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8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財經時事

梨泰院踩踏煉獄153死!目睹身旁朋友被壓死…為什麼經歷創傷事件,會產生強迫症或PTSD?

今周刊編按:南韓梨泰院推擠事故造成153死,多人受傷,震驚國際社會,許多目擊民眾第一時間在社群平台PO出影片、照片,更有民眾在人群中目睹同行的朋友慘被壓死,持續CPR長達1小時也沒能救回,本該開心的萬聖節活動成了人間煉獄,讓韓國人心碎。韓媒《朝鮮日報》報導,一位民眾表示,他和朋友特地從大邱到首爾參加派對,事發當天晚上走在巷子裡突然被人從後方推擠,他使勁穩住自己,還是被夾在人群裡,「被壓了30分鐘後,同行的朋友就被壓死了。我幫他CPR長達1小時,但脈搏沒有恢復。」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在經歷當時慘況的倖存者,也可能因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需要長期治療。台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周元華表示,梨泰院事件中的倖存者大多會出現焦慮等症狀,腦中不斷回想當時情境,因此會極度焦慮外,也不敢單獨一人,但又不敢再接進人群,急性期時會相當矛盾,但7成民眾在兩周內,都可以慢慢恢復正常生活。而曾在韓國當練習生的網紅宋讚養,臉書陸續發文更新狀況,他也寫下心情「雖然人的生命都一樣珍貴,每天都會有各種死亡故事,但這次的事件確實讓人產生PTSD」。宋讚養表示,當初世越號讓全韓國集體陷於痛苦,就是因為親眼目睹活生生的小朋友們慢慢喪失生命的「過程」,而這次目睹的過程比世越號事件還要更詳細,「為了活命尖叫的人、臉色發紫的人、暈過去的人、已經放棄的人、搶救的人、屍體、還有不斷往上升的死亡數據…」光是目睹這些過程就很有可能會產生陰影,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去care一下自己的狀態。(原文刊載於2015/5/15,更新時間為2022/10/30)

日期:2022-10-30

職場生活

911事件、夜晚遭受攻擊……目擊者說的話都是真的嗎?

911當天人在市中心的受試者親身經歷了恐怖攻擊,也表示自己產生了遭受威脅的感覺;而當時位置較遠的人,則是間接地經歷了這起事件。

日期:2022-06-27

全台防疫報導

0~6歲領免費唾液快篩?腦病變會「鬥雞眼」?兒童重症讓家長超擔心,指揮中心QA詳解

6月起0~6歲兒童可以到藥局領5支免費快篩,外界認為小朋友們用鼻咽快篩有諸多不適,是否考慮給免費唾液快篩?另外,指揮中心日前公布腦病變相關說明中,有「鬥雞眼」等眼部不自主現象,讓家長們憂心這是不是也是前驅症狀之一?對此指揮中心針對各種QA,做下列說明。

日期:2022-05-27

職場生活

原來你我的喜怒哀樂 受四種化學物質暗中操控 45天改變大腦布線 別再被情緒牽著走

每個人都想追求快樂,為什麼卻老是受到其他情緒影響?本書正提供讀者解答,快樂與不快樂都是大腦為了生存釋放出的激素,只要重新建立習慣,就能改變大腦布線,營造快樂生活。

日期:2022-04-13

職場生活

離職後才發現,3萬生活費根本不夠用!她42歲提早退休:老後花錢速度驚人,退休金至少1千萬

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足夠支應退休生活所需?先讓我做個譬喻。

日期:2022-02-07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115期︱巨路,被遺忘的工業物聯網概念股

工業物聯網概念股大多享有動輒20~30倍的本益比,如研華、上銀、亞德客-KY、台達電等等。這期《存股助理電子報》要介紹的巨路(6192),可說是被遺忘的工業物聯網概念股,本益比僅不到10倍。

日期:2022-01-07

財經時事

元宇宙受惠股拆解》這檔個股本益比竟只有6倍 謝金河:台灣另個新高潮又會重新再來!

近期元宇宙概念發酵,包含輝達(NVIDIA)、微軟、臉書都紛紛搶進,其中,輝達早在今年8月即率先公開進入元宇宙的平台「Omniverse」,並正式使用;臉書則在面臨危機後轉向至元宇宙,改名「Meta(Metaverse)」。元宇宙究竟有何魅力,吸引國際大廠相繼跟上,甚至牽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

日期:2021-11-08

產業時事

「人生只差那麼一點點...」本應是諾貝爾獎得主,卻落得當Toyota保修廠司機的生化學家

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日本化學家下村脩、美國生化學家查爾菲 (Martin Chalfie) 與華裔的錢永健,以表彰他們在綠色螢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簡稱GFP) 上的貢獻。

日期:2021-10-19

職場生活

一天的效率關鍵在起床後的1小時!前日本自律神經學會會長:早上起床,你第一件該做的事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倡的相對性理論,改變了世界,他可說是20世紀的最強大腦。他那樣的天才大腦到底長什麼樣呢?這點著實令人好奇。

日期:2021-08-06

職場生活

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 與腸道細菌有關 從「腸」護「腦」 養好菌勝過吃補吞藥

腸道菌叢與免疫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等有密切關聯。人如其食,你怎麼吃造就了你,下次吃東西前,記得先想想「肚子裡的腸道菌叢」。

日期:2020-12-23