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279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產業時事

面對網路數位風險 政府與人民應有的作為

科技與網路的發展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我們邁入數位時代,享有各種數位服務,社群平台線上交談等,人與人之間以及與政府、商家之互動模式亦大大改變。因應數位化,時常聽到「產業升級」與「數位轉型」,但是作為網路「用路人」,是否也應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在使用AI科技等數位工具時,可能面對的資安風險,是否理解而能掌控?

日期:2024-02-02

產業時事

租飛機花1億、公務豪華車月租82萬…台中銀遭罰1200萬、董座停職3個月!金管會曝光10億怎麼花

台中銀傳出董座掏空公款10億元,金管會週四(2/1)宣布,台中銀涉有租用航空器(私人飛機)及高價公務車等交易決策不當,與未完善建立及落實執行相關招標之內部作業程序、未依內部規定評估授信戶往來情形等多項缺失,開罰1200萬元、董座停職3個月。台中銀1日下午再發重訊,台中銀及保經公司所受損害金額,因相關支出都依照內部授權依法經營業務,發生時已列為公司2023年以前的費用,因此對2024年的財務及業務並無造成重大影響。台中銀強調,日常營業和業務運作穩定,管理層和員工信守金融從業相關業務規範,經營團隊以保障客戶及投資大眾權益,維護健全公司治理為優先任務,將持續配合檢調機關的調查程序。

日期:2024-02-01

職場生活

不想上班了!她每天工作3小時,賺到全職月薪,10年社畜終於解脫:自由工作優缺點、我的5年經驗談

自由工作者有機會發大財嗎?每當提到自由工作時,比起其他疑問,和金錢相關的問題總是數量最多的。印象中,自由和物質享受似乎是天秤的兩端,難以取得平衡。我在部落格固定更新相關文章時,常收到讀者來信,詢問我當自由工作者後,收入和以前相比真的有比較好嗎?大概要多久才會穩定?正式分享我的經驗前,想先聊聊身邊兩個真實案例。

日期:2024-02-01

產業時事

改革虛實〉基層透露 中南部一年調車事故、意外至少十件… 台鐵安全改革能跟著動起來?

(今周刊1415)翻開鐵道局近四年的調查報告,「九曲堂側線出軌」、「彰化站正線出軌」、「成功站正線出軌」……大大小小列出來,就有十四個出軌事故。但看在台鐵高雄運務段員工望明君眼裡,是見怪不怪,這都還只是有記錄在案的數字,「在中南部地區,一年內與調車相關的事故或意外,至少就有五到十件。」

日期:2024-01-31

投資理財

長榮第1季獲利初探—外功易練,內功難成

我們對長榮(2603)2023年第4季與2024年第1季的獲利進行初步的預估。重點不在於我們預估的準確度,而是背後的科學存股法的精神:以自己的有限能力,對所投資的股票設定期望值,據此作為投資進出依據,而且為這自己設定的期望值負責!

日期:2024-01-29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437期︱存股池年度檢討系列1—杏昌、生達、亞泥

我們針對存股池追蹤的所有股票進行年度的檢討。這一期先來看杏昌(1788)、生達(1722)與亞泥(1102)這三檔股票。

日期:2024-01-29

職場生活

「水電雙漲」漲定了?台水凍漲30年擬調價⋯用戶級距、漲幅一次看!這些人不漲反降,何時上路?

台電已在2023年4月調漲電價11%,有消息傳出今年4月會再調漲,如今自來水價格也擬提高價格,不過,這麼一來恐形成「水電雙漲」的風暴,在物價高漲的情勢下,民眾可能面臨更重的經濟壓力。

日期:2024-01-27

保險稅制

長榮機師罷工「旅遊不便險」賠不賠?14家產險公司給答案!第一產險宣布停賣急轉彎:3因素繼續受理

長榮航空(2618)機師取得罷工權,警戒日期區間出爐,分別為2月7日至18日、3月30日至4月7日,涵蓋春節連假和清明連假期間。後續若順利啟動,將成為國內航空業史上第4次罷工事件。目前勞資雙方持續協商,是否確認罷工未定,但因為接近農曆春節不少民眾會出國,投保旅遊不便險賠不賠相關消息備受關注。週三(1/24)晚間傳出第一產險通告旗下代銷通路要求停賣長榮航空旅行不便險,同時官網也對不便險投保進行調整;不過,消息一出後沒多久政策急轉彎,第一產險宣布恢復旅遊不便險的投保服務。至於「買了不賠」的時機點為何?目前包括富邦產險、兆豐產險、旺旺友聯產險、明台產險、台灣產險等,都表示會從工會公告罷工日起計算,在這之前投保的民眾仍可獲得旅遊不便險理賠。

日期:2024-01-25

產業時事

我邦交國可能再少1?吐瓦魯財長:週五大選後將重新審視台灣外交關係「尋求國際更多財政支援」

近日傳出太平洋友邦吐瓦魯將在該國大選後與台灣斷交,週三(1/24)路透報導,吐瓦魯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表示,選民希望國際社會在氣候變遷和各項發展上,能提供更多財政支持,預計將在周五(1/26)大選後,重新檢討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日期:2024-01-24

產業時事

調查揭露〉台廠踩紅線不自知 終端買家列實體清單 美制裁 俄軍工業照買MIT

(今周刊1414)《報導者》與俄羅斯海外獨立記者合作,獨家取得俄羅斯政府採購資料,發現來自台灣的工具機,近期已流入俄羅斯國營的軍工企業和核子物理研究所,但台灣廠商根本無力管控流向。

日期: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