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18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產業時事

最新民調/總統蔡英文聲望任內第3次下跌,進口蛋風暴嚴重、示警恐衝擊賴清德選情…

總統蔡英文執政已滿7年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最新民意調查發現,20歲以上台灣人,3成8基本上贊同蔡英文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4成8不贊同;不贊同比贊同多9.8個百分點。該民調認為,身為執政黨,民進黨政黨支持度比上個月重挫6.5個百分點,這並不多見。民調直言,所有跡象都顯示,近期進口雞蛋風暴,已釀成執政黨的系統性危機,從農業部、陳內閣、到蔡總統無一倖免,甚至也有很大可能性嚴重衝擊賴清德總統選情。

日期:2023-09-25

投資理財

00878高點,能不能先賺價差再買回?達人教你「撿00923便宜價」聰明存股賺更多

相對於00878成分股充滿AI概念股的高基期,這下跌的壓力也會減少,因為你不用全部資金都卡在00878裡面,還可以換成其他相對低基期的ESG概念ETF,這時候有一個重點,你不能繼續投入跟00878高度相關的成分股,最好找完全不同的族群...

日期:2023-08-22

職場生活

一款早餐連吃20年,她體內長出巨大腫瘤,肝癌胃癌都跟它有關!劉博仁:養出癌症的11大原因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日期:2023-07-04

產業時事

布林肯抵達北京,可望會見習近平?近5年訪中最高層級官員,「三大關鍵議題」曝光

歷經今年2月中國「間諜氣球」事件造成的延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18)日抵達北京,重啟旨在修補雙方關係、強化溝通渠道的會晤行程。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此行布林肯將就「修補關係」、「緩和貿易衝突」並「避免戰爭」等三個關鍵領域展開對話。另據美官員透露,布林肯18日預計拜訪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19日或將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日期:2023-06-18

產業時事

一半的人說絕對不可能,柏南克仍堅持行動

九月二十三日星期二,鮑爾森和我陪同總統在白宮玫瑰花園發表對記者談話後的第四天,我們再度並肩坐在一起。看來火冒三丈的參院銀行委員會委員坐在我們對面,他們對問題資產救助方案的建議,報以強烈的懷疑。七千億美元的方案打算怎麼運作?一般的美國民眾能得到什麼好處嗎?

日期:2023-05-12

產業時事

金融危機失控的標誌:雷曼兄弟破產,水壩潰堤

二○○七到二○○八年間落難的所有公司中,最具有危機爭議性或象徵性的公司,莫過於雷曼兄弟公司,這家充滿傳奇的公司,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戰爭前美國南方的投資銀行。

日期:2023-05-12

產業時事

馬斯克曾說找到「夠笨的人願意接手」,就不當推特執行長!紐時:他已點名「她」6周後將接棒!

身兼特斯拉(Tesla)與推特(Twitter)執行長的馬斯克表示已為推特覓妥新執行長。知情人士稱馬斯克洽談的對象是美國國家廣播環球集團高層主管雅克里諾。

日期:2023-05-12

產業時事

雅加達股市超越香港 中國電動車鏈搶投資 總統當推手 印尼鎳礦巨頭上市背後大計

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的鎳,需求量不斷增長,印尼總統佐科威抓著自己國家是全球最大鎳生產國的籌碼,攜手投資印尼鎳礦巨頭的中國電動車鏈,透過「產業本地化」,啟動印尼大國崛起的國家復興計畫。

日期:2023-05-03

產業時事

促參2.0今年上路,公建商機可望突破1700億元!三項子法拚下半年陸續上路

為持續優化民間投資參與公共建設環境,「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參法)2.0版今年正式啟航,財政部也刻正進行三項子法修訂作業,若法制作業順利,相關子法規定預計最快下半年陸續上路實施。此次上路的「促參2.0」主要有三大效益, 包括新增公共建設類別,擴大促參案源範疇;第二,引進國際常見之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機制,降低民間投資風險;第三,由財政部設置履約爭議調解會,可更有效且快速解決履約爭議。

日期:2023-05-02

職場生活

從SARS、MERS到COVID-19…下次何時再來襲?冠狀病毒之父:只要有人類,就有更多會出現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逾3年,有「冠狀病毒研究之父」之稱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直言,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人類冠狀病毒出現,且被間隔期間將會變短,但他樂觀認為在此次疫情後投入更多經費、設備與研究量能,會更有信心、能力與方法去應對。對於相當具爭議性的COVID-19起源究竟為何,賴明詔解釋目前這支病毒的起源有兩派主流說法,分別是「自然基因交換說」以及「實驗室製造說」,但他坦言此事目前仍是「羅生門」,真相為何尚無法確定。但賴明詔認為,在COVID-19疫情出現後的1年內,就研發出多款疫苗,遠快於以往的10年,人類很幸運,這也見證科學的偉大,至於疫苗的有效性,他認為疫苗開發須具科學證據,有效與否,不是也不應靠自己判斷,應信任科學。

日期: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