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170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投資理財

2024降息循環啟動,哪些產業有望起死回生?和潤、裕融、國泰金…「降息受惠股」一次看

進入2024年,升息腳步停止,市場引頸期盼的是降息啟動的時程表。在進入降息循環之前,投資人可以留意哪些產業將因為降息而刺激獲利提升?

日期:2024-01-10

投資理財

總統大選前,股票要續抱? 股7債3資產配置,2024專家看好「這三檔」營建

台灣加權指數在2023年上漲超過27%,甚至在年底一度挑戰歷史高點,引發投資人擔心市場過熱。對此,啟發投顧分析師丁彥鈞表示,隨2022年以來的空頭因素散去,台灣經濟走向復甦,帶動台股升勢,他在Podcast節目《毛利小姐變有錢》中解讀總統大選對股市的影響,2024年看好營建類股,在房價帶動下,該族群有望持續走強。

日期:2024-01-08

財經時事

2024起徵、2025收碳費,房價又會漲?環境部破解房仲話術:影響不到1%

今周刊編按: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碳費開徵致使台灣房價越往南走、越上漲,尤其營建占比越高的物件與地點受碳費影響就越高,例如台南市營建佔比高達41%。對此,碳費審議會委員、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收碳費房價漲主要是資訊不對稱、心理性通膨結果導致。事實上,趙家緯早在2023年8月時就向《今周刊永續台灣》表示, 在IPCC 最新氣候報告《AR6》第11章中調查,其實對房價最終影響不到1%。環評委員、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則主張,碳費所額外造成的上漲價格應與本身的房價切割,建商應完整公開蓋了一棟新房的碳足跡,而其中使用的鋼筋、水泥等建材的碳成本是多少,再向買方收費。例如,一戶房子蓋好的碳足跡是100噸,1噸碳費假設是250元,這樣應收的碳費也才2萬5000元。

日期:2024-01-04

產業時事

4大關鍵左右2024全球經濟!本周這數字若太強,華爾街可能陷恐慌性賣壓

2024年伊始,投資人可能沒有太多閒暇歡度派對,因為本周將公布的最新美國就業報告和歐元區通膨數據,將影響聯準會 (Fed) 和歐洲央行 (ECB) 的貨幣政策走向,市場將迎來忙碌的開年。

日期:2023-12-31

產業時事

台幣30.735元封關全年貶2.7分!3大力道牽動,匯市老鳥:明年初想看2字頭先過「這關」

今周刊編按:台北匯市周五(12/29)封關,新台幣在2023年最後一週強勢升值,4個交易日強升4.85角或1.57%,原外界預期,若封關日新台幣能衝破2022年封關價30.708元,全年將由貶轉升,但終場台幣兌美元以30.735元作收、貶值1.7分,2023年全年貶值2.7分或0.08%。

日期:2023-12-29

投資理財

台股封關全年大漲近27%、股民平均賺百萬!外資買逾2700億勝2019年,盤點10檔「心頭好」

今周刊編按:台股周五(12/29)為2023年封關日,指數由黑翻紅,一度衝上17945 點,終場上漲 20.44 點,收在17930.81點,為今年最高點、也是21個月來新高。封關市值衝上56.8兆元,刷新台股在2021年創下的最高市值56兆元紀錄,相較起台股2022年封關時的市值為44.27兆元,大幅增長約12.56兆元,以證交所公布統計到今年11月底開戶人數資料計算,台股1248萬投資人,平均每位投資人大賺百萬元。台股重量級權值股台積電(2330)封關收在593元,今年上漲144.5元,漲幅約32%,市值來到15.37兆元,今年來增加約3.7兆元。外資周五繼續買超121.6億元,連4天買超高達863億元,自營商賣超38.9億元則是連續賣超逾1個月、投信買超29.26億元,3大法人合計買超111.88億元。台股最後2個月搭著外資認錯行情,指數上漲近2000點,累計全年大漲逾3800點,漲幅約26.8%,居歷年漲幅第15大, 外資今年來買超金額超過2700億元,已搶先2019年買超紀錄,終結連3年賣超態勢。

日期:2023-12-29

投資理財

2023年房價一片漲聲,首見價跌的竟是新竹「原因曝光」!2024年會是房市買賣好年?

2023年倒數!數字科技(5287)旗下591新建案統計,2023年全台總銷金額爆出2.08兆元巨量,年成長7%,創有統計以來新高。但,檢視個案數、戶數等供給指標,年減8%、15%,是2021年以來新低,顯示建商早已悄悄抽手,導致供給面走跌。房價則受到通膨、營建成本等影響,持續水漲船高。目前全台新案平均開價直逼6字頭,成交價也攀升至每坪54萬,較去年同期雙雙大漲超過1成。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想要老快活 獨立老 合作金庫 多元投資理財商品助您樂活安養

再過一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你準備好了嗎?據國發會預估,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20%,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是銀髮族,加上現代人普遍生得少,意味老後照護、開銷很難靠下一代支持,如何「獨立老」、「老快活」成為現代人必修功課。

日期:2023-12-27

投資理財

無腦存股金融股?中信金(2891)vs.台灣50(0050),80萬存股15年結果驚人:規劃投資組合要考慮4件事

收益率一般,但升值潛力高的投資組合,較收益率高但升值慢的投資組合,可以提供更高的現金流,以及更多的本金增長。這個例子,無疑打臉了理財專家建議大家存金融股的建議。

日期: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