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0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中國示警黃海今有「重大軍事活動」 我綠島「登陸艇、軍卡」穿梭街道,柯文哲:中國,你要懂得1道理

中國近日動作頻頻,先是3天環台軍演、27分鐘禁航區以及施行對台貿易壁壘後,又突然宣布4/18黃海上午將進行「重大軍事活動」。眼看台海局勢升溫,不僅印尼4/17傳出研擬撤僑計畫,G7外長會議也針對台灣議題進行討論,而我國也不敢大意,綠島一早便進駐數艘登陸艇、軍卡,當地居民坦言第一次感受到緊張氣氛。而人正在訪美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認為,台灣「維持現狀」是不得已的選擇,中國不斷挑釁只會讓兩岸關係越來越差,「人心的距離是會變動的,中國要懂得這道理」。

日期:2023-04-18

產業時事

別忘了你的人民在台灣...中國恐嚇菲律賓「15萬移工成人質」 菲議員嗆:台灣是獨立國家

菲律賓和美國「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DCA)使美國軍隊可在菲律賓輪駐,並在菲律賓基地興建設施。美菲兩國2月初商定,在原有的5處軍事基地外新增4處菲律賓戰略據點開放美軍建設權限;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聲稱美國欲藉在菲律賓的新據點干涉台海局勢,警告馬尼拉別忘在台菲勞,掀起菲律賓各界不滿。有菲律賓眾議員表示,台灣自1949年國民黨遷台以來一直是個獨立的國家。中國對於國際仲裁法院在南海地區的決議總是無視,卻一再要求別人遵守「他們的一個中國」原則。

日期:2023-04-18

產業時事

中共對台設27分鐘禁航區,9:36從甘肅酒泉發射衛星飛越北部外海!國防部:部分殘骸落警示區

國防部週日(4/16)表示,中共上午9點36分自甘肅酒泉發射衛星,其飛行軌道通過臺灣北部外海上空。國防部指出,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措施,均能掌握火箭發射狀況;部分火箭殘骸墜落臺灣北部外海警示區,對我國土安全未造成影響。

日期:2023-04-16

產業時事

中國對台設禁航區,27分鐘又變6小時?王國材:兩單位公告不同步、正在了解中…

中國解放軍4/8至4/10才在台灣海峽和台灣北部、南部、台灣以東海空域舉行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週三(4/12)原傳出又計畫於4/16(日)至4/18(二)間,對台灣北方劃設禁航區(no-fly zone)。但在我交通部抗議後,中國民航部門將時間改為4/16上午9時30分至57分(全程27分鐘)。不過,中國福建海事局周四稍晚發布航行警告,東海部分水域範圍4/16上午9時至下午3時,可能有火箭殘骸墜落,禁止船隻駛入相關水域,時間共計6小時,為何並非之前說的27分鐘,王國材指出,中國民航單位與福建海事單位公告不一致,已透過兩岸海運管道了解中。航政司長何淑萍說,飛航服務總台收到的服務電報(SVC)確實有寫改為27分鐘,民航局官員表示,目前收到還是27分鐘,飛航服務總台也尚未回報有新通知。晚間交通部表示,中國兩單位公布時間不一致,經相關人士向中國福建海事單位查證及了解後,研判對岸應是基於火箭殘骸等對海上航行安全的考量,須時間予以排除。

日期:2023-04-13

產業時事

禁航區從3天改27分鐘,為何北京對台讓步?空軍前副司令分析目的 影響33航班今晚發飛航通告

中國原定4/16~4/18要在台灣北方設「禁航區」,在交通部抗議後,中國罕見讓步,將時間縮減為全程27分鐘。有專家認為,這可能顯現中國內部部門間的協調出現問題。空軍前副司令更進一步分析「禁航區」之後未來的兩岸來往動向會如何發展。

日期:2023-04-13

職場生活

蛤?誤會大了!常見養殖文蛤驗DNA竟不是日本來的,百分百台灣原生,國際期刊正式命名「台灣文蛤」

過去市面可見的養殖文蛤,普遍被歸類為日治時期引進的麗文蛤,近期農委會水產試驗透過分子生物技術檢驗發現,其實它們是台灣原生種,而且還是全世界新種。該發現結果3月也正式在國際期刊發表論點,並命名為「台灣文蛤」。

日期:2023-04-13

職場生活

打開金門 一座橋的小島旅行

為了等金門大橋開通,金門人殷殷企盼了三十年。一座橋,連接了大、小金門,讓兩島變成一島,自此兩方通行,不再僅能仰賴船隻,遊客上島,雙頭通車只要五分鐘,能無拘束地往山邊走、逛巷弄,喝小酒、吹海風,看大橋燈光秀,金門島上行旅,自此更隨心所欲。

日期:2023-03-29

產業時事

用飛彈打中國氣球,美國太小題大作?事情沒想像簡單 關於間諜氣球5QA告訴你:為何中國不用衛星

中國偵查用高空氣球挑起美國敏感神經,美方2/4以飛彈擊落後,隨即展開殘骸回收行動並從中得取許多數據資料,總統拜登大讚軍方行動成功,卻也因此惹火中國,怒批美國發射飛彈「反應過度」。此舉也讓外界好奇,為何美國要「小題大作」的用飛彈射氣球?又為何明明有衛星,中國卻要使用「間諜氣球」?

日期:2023-02-06

產業時事

新國安局長比想像要強悍!蔡明彥不是只懂外交,BBC訪談被問中共武攻:會為最壞做好準備

今周刊編按:內閣改組,國安局長陳明通請辭,職缺由外交部次長蔡明彥接任,是過去比較少見的情況,外交出身的他曾任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此次接掌國安局,外界多認為,這是借重其在派駐歐盟期間、處理安全合作議題的經驗,強化台灣與歐陸的交流合作,成為台灣國際情報合作「新支柱」。蔡明彥在2020年7月成為我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除了外交角色,也處理安全合作議題。去年(2022)10月才返國任職,期間也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深度訪談節目《HARDtalk》專訪,該節目一向以不怕碰觸禁忌,深入探討議題著稱。節目片段裡面,面對主持人直球對決詢問,「你是否認為你的國家台灣,在五年內會受到中國的武力攻擊?」蔡明彥表示,無法預測它(戰爭)何時、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能做的是為最壞情況做最好準備。這段訪問也引來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強烈譴責BBC並表達堅決反對,稱BBC「為台獨言論提供平台」,促BBC停止傳播反華言論。

日期:2023-01-30

產業時事

除了撿海底垃圾 日月光環保潛水隊宣布:2023目標復育540顆珊瑚

如果喜愛海洋,應該多少聽過每年全球有超過800萬噸垃圾,從陸地流向大海,更驚人的是,這些海洋垃圾只有20%會漂浮,其餘80%則是沉入海底,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為此成立潛水隊,投入淨海的行列,2023年更宣布要復育540顆珊瑚。

日期: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