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438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45歲以上有54%罹患糖尿病 或前期,全台迫切進入數字控糖新時代! 我的糖尿病數碼醫師

在台灣,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個人面臨高血糖威脅,45歲以上國人中,更有54%「若非罹病、就是糖尿病前期」。飲食生活習慣影響糖尿病甚鉅,血糖能否控制得宜更是關鍵,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新的血糖監控裝置出現,AI也在輔助預測與診斷上幫了大忙,在與糖尿病共處的道路上給予更多的照護。

日期:2023-04-26

職場生活

也是數位轉型

你知道自己的糖化血色素是多少嗎?如果希望擁有健康的熟年、晚年生活,那麼,你該開始把這個數字隨時緊盯、牢記在心。

日期:2023-04-26

產業時事

走過1197天…陳建仁:指揮中心5/1降級解編!958場記者會這天上線15萬人全為「4個字」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行政院長陳建仁周二(4/25)拍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提降級解編的規劃,預計5/1解編,自指揮中心在2020年1月20日成立至今,陪伴台灣民眾經歷1197天,將在解編後轉型為「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象徵台灣正式進入後疫情時代。自2020年1月20日至今,新冠肺炎開設記者會場數達958場,上線觀看人數最高的一天是2021年5月24日,高達15萬1451人。當天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34例,在校正回歸後突破500例,引發民眾高度關切,因為5月22日指揮中心首次以「校正回歸」來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數。

日期:2023-04-25

職場生活

女看護「只顧阿嬤跟出門買菜」竟染猴痘?羅一鈞這麼說…症狀有哪些?疫苗怎麼預約一次看

猴痘疫情有升高的趨勢,根據指揮中心數據,我國自去年(2022)6月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目前累計確診40例病例。網路爆料公社有網友PO文指出,有名外籍看護在照顧阿嬤後被傳染猴痘送到北部某醫院,引發恐慌。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周四(4/20)澄清,經北市衛生局與當事醫院確認,確實曾通報個案並隔離收治醫院,但當天就採檢陰性排除猴痘,已經出院。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也強調,若散佈不實謠言會法辦。

日期:2023-04-20

職場生活

猴痘單周暴增15人創新高!傳染鏈擴大恐有社區感染…住飯店多做「這件事」更安全,傳染途徑、預防一次看

新冠疫情持續處於低點,不過猴痘疫情卻有上升的趨勢。疾管署周二(4/18)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確定病例(1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13例本土個案均為本國籍男性,分別為北部12例及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於3月26日至4月16日間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對此,有專家憂心,代表之前的防疫沒有發揮效果,相關感染鏈已難斬斷,猴痘恐成為國內地區性流行病,非特殊交友圈族群也難逃感染風險。也有專家指出,猴痘和新冠肺炎不一樣,疫調非常困難,社區裡可能已有感染,建議民眾要「固定性伴侶」之外,如果有外宿需求,建議自備床單、毛巾等個人衛生用品。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4/20指出,目前國內外都沒有任何個案是因旅館床單、毛巾接觸而確診,主要感染途徑仍是以親密接觸為主,提醒民眾不要抓錯重點,也不會建議民眾外宿自備這些物品。

日期:2023-04-20

職場生活

不是手抖!巴金森氏病「這症狀」最易忽略,醫籲:50後注意4徵兆…左右25下「手指操」自我檢測

據2021年健保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7.7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包括台語歌后詹雅雯及八點檔女星方岑,都是患者。巴金森氏病(又稱帕金森氏症)是盛行率第2高的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失智症,但只要及早發現、長期以藥物治療,發病後仍能享有生活品質。不過巴金森氏症初期很難診斷出來,醫師提醒除了大眾熟知的「雙手顫抖」之外,步態不穩也是重要前兆之一,若走路容易跌倒,千萬別以為是單純的老化或骨科問題,建議儘速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日期:2023-04-11

保險稅制

防疫險害慘!新安東京減資99.99%,股本剩3000元…金管會要求7家產壽險限期改善,4家應立即增資

今周刊編按:保險業去年(2022)深受防疫險理賠所苦,整體已賠付超過2649億,財務狀況也跟著拉警報,據了解,保單全數在今年2月中到期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董事會已通過第3度減資99.99%、132.99億元,減資後資本額僅剩3000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已積極規劃增資,3度減資正是為了第4度增資預作準備。此外,富邦金(2881)旗下富邦產險累虧也達到資本額一半,日前(4/7)公告決議辦理私募現金增資160億元;和泰產險也將「先減資、再增資」,擬現增45億元,為去年以來第3度增資。(原文刊載於2023/4/7,更新時間為2023/4/9)

日期:2023-04-09

職場生活

知名電台主持人晚餐突發燒「僅1小時」猝死 醫示警「隱藏版癌王」5症狀:患者有越來越多趨勢

「爵士一哥」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昨日病逝,享年50歲,他於去年5月確診膽管癌,經住院治療近4個月後,病況好轉出院休養,但過世前一晚,才和家人吃完晚餐,卻突然發燒,且發病一小時猝逝。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說,膽管癌發生率不高,但不容易治療,有「隱藏版癌王」之稱,近年來,國人病識感提高、檢驗檢查進步及人口老化等因素,患者人數有愈來愈多趨勢。

日期:2023-04-08

職場生活

台灣巧克力榮耀時代

隨著台灣業者連續多年在國際巧克力賽事中奪下獎項,添入在地食材、運用茶葉的風潮,在市場上已是百花齊放。這塊「黑金」吸引有心人加入挖掘、研究發揚,從各個領域站上這個大舞台的高手,有身經百戰的巧克力師、小農、名廚和科技業二代,各自用私房創意,表述屬於台灣巧克力的榮耀新時代。

日期:2023-04-06

職場生活

每天早餐2顆蛋+1杯豆漿!糖尿病名醫甩肉24公斤、體脂率30→18%:親身實驗逆轉「糖尿病前期」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