不管怎麼看,它都不是下一支全錄。

日期: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