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41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產業時事

方芳身世悲慘「遭生父威脅潑硫酸」 律師嘆:還記得16歲時哭著跟養父說過一句話嗎

編按:67歲資深藝人方芳日前受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看台海》專訪時,不斷疾呼支持兩岸統一,請求「祖國」出手教訓台灣,宣稱「我要講一句我們管小孩的方法。小孩講道理,可以聽一聽。小孩不講理,有的時候真的是打兩巴掌他才知道厲害。」引發台灣輿論熱議。

日期:2022-01-19

產業時事

為什麼大家都在瘋元宇宙─元宇宙熱潮帶來的法律啟示

《當代法律》為今年1月份新創刊的法學雜誌,以每月10日出刊的月刊服務讀者。《當代法律》有別於其他傳統的法學雜誌,提供企業經營者及政府官員最即時並且深入分析的法學實務應用資訊。「當代法律」,刊如其名,創刊的宗旨是緊扣當代最新社會動態,將對應法律議題的演繹及發展脈絡,以平易近人風貌進行詮釋與呈現,使法律專業得以突破既有法律人思維框架,讓關心法律變遷與影響的有志之士,能交互激盪,進而深化、共鳴,引領並促進各界對法意識之覺醒與尊重,以達法治國之臻境。本文獲《當代法律》授權轉載。

日期:2022-01-18

保險稅制

「你弟不拿3千萬出來分,我就要離婚!」3兄妹分產鬧劇啟示:除了遺囑,別賭子女會遵從遺願

人生最後階段能為自己做的事,無非就是寫遺囑。以前的人都很避諱談到立遺囑這類話題,尤其排斥在生前寫遺囑,好像一旦寫了就如自己生命已經走到盡頭似的。如今民智已開,加上不動產價值走高,許多人看到報章雜誌報導,繼承人為了爭奪遺產彼此算計,或是反目成仇釀殺機等駭人聽聞的事件,近年來「生前寫遺囑」已逐漸且受到愈來愈多人重視。

日期:2022-01-07

投資理財

美豬議題牽動台美關係?群益投信董座「對台加入CPTPP具關鍵影響」 國泰投信總經理:FTA談判關鍵

由《工商時報》主辦的「2022全球財經投資趨勢」圓桌論壇,邀請群益投信董事長賴政昇、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復華投信總經理周輝啟及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針對2022年投資趨勢預測、趨勢新機會、台灣產業布局接軌國際等主題,進行全面剖析。

日期:2021-12-17

產業時事

加拿大對中國與台灣的看法開始轉變

美國神盾驅逐艦杜威號(USS Dewey)與加拿大皇家海軍巡防艦溫尼伯號(HMCS Winnipeg)十月14、15日共同穿越台灣海峽,藉此展現美國與盟邦、夥伴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對此中國軍方就美國和加拿大軍艦過航台灣海峽表示,這是「美加勾連挑釁、攪局滋事、嚴重危害台海的和平穩定。」顯而易見的加拿大正重新評估對台灣與對中國的政策,也支持台灣開拓國際參與。

日期:2021-11-25

財經時事

泰豐中壢廠土地爭議》林學圃:土地不是冰塊,不會融掉消失,不懂為何要急著賣

20220105編按:南港輪胎名譽董事長林學圃週三(1/5)驚傳因病逝世,享壽74歲,雖公司暫未證實消息,但傳林學圃早前即因心臟不適曾入住醫院檢查,後更進入加護病房。林學圃才在去年11/18親自出席南港法說會,對旗下豪宅案銷售亮眼引以為傲,外界也關注林學圃離世,南港輪胎入主泰豐輪胎後,其中壢廠土地的規劃走向。林學圃是靠炒股起家,尤其是炒作資產股有名,也曾因違約交割案入獄,截至2021年4月還有炒股案尚未服刑,仍未擺脫牢獄之災。以下為林學圃出席2021/11/18法說會報導:

日期:2021-11-18

產業時事

半導體研發人才重點學校 疑遭中共組織滲透 清大事件示警 兩岸學術交流需明確紅線

「清大事件」中的產學合作觸動兩岸政治的敏感神經,台灣高教界憂心大學自由風氣遭壓抑,政府該如何就防守中共滲透與保障學術自由間,取得平衡、訂定出紅線辦法,是當前重要課題。

日期:2021-11-17

產業時事

拜習會解析》「台灣的路它自己決定!」台灣是博弈桌上隱形贏家?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16)日進行首次的領袖峰會,長達3小時半的會議,雙方試圖防止美中諸多爭端升級,台灣議題為會談的焦點之一。專家分析,美中雖在爭議議題上無具體共識,但雙方解凍降低短期台海衝突,台灣在這場博弈桌上成隱形贏家。

日期:2021-11-17

產業時事

「日本政府砸大錢吸引台積電 在日本史上前所未見!」 但他說:鄧小平40年前就用過這招!

日本知名經濟智庫、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指出,1980-1990年代美國與日本為了貿易爭端幾乎撕破臉,與同一時期鄧小平主政下的中國經濟對外開放路線,其實有不小關聯。特別是當時日本對美國享有龐大貿易順差,卻不讓美商進去日本國內投資,導致雙方貿易爭端一再惡化。至於美中兩國長達近30年的政治蜜月期,直到近十年前習近平上台後,才出現180度轉變。辜朝明也提到,今年日本政府一反長年排拒外商態度,不僅大力爭取台積電赴日投資,甚至願意拿出高額補貼,「是史上前所未有的改變」,只是「鄧小平快40年前就這麼做了!」

日期:2021-11-02

職場生活

一張死亡證明拖了3年 你的「堅持」是孝心還是私心?國健署長第一線告白:沒有「它」,病人受盡折磨

台灣自2021年5月爆發新冠(COVID-19)疫情,部分死亡個案中高達9成有慢性病史,其中極少數的30、40歲年輕死亡個案,也有近7成罹患慢性病。此外,「台灣10大死因中,除了事故傷害,大部分都是起因於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臺大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詹其峰這麼說。由此可見,全台幾乎已籠罩在慢性病陰影底下。

日期:20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