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228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投資理財

調查揭有子女者 更懂收支管控、參與金融市場 翻轉! 養小孩、負債不會傷財務

生小孩、有負債會拖累財務健康?「二○二三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大調查」打破以上迷思,發現擁有小孩的父母可更有計畫地分配財務;懂得「理債」的人,同樣也能維持財務健康。

日期:2023-10-11

職場生活

幸福熟齡論壇/多活每一天,是為瀟灑離開準備多一點!家醫醫師、房屋集團總裁、生醫董事長談智慧照護

《今周刊》今(10/11)日舉辦第七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論壇熱烈持續進行中,其中談到精彩人生&智慧照護,邀請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胡念之、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來分享重要觀點,最後與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主持進行精彩對談。

日期:2023-10-11

職場生活

幸福熟齡論壇/迎接「人生百年」時代!日本老年學專家秋山弘子:活躍職場讓人生「重開機」

《今周刊》今(10/11)日舉辦第七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東京大學高齡社會綜合研究機構客座教授秋山弘子,分享在長壽社會發展趨勢下,如何因應人生百年的新時代。

日期:2023-10-11

職場生活

2023全球前2%科學家公布!台灣臨床醫師領域陳亮恭蟬聯第一:台灣高齡醫學獲國際肯定

2023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已於10月4日發布,今年是連續第四年發表,全球科學界引頸企盼。今年全球約有21萬名科學家入選,我國入選1419人,臨床醫學領域336人入榜,略高於去年的324人,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蟬聯國內第一,第2名是台大癌醫中心榮譽院長鄭安理,第3名為現任台大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

日期:2023-10-08

職場生活

超高齡社會未來怎麼自處?台北大學成立研究中心 降低世代年齡歧視、培訓高齡人才

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今年成立,並發行《學老誌》,於10月3日假公共事務學院辦理創刊發表會,現場邀請創刊號的作者現身說法、並專家評論、以及在地長者回饋讀後感。計有150位在地長者及北大學生參與,見證臺北大學回應台灣超高齡社會的需求,透過《學老誌》為大學在高齡化的社會責任中擔任領航,並陪伴全國50歲以上的民眾一起健康學老。

日期:2023-10-07

財經時事

用「科技」翻轉農業大縣 串聯南臺灣科技廊道 嘉義變得不一樣!

提到嘉義縣,許多人會想到的是農業大縣或是台灣糧倉,因過去產業集中於農業發展,導致就業機會不足、青壯年人口外移等挑戰,嘉義縣長翁章梁上任後積極布局無人機產業、科技園區等硬實力,力拼將農業大縣轉型「農工大縣」!

日期:2023-10-06

職場生活

「1234…人生只剩等死」她讓老爺爺開始有了5678!台積電技術員退休當志工:我在努力提升這種良率

「1、2、3、4,人生只剩等死…」維善伯伯面無表情這樣說著。

日期:2023-10-05

投資理財

單親媽養4小孩一貧如洗,49歲繼承420萬遺產:這筆救命錢晚了20年,我從父母身上學到「別等死後分財產」

編按:你是否想過,在你死前沒把錢花光都是浪費?最佳的金錢分配策略是什麼?如何在時間、健康與金錢之間取得平衡?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柏金斯(Bill Perkins)認為:如果你花了許多時間去賺錢,卻根本來不及在死前享受到那些金錢,那你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因為金錢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更重要的目標是享受生命。但是,很多人卻為了賺錢,犧牲了更重要的目標。比爾.柏金斯提出的「死前財產歸零」(Die with Zero)是指,只要存夠退休的錢,並且要給家人、要捐作慈善的錢都給了,你就應該充分享用金錢、投注更多精神創造難忘的人生經驗──不要在辦公室耗上更多時間,也不要等到年紀太大,什麼都做不了才後悔莫及。

日期:2023-10-05

產業時事

從一場跨國藥廠CEO餐敘得到啟發!前衛生署長:台灣生技產業超車契機,可能在「罕見疾病用藥」

我之前跟一群跨國藥廠的台灣CEO餐敘交流,會中聊到目前台灣的生醫科技可能美國跟日本等大國相差10~20年,即使台灣非常努力,因為大家都在進步,可能20年後都沒有辦法超日趕美。但國土面積和人口和台灣相差不多的瑞士,為何可以出現Novartis (諾華)、Roche(羅氏)、AZ(阿斯特捷利康)…等國際大藥廠,這就說明了資源的多寡、國家的大小,並不是能否躍上國際舞台的重點。

日期:2023-10-04

產業時事

護理人員離職率創新高,預估2024年短缺恐達到2.4萬人!在目前人工智慧崛起的浪頭上,能有解方?

使用AI可以提高醫療服務的效能,另一方面,我之前一直在推廣「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未來如果有機會將AI人工智慧運用在「家庭責任醫師機器人」上,或許可以減少民眾舟車勞頓前往看病的次數和麻煩。

日期: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